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安倍謀求回歸戰前的動向令人恐懼
10月中旬是日本靖國神社的秋季例大祭。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該神社供奉“真”,署名“內閣總理大臣”。安倍的“曲線參靖”模式得到了效仿,國會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參議院議長伊達忠一也、厚生勞動大臣鹽崎恭久當天也供奉“真”。
18日上午,85名日本國會議員參拜,其中72名來自執政的自民黨。19日上午,首相助理衛藤晟一參拜。下午,安倍內閣成員高市早苗、加藤勝信各自參拜,供奉“玉串料”。高市署名“總務大臣”,并聲稱:“(我)作為一名日本人,向為國策殉難者的靈魂表達尊崇之念,奉上感謝之誠,為遺屬祈愿健康。”他還稱:“慰靈決不能成為外交問題。”高市自2014年9月擔任總務大臣以來,“每逢大祭必參拜”。加藤則署名“國務大臣”,稱系依據個人想法而參拜的。
日本媒體多次稱,安倍近年來放棄直接參拜,是因為顧及對中國、韓國關系以及美國希望東亞局勢穩定的想法。然而,安倍及日本政壇的歷史觀究竟有沒有改善?這仍是個不小的疑問。“二戰”結束已71年,日本國內仍有不少言論將戰敗原因歸結為當時日本“未能看清世界大勢”“國策有誤”,而并未從人類良知出發,徹底反省與真誠懺悔對他國侵略與殺戮之罪孽深重。高市等人的“拜鬼”言行與上述扭曲史觀表里一致。
日本放送協會(NHK)19日報道,自民黨當天干部會議就延長自民黨總裁任期問題取得共識,擬由副總裁高村正彥主導,月內拿出最終方案,明年3月黨的大會正式修改黨規。目前,由現在“一屆3年,可連任兩屆”,調整為“一屆3年,可連任3屆”方案獲得采納的可能性大。
那么,安倍有望執政到2021年,覆蓋2018年明治建元150周年,2019年靖國神社設立150周年,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諸多重要歷史節點。
圍繞“明治150周年”,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7日表示,這對日本是一個關鍵節點;學習明治精神,重新認識日本之強大極為重要;內閣官房將成立專門組織推進具體策劃與事務。11日,內閣官房成立“關聯施策推進室”,研究如何支持搜集明治時期資料與紀念活動。
日本媒體報道,1968年明治建元100周年之際,日本政府在武道館舉行了紀念儀式。昭和天皇夫婦、時任首相佐藤榮作等約9000人出席,現場合唱紀念歌,佐藤還三呼萬歲。報道援引首相官邸人士消息稱,這次也要搞儀式,預計在2018年10月舉行。
日媒還報道,12日,石原慎太郎等極右人物拉扯到一幫新舊保守政客,聯名致信靖國神社,要求將武裝對抗明治政府而兵敗身死的西鄉隆盛等人合祀于該神社。聯名信稱,西鄉等雖為“賊軍”,但也是秉承理想意志,為日本近代而行動之士,當不論勝敗而一視同仁,與過去在內戰中死去的所有靈魂合祀;相信為了國家的安寧,天皇參拜靖國神社是必須的。日媒還提到,自民黨親近安倍的議員正謀求修改“祝日法”,將既是明治天皇生日又是“文化日”的11月3日確定為“明治日”。就此,有在野黨中堅議員批評稱,此等謀求回歸戰前的動向令人恐懼。
眾所周知,明治時期的日本存在“光和影”的強烈對比。一方面,國家銳意革新,勵精圖治;另一方面,帝國主義極度膨脹,對外擴張方略快速醞釀實施。
今年9月9日,自民黨原干事長加藤一故去。2004年4月23日,他在一檔議論美國對伊拉克戰爭以及日本國家發展方向的媒體節目中指出,日本天皇(傳統上)是“文明的天皇”……而明治天皇將手中的笏板換成了軍刀,此乃近代以來日本史陷于迷亂之肇始。
而安倍去年8月返回其山口縣老家時提到,明治維新50年時的首相寺內正毅、100年時的首相佐藤榮作都是山口縣出通過,自己如能堅持執政到2018年,也可成為“山口縣出生的安倍晉三”。安倍毫不掩飾自己對明治時期的深深迷戀。
安倍自2012年第二次擔任首相以來,異常頻繁地接見國家強力機關要員,登上自衛隊戰機、戰車與戰艦,強推安保法,連續提高防衛開支,擴充軍事裝備,擴大軍需產業與武器出口,依托日美同盟軍事威懾力橫加干涉中國南海問題,甚至在今年9月26日國會施政演講中,極為罕見地發出向自衛隊與警察、海保廳表達敬意的號召……安倍種種強化日本武備的舉措,不時閃爍著其欲將明治歷史克隆為現實的勃勃野心。
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來說,有必要進一步看清、讀透安倍的靖國與明治兩方面史觀的內在聯系,因應今后數年內外重要政治日程,切實防范日本右翼勢力再次惡用歷史問題,避免各國內政遭到嚴重干擾,維持地區長期和平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