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大使:保護主義和貿易戰不符合中歐雙方長遠利益
針對近日引發關注的中歐鋼鐵貿易磨擦問題,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表示,近期中歐鋼鐵貿易出現磨擦,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他強調,保護主義和貿易戰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符合任何一方長遠利益,面對共同困難,雙方更應同舟共濟。
史明德日前在中國駐德使館與德國鋼鐵企業界代表座談,就中歐鋼鐵貿易磨擦問題聽取德企業看法,并圍繞中歐雙方如何妥善處理有關爭端進行深入交流。德國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薩爾茨吉特(Sazlgitter)、蓋奧格馬林(Georgsmarienhuette)、奧托昆普(Outokumpu)等知名鋼企負責人、德國鋼鐵業協會主席、德國工業聯合會國際市場部主任等參加座談并發言,德國經濟部和外交部主管官員、德國中國商會代表及駐德使館李曉駟公使、王衛東公參等在座。
德鋼企負責人表示,去年秋季以來,歐洲鋼鐵市場遭受進口鋼鐵傾銷“海嘯般”沖擊,導致粗鋼價格暴跌,并拉低了整體鋼鐵生產鏈的價格水平,給德國某些鋼企業造成嚴重生存危機。德國鋼企向歐盟尋求貿易救濟途徑,以使鋼鐵市場重新恢復公平的競爭條件。德國鋼企愿與中方交換意見,探討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史明德指出,近期中歐鋼鐵貿易出現磨擦,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全球鋼鐵價格下跌的主因是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不景氣,各國需求下降,能源和鐵礦石價格下跌。不僅歐盟面臨這一問題,中國鋼鐵業面臨的困難局面遠大于歐洲。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產能過剩問題,已采取積極措施,過去3年壓縮了9000多萬噸鋼鐵產能,今后將在此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至1.5億噸。
史明德強調,保護主義和貿易戰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符合任何一方長遠利益。面對共同困難,雙方更應同舟共濟,加強溝通,著眼長遠,共同探討解決鋼鐵貿易問題,中方支持雙方企業開展投資和產能合作。
史明德還就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闡述了中方立場,強調這一問題的實質是歐盟應如期履行條約義務,不應將該問題與中歐貿易摩擦掛鉤。
德國鋼企負責人在座談會后普遍對中方的坦誠、開放態度表示贊賞,強調愿與中方繼續保持聯系,爭取相關問題妥善得到解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