阮宗澤解讀新型國際關系:實現持久和平的中國方案
人民網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 楊牧)中國記協26日在京舉辦“新聞茶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受邀,向境內外記者和駐華外交官解讀“新型國際關系與中國新外交”。阮宗澤指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中國面對國內、國際新形勢提出的體系化方案,是為實現持久和平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另一種選擇。
十八大以來,在闡述中國對國際關系立場主張時,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阮宗澤分析,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既是基于“中國夢”的世界意義,也符合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中國夢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夢想,要實現就需要中國和外部世界緊密合作,需要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
同時,國際社會也期待中國方案。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阮宗澤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社會期待中國有所貢獻。中國可以積極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
其實,追求互利共贏始終是中國外交的核心要素。那么,新型國際關系究竟“新”在何處,阮宗澤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
“從縱向來看,新型國際關系指向未來,是中國針對未來國際秩序提出的體系化方案。”阮宗澤指出,歷史上的國際體系多形成于戰爭和沖突之后。如今國際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和平轉型機遇,“作為在世界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中國聲音此時不能缺席”。
“從橫向來看,合作共贏也有一定的指向性。”阮宗澤說,雖然冷戰結束多年,但亞洲、歐洲仍存在軍事同盟,甚至美日軍事同盟還有不斷強化的趨勢。某些國家在亞洲人為地劃分同盟國和非同盟國,這就不是“合作共贏”。
新的全球化時代為實現持久和平提供了機遇,冷戰時期的體系性對抗不再存在,國與國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會。阮宗澤認為,在此背景下,中方提出方案的意義在于讓世界看到另一種選擇。各國可以走合作共贏的道路,迎來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這是一個長期、艱苦、曲折的進程,需要所有利益攸關方作出不懈努力。
“中國更需要不懈努力,”阮宗澤強調,中國必須學會在世界聚光燈下跳舞,而且要跳出優雅的舞姿。中國正在學習,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提出新型國際關系理念,與國際社會分享發展機遇,這是中國外交的變化。“當然,這是對中國的考驗,國際社會也需要逐漸適應中國外交的新姿態和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