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人不宜吃蒲地藍消炎片-蒲地藍消炎口服液
10月2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修訂追風透骨制劑和蒲地藍消炎制劑處方藥說明書的公告(2018年第77號)》。
說明書變得更明確
蒲地藍消炎制劑獲批上市時,蒲地藍不良反應、禁忌人群和注意事項等藥品安全性相關的內容都是“尚不明確”。
這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蒲地藍消炎制劑處方藥說明書的修訂,是根據更加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將其細化,增加了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其中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乏力、頭暈等,以及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禁忌一項為“對本品及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注意事項則有三條,包括“孕婦慎用,過敏體質者慎用,癥見腹痛、喜暖、泄瀉等脾胃虛寒者慎用”。
組方藥物多苦寒
蒲地藍消炎制劑是最常見的清熱解毒中成藥,由蒲公英、板藍根、苦地丁、黃芩等四味中藥組成。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入胃、肝經。苦寒清泄、甘寒清解,善治各種瘡癰。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入肺與大腸經,兼入胃與肝膽經,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腸。
苦地丁:活血消腫。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他化膿性感染。
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苦,寒。歸心、胃經。用于溫病發熱,頭痛,喉痛或身發斑疹。
而現代研究表明黃芩具有較好的抗菌、抗炎清熱作用,能降低炎癥反應引起的組織腫脹,其抗菌譜較廣。板藍根具有抗病毒作用,廣泛應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蒲公英、苦地丁同為清熱解,對熱毒較盛的咽喉腫痛抗菌優勢顯著。
蒲地藍消炎片的注意事項中明確,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同時服用溫熱性藥物。
苦寒藥物長期服用傷陽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火)”,意思是人體出現的疼痛、瘙癢、瘡瘍,一般都是因為體內有火熱之邪,所以治療這些癥狀需要用到性質寒涼的清熱解。
雖然六氣皆從火化,意思就是生病后容易變成熱癥,但因苦寒傷陽,老人、兒童及孕婦若長期使用恐將耐受不住太寒涼的藥性。
因此平素身體虛弱、大便容易不成形、食欲不佳、容易怕冷胃痛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平時手足冷,月經少,顏色淡,常常痛經的女性,和懷有稚陰稚陽之體的胎兒一定要慎重使用這個藥。
隨著藥品上市時間的延長,臨床療效信息的不斷反饋,可促進藥品說明書的完善和更新,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藥。蒲地藍消炎制劑屬于藥品,應該在醫師指導下合理安全用藥。
文/李寧(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醫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