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發達國家半數癌癥病例或受環境因素影響
2016-02-02 15:37:50 中國新聞網
據美媒2日報道,在科學家研發最終治愈癌癥的藥物和治療手段的同時,各國衛生官員正在尋找預防癌癥的策略。研究顯示,發達國家里大約50%的癌癥病例是可以通過改變日常習慣和控制有害環境因素來預防的。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知道,生活方式和個人選擇與增加癌癥患者機率有很大關系。
雖然基因會增加患某些癌癥的風險,可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威廉·尼爾森說,流行病學家發現,當人們從一個地區移居到另一個地區,患癌的機率會改變,這就說明環境因素在起作用。
流行病學家伊麗莎白·普萊茲說,除了污染等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個人選擇是增加癌癥風險的主要因素。
她說:“我們所知的主要致癌風險包括:吸煙、肥胖加上不良飲食和少動,在美國等地方,幾乎50%的癌癥和這些因素有關。”
確定了這些因素后,醫療人員和決策者聯合努力,消除增加癌癥風險的習慣。普萊茲醫生指出,反吸煙戰略是公共衛生的一項重大成果。
普萊茲說:“過去幾十年來,肺癌死亡率急劇下降,因為我們知道吸煙導致肺癌,然后我們采取策略推廣這個知識,防止年輕人吸煙。”
科學家正在更詳細地研究久坐不動和不健康飲食跟癌患風險的關系。
控制風險因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改變生活習慣,可是衛生官員強調,預防是最有價值的抗癌方法,即為人們提供有用的信息,預防這種致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