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如何反擊“薩德”
“薩德”事件在持續發酵,不僅韓國國內的抗議活動持續不斷,在東北亞其他國家如中俄朝的批評和反對聲音也一浪高過一浪。此事是冷戰結束以來涉及地區安全戰略的最嚴重的事件,打破了地區戰略平衡,嚴重侵害了中國等國家的安全利益。近日,中國國內最重要的幾家報紙紛紛發表文章反對韓國部署“薩德”并提出了一些反制韓國的思路和建議。
“薩德”系統計劃于2017年年底部署完畢,在此之前,或許還有一定的轉圜余地和努力的空間,盡管希望并不大,也可嘗試作最后的努力。當然,我們不能安靜地等待韓國當局的“良心發現”或“幡然醒悟”,可以采取對話、制裁與軍事壓力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反制。
與韓國在野黨、民間團體、學術機構等非官方組織進行對話,召開論壇和學術會議,宣揚中國合理的主張,擴大共識,喚醒更多的韓國民眾。韓國社會本來對部署“薩德”之事意見就不統一,分歧很大,在野黨幾乎一致反對。韓國第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3名新黨首候選人均明確表示反對部署“薩德”,并承諾將在8月黨代會改選后修正該黨對部署“薩德”的立場。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一直強烈批評政府部署“薩德”的決定,該黨國會議員黨團領袖樸智元7月26日表示,部署“薩德”對韓國沒有任何好處,更無益于朝鮮半島的穩定,要求政府立即撤回這一決定。就連執政的新國家黨內部也不乏質疑聲,“薩德”計劃部署地區的4000余名黨員中已有1000余人遞交了退黨申請書,誓與“無視民意”的執政黨劃清界限。兩大在野黨均以不同方式提出部署“薩德”應獲得國會批準。國民之黨前黨首安哲秀主張應進行全民公投。
“薩德”風波愈演愈烈,正在撕裂韓國社會。韓國《國民日報》7月27日報道,韓國民意調查專門機構RNCH于24日至25日對韓國總統樸槿惠施政情況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樸槿惠的支持率為30.1%,為有史以來最低值。韓國執政黨一般代表保守勢力,有明顯的親美傾向,而在野黨一般代表新生力量,比較注重朝韓關系和中韓關系。樸槿惠的總統任期還剩一年多時間,2017年就要舉行大選,現在的在野黨或許可能成為執政黨。在此背景下,開展同韓國在野黨和非政府組織的學術對話,有利于讓更多的韓國民眾明白部署“薩德”無論對韓國的安全利益還是對半島和本地區都會帶來巨大的危害,使韓國內部的反對力量不斷增長并向現政府施壓或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反制“薩德”,制裁與施壓或許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否則,反擊就沒有力度,就此,筆者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首先全面制裁接納“薩德”部署的慶尚北道。《環球時報》7月9日發表社評,主張直接制裁具體部署“薩德”的韓國行政郡,這有一定道理。但是,星州郡總人口只有5萬人,制裁的范圍太小,效果有限。可將制裁范圍擴大到慶尚北道,該道面積為1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為270多萬人,系樸槿惠故鄉,可逐步中止中國企業與慶尚北道的一切經貿合作關系與人員往來,激發當地民眾對政府的不滿,要使其傷筋動骨才會有效。
二、制裁一批支持部署“薩德”的韓國公司和個人。可采取中止與其合作、限制他們進入中國旅游經商,制裁他們的家族企業。或許可能起到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作用。
三、從文化和旅游領域開始分階段酌情對韓實施全面經濟制裁。韓國不僅在經貿領域依附中國,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更加倚重中國。事實上,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2016大邱炸雞啤酒節7月27日在大邱市開幕,大量中國游客取消參加計劃,大邱市姊妹城市青島市已于22日通報稱將不參加此次炸雞啤酒節,同時也拒絕了大邱代表團參加青島國際啤酒節。中國是韓國綜藝娛樂節目的最大海外市場,因7月“薩德”風波,有不少韓國演藝明星在華受困,韓國娛樂企業市值大跌,雖然目前尚未有“限韓令”的明文規定,但韓國已經風聲鶴唳,韓星成為“薩德”的替罪羊。韓國應拋棄中國不敢對韓經貿制裁的錯誤認識,因為中國抗風險能力遠高于韓國,況且是為了中國的安全戰略利益。
四、軍事反擊是必要的手段。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針對“薩德”入韓多次強調,將考慮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地區戰略平衡。近年來解放軍應對危機的能力明顯在增強,選項應該很多,如可舉行對“薩德”部署基地進行軍事打擊的實彈軍演,以警告韓美必要時可使用相關導彈摧毀“薩德”基地。我們可在靠近韓國方向部署相應雷達設備,必要時對X波段雷達實施干擾和壓制。還可借助隱身技術等提高導彈突防能力,采取中段或末端機動變軌等方式,欺騙“薩德”的動能攔截器,使其“自廢武功”。
五、加強與俄羅斯的戰略溝通與合作,共同對付“薩德”。“薩德”同樣會監視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軍事活動,對俄的戰略安全造成實際威脅。因此,應加強與俄交流合作,力求在戰略上對美韓造成更大壓力。
8月4日傍晚從韓國傳來兩條新聞:一是樸槿惠當天稱“薩德”部署地點或可在星州郡內變更;二是韓國國防部發言人文尚均當天表示,可與日本共享“薩德”情報。樸槿惠政府不僅鐵心部署“薩德”,而且在美日韓軍事同盟體系的路上越走越遠,這再一次說明很有必要加大對韓反制力度。“薩德”入韓是樸槿惠政府最大的敗筆,也是冷戰結束以來韓國外交與對外戰略上最大的敗筆,它挑起了“新冷戰”,害人害己,韓國必須也一定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