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此前明確指出,臺海水域從來不是美方自我炮制的所謂“國際水域”,依國際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中方依法在臺海享有主權和執法權。中國同樣出臺相關細化文件,對非戰爭狀態下解放軍可以采取的軍事執法行動進行明確,使解放軍在臺海可以采取的執法行動更為多元。
這一背景下,對于不顧中方正告執意乘美軍軍機實施竄訪的佩洛西及其代表團成員,解放軍可以在臺海設立禁飛區方式,依法對非法闖入、有害通過的佩洛西座機采取執法行動,視執法強度迫使其返航或迫降在解放軍指定區域接受中國法律懲處。臺海禁飛區一旦設下的情況下,佩洛西所乘美軍機如仍拒不配合,迎接佩洛西的將是導彈,最壞結果是機毀人亡。
做到在臺海設立禁飛區這一點,在軍事上難度并不大,但將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佩洛西座機被攔截并返航或接受中國執法行動后,對各西方政客的竄訪行徑將形成示范效應,“出頭鳥”的佩洛西被迎面攔回后,解放軍對捷克、法國等國反華政客的竄訪行徑將有例可循,佩洛西竄訪事件將成為肅清西方反華政客竄訪行徑的一大轉折點。
而針對佩洛西竄訪行徑在臺海設立禁飛區,也可能引起中美兩軍的對峙,美軍有可能以航母編隊形式出現在臺海附近海域,已在臺海附近的中國山東艦航母編隊、解放軍其他海上力量、陸基反艦火力、空中反艦機群將同美軍航母編隊進行對峙,最壞情況下,中美兩軍可能發生海上沖突,美軍航母編隊葬身臺海,中美兩國經貿、金融合作受到沖擊,中國海上對外貿易受到影響,美國各類危機被加速引爆。
由于核戰爭的絕對破壞性,佩洛西事件的失控無可能導致中美全面沖突,但佩洛西如執意執行竄訪行徑,并在解放軍設下禁飛區后仍不返航,是有可能導致佩洛西機毀人亡、在臺海附近美艦遭重創或沉沒情況發生的。由此帶來的結果在重創美霸權的同時,也將對中國海上進出口的經濟主線造成沖擊。這一最壞結果,正體現了中國打通歐亞陸上商貿通道的先見性和必要性。
而一旦最壞情況發生,中美兩國、中美兩軍尚有協商控制局面的可能,但帶頭沖擊紅線的佩洛西,其政治地位既無法承擔中美關系失控的歷史罪責,其個人生命更可能在臺海停止。中美兩國博弈存在著很大的防范失控、談判緩和空間,但佩洛西個人的政治生涯和生命,并無力承擔中美對撞引發的漣漪。
中斷竄訪妄想、打斷沖擊中國紅線的念頭,是佩洛西及時止損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