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意義、中國空間站建造目的

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意義、中國空間站建造目的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呢?投資巨大,耗時耗力,好像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沒有從中直接獲益。如果把這部分投資放在其他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提高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及幸福指數,豈不是更好?

今天館長就和大家一起來扒一扒,我們為什么要發展載人航天?我國目前的載人航天水平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花費了30年的時間,才達到別人三十年前的水平,到底意義何在?

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意義、中國空間站建造目的

科技領先者,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翻開5000年的人類歷史,看一看全球文明的發展歷程,總結下眾多帝國的興與衰,成與敗,我們總結出一點:科技領先者,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出生在新中國的70、80、90后,有很多人覺得現在幸福祥和的生活是與生俱來的,認為這個世界就像眼前見到的這樣,沒有戰火,沒有流民,只有唾手可得的平安。承平日久,戰爭、饑餓、動亂仿佛在離我們很遙遠的另一個世界。

但翻開史書,1937年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南京城,距今也才不過84年。建國短短的70多年里,幾代人努力維持著得來不易的和平。而國門之外,依然戰火紛飛,近到俄烏禍起蕭墻,遠到早先的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剛果戰爭、盧旺達內戰、南北蘇丹內戰、利比亞戰爭等等等等,在這顆藍色的星球,槍炮聲從未停歇過,亂象迭起的國度,普通百姓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就是平安、活著吧!

那這些和我們發展載人航天有什么關系呢?一句話總結就是:為了讓84年前的南京大屠殺不再重演,為了讓在其他國家發生的戰亂不會在中華大地上燃起,為了讓得來不易的和平永遠的傳承下去,也為了子孫后代的發展與生存。

鄭和下西洋,帶動了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知道了地球是圓的,國家之外還有國家,同時開啟了國際貿易的先河;工業革命讓西方列強有了堅船利炮,憑借著發達的航海技術,開始了巧取豪奪的財富積累之路,多國被迫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戰后,世界進入了短期的和平,大部分國家開始致力于發展經濟,全球人口數量也開始成倍增長,人多了,地球的資源也就消耗的多了,為了有足夠的資源可用,人類開始將目光轉向太空,這里是除了陸地、海洋、大氣層之外,人類的第4個生存環境,誰能對太空了解的更多一些,在未來發展上就會多一些話語權。

為了探索太空,人類研發了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而無人航天器主要是衛星,1957年10月4日,斯普特尼克一號衛星在前蘇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成功,這一消息讓美國舉國震驚嘩然,也激起了美蘇兩國之后長達20多年的太空競賽。但那會估計誰都沒想到,衛星會在60多年后的今天成為人類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

我國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啟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截止到今天,短短52年的時間里,航天人員研發出了資源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等等各種特殊功能的衛星。根據UCS衛星數據庫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我國在軌運行衛星共499顆,美國是2944顆,俄羅斯169顆,其他國家合計1240顆。

世界載人航天的發展,早于中國30年

無人航天器發射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順利,人類就將目光轉向了載人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一號,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觸摸星星的人,并成功圍繞地球運行106分鐘,拉開了載人航天的紀元。1961年5月5日,美國也不甘落后,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名字為“自由7號”的水星載人飛船,將宇航員阿蘭·謝帕德送進了太空,成為了第二個解鎖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為了能在太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幾乎每兩個月都要進行一次載人航天試驗。

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將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柯林斯送上了月球,完成了人類首次登上地球之外另一個星球的征程。蘇美兩國的載人航天技術發展得如火如荼,而此時我國的第一顆衛星甚至都還沒發射。

眼看著美國成功登錄月球,蘇聯不想認輸,嘗試了多次的登月火箭,均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將精力轉向其他賽道——空間站。空間站就是人類在太空工作時使用的商住兩用的辦公室及住房,如果能在太空建立空間站,就能鍛煉航天員適應太空的能力,為未來探索太空,甚至是星際移民做準備。

轉換了競賽軌道的蘇聯在1971年4月19日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兩年后的1973年5月,美國將“天空實驗室”送上了太空,先后接待了3批宇航員,但運行時間不長,不到1年就被封閉了。禮炮1號和天空實驗室屬于第一代空間站。

因為空間站的造價和維護成本過高,美國就不再注重開展空間站,蘇聯卻依然執著于此,在1982年4月11日前,11年的時間里又陸續發射了禮炮2號~禮炮7號,但攜帶的食物、氧氣和燃料等都非常有限,所以壽命都不長。其中的禮炮6號和禮炮7號設了兩個對接口,一個可對接載人飛船,一個可對接貨運飛船,所以在航天史上,被定為第二代空間站。

但到實際運用起來才發現,第二代空間站規模小,擴展起來也不容易,所需的設備只能堆在艙內,航天員可活動的空間小,設備運行和實驗操作也不方便。所以,蘇聯又開始研究第三代空間站,并于1986年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長期載人空間站,并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里,將“和平號”進步一步完善。截止到1990年的時候,“和平號”已經擁有了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號和核心艙4個艙段。

1991年蘇聯解體,“和平號”空間站由俄羅斯繼承,俄美兩國開始合作,和平號空間站再次開始建設加碼,陸續增加了光譜號和自然號兩個艙段、以及與美國航天飛機對接的對接艙。

從誕生那天開始算起,和平號運行時間為15年,在15年的時間里,它繞著地球飛行了8萬多圈,累計里程達到35億公里,與93艘載人/載貨飛船實現過對接,有12個國家135名宇航員在這上面工作過,其中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1.65萬次科學實驗,完成了23項國際科學考察計劃。但死亡終究會來臨,對“和平號”來說也不例外,運行的15年時間里,積累了無數的暗傷與故障,且中間還發生過多次意外事故。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俄羅斯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劃過大氣層后墜入了南太平洋。

這里館長需要重點強調一下,與“和平號”空間站合作的國家中,沒有中國。

“和平號”壽命到頭,探索太空卻不能停。早在1998年1月,美國、巴西、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共16個國家簽署了文件,參與建造第四代空間站,這其中,還沒有中國。一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與西方國家不同,二是當時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還是個小白,想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這些國家都不理會的。

1998年11月20日,曙光號功能艙發射成功,標志著第四代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始建造。1998年12月7日,團結號節點艙與曙光號對接成功;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發射。接下來幾年的時間里,又陸續發射了命運號實驗艙、尋求號氣密艙、碼頭號對接艙、和諧號節點艙、哥倫布實驗艙、希望號實驗艙、寧靜號節點艙、穹頂號觀測艙、晨曦號迷你研究艙、萊奧納爾多號多功能艙等。最終裝載完成的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運行至今20多年的時間里,宇航員在此完成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比如天文觀測、航天醫學、植物育種、對地遙感等,也促進了各國航天載具的發展。

中國的載人航天夢,靠自己實現了

看著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次次在太空中獲得實驗數據,一次次取得我們想要卻不懂的技術,怎么辦?人家不帶著我們玩,那就只剩一條路可走了,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那就靠自己吧!

1992年9月,我國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命名為“921工程”。

第一步就是能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相應的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要建成,同步要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為了完成這一步的目標,我國先發射了4次無人飛船,即神州一號、二號、三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驗證了陸海基航天測控網等。一切準備就緒,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5號發射成功,將楊利偉送上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艙成功在內蒙古著陸,此舉讓中國掌握了載人往返技術,也讓我們成為了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能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6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發射成功,返回艙在2005年10月17日成功著陸,至此,我國的航天事業完成了“多人多天”的飛行任務 。航天“三步走”計劃第一步完美收官。

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

第二步,在將宇航員送進太空之后,接下來就要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飛行器交回對接,同時還要具備發射空間實驗室的能力,為下一步建立空間站做準備,也為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解決空間應用的問題。

時間緊,任務重。航天人夜以繼日的研發工作,終于在2008年9月,將神舟七號發送至太空,此次的飛行員是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他們成功的完成了出艙活動,掌握了出艙活動的相關技術,此外,還開展了衛星伴飛、飛行數據終計劃等實驗。

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之后,2011年9月29日,我國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為后續的飛行器交會對接及太空探索做準備。

2011年11月1日、2012年6月16日,我國又成功發射了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這兩艘飛船都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了對接,借此我們掌握了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及航天員手動控制對接技術。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并于6月2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同時對其進行了短暫的有人照管實驗,為后續載人航天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2016年9月15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時隔一個月,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也被送上太空,與天宮二號實現了交會對接,并以組合體的形式進行了長達30天的載人飛行,實現了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技術。伴隨著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貨運飛船)發射成功,載人航天“三步走”第二步圓滿收官。

第三步就是建造空間站了,實現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為實現這一階段的目標,科研人員們專門為空間站的建設研發了一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并于2020年5月5日,圓滿完成了首次飛行任務。接著2021年4月29日,就用長征5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到了太空,也就是媒體報道的中國空間站。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

目前,人類一共有兩個空間站在運行,一個是美國等多國合作的國際空間站,一個是中國空間站。前者是第四代空間站,后者屬于第三代空間站。

所以有很多人在質疑,從1992年開始到現在,我們那么費勁地建造一個空間站,才趕上美國等國家淘汰的第三代空間站,那我們的努力還有什么意義呢,還是被人碾壓呀! 其實,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

美國等多國合作的空間站造價非常高,從建成到現在已經投入了近2000億美元,這些費用是多個國家共擔的,如果由一個國家來完成,那可能就拖垮了一國經濟。

中國空間站雖然從建造結構上來說屬于第三代空間站,但與已經完成使命的“和平號”相比,有些地方是超前的,比如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都高出很多,再生生保技術、冷凝管冷凝干燥組件等都是“和平號”沒有的。雖然從體量上我們無法與國際空間站相比,只有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個艙室,活動空間加起來才110立方米,但足以滿足我國現在的科研需求。

但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國際空間站是美國主導,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參與建造,不同的組件由不同的國家建造,也就導致了每個國家都掌握一點兒技術,但單獨由一國來建造空間站是沒辦法完成的,且其接口只能供俄制載人飛船、貨船使用,局限性很大。中國的空間站完全由中國自主建造,大部分產品、原材料、組件都是國產化的,關鍵技術100%掌控在自己手里,不用受制于人,便于后續改造、發展。

中國人向來都是這樣的脾氣,你們不帶我玩,很好,那我們自己玩,你們玩得起的我要玩,你們玩不起的我更要玩,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晚于西方國家近30年,對方技術成熟的時候,我們才起步。但起步晚,不代表我們進步的慢,30年的時間,我們能追趕上第三代空間站,那第四代、第五代還遠嗎?超越還遠嗎?記住你們今天的愛答不理,終有一天會讓你們高攀不起!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插女人30分钟| 欧美18性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伦理片中文字幕2019在线| 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18|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二区| 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 jizz黄色片|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日韩国产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美女跪下吃j8羞羞漫画| 国产人妖tscd合集|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亲密爱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 筱惠欲乱美女全文免费全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97影院在线午夜| 大肚子孕妇交xxxgif| mikko四只小动物的名字|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东方美女大战黑人mp4| 探花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