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氚污水處理討論陷僵局 當地強烈反對排放入海
6月9日電 據日媒報道,關于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處置措施,就即使進行凈化處理也無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氚”的處置方式進行討論的政府研討會提出“排放入海”是費用及時間成本最小的方式,這遭到漁業相關人士等當地的強烈反對。
日本政府考慮9月底前設立就包括形象受損等社會視角進行綜合探討的平臺,以推進處理方式的討論,但與當地的協調不會一帆風順,很可能陷入僵局。
通常的核電站發電過程中也會產生氚,國際條約允許在低于標準值的情況下排放入海。福島第一核電站目前儲罐內存有約65萬噸氚污水,并以每天400至500噸的速度在增加。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田中俊一以儲罐不斷增多將給報廢作業造成障礙等為由,認為應當在稀釋后排入海中。
日本政府正在研究5種方式,包括注入較深的地層、排放入海、作為水蒸氣排放、使之變成氫后排放到大氣中、使其凝固或呈凝膠狀、埋進地下。對費用及所需時間等各種條件進行估算的結果顯示,排放入海所需費用為3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時間為7.3年,比其他方式更有優勢。
經濟產業省就估算結果強調“并非確定選項”,但5月底在福島縣磐城市舉行的漁協會議上,磐城市漁協會長矢吹正一反對稱“排放入海的話,至今為止試驗性捕撈作業等的努力將毀于一旦”。福島縣漁協聯合會會長野崎哲也明確表示“將反對”排放入海。
當地因為不得不忍受一次又一次污水滲漏等帶來的打擊而對政府及東電產生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盡管許多人傾向于認為5種方式中排放入海乃最為現實的方法,但經產省負責人稱“包括是否統一處理方式也在進行討論“,處于進退維谷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