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伙詐騙怎么定義—團伙詐騙的定義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于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
以上就是關于詐騙的詳解,相信大家對于騙子都是深惡痛絕的。尤其是曾經遭受過詐騙的朋友,對于騙子簡直是恨不得抽筋拔骨方能解恨。那么要如何應付騙子的花招和套路呢?
騙子的詐騙方式總結起來分為線上不見面形態線下見面形態
線上型:
:
1、此類詐騙受害人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公司職員和家庭婦女。
2、犯罪分子先通過建立各種兼職群發布信息、步驟、工資來騙取受害人信任。
3、刷前幾單時為了獲取受害人信任會如數返還貨款并附上傭金。
4、網上99.99%都是詐騙,且是違法違規行為。
網絡購物:
1、打著低價促銷的幌子詐騙。
2、誘導受害人點擊退款假鏈接。
3、冒充網購客服,誤加會員,以解除會員退會員費的名義,騙取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
4、誘導受害人登錄釣魚網站,騙取信息。
冒充熟人:
1、犯罪分子通過渠道收買受害人的個人信息。
2、往往以受害人的領導、同學、朋友等面目出現。
3、犯罪分子會將微信或QQ的頭像、簽名等資料改的和受害人的熟人一模一樣。
4、以各種理由向受害人借錢,稱急需用錢。
購物退款:
1、以電話或短信的形式,謊稱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缺貨退款或系統故障,受害人有筆退款需要查收。
2、要求受害人進入釣魚網站,填寫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
3、向被害人索要短信驗證碼。
4、憑受害人填寫的卡號、密碼、驗證碼將銀行卡內的錢騙走。
網絡貸款:
1、未放款卻先收費。
2、聲稱“無息貸款”,以證明還款能力為由,要求被害人打錢。
交友:
1、借婚戀交友的名義頻繁聯系,急于與受害人建立初步關系。
2、以各種理由拒絕見面。
3、得到信任后,就會以手機沒話費,想見面沒路費等理由借錢。
4、或者以結婚為借口慫恿投資虛擬平臺,完成詐騙后走人(熟稱“殺豬盤”)
冒充客服:
1、犯罪分子通過不法渠道獲得受害人個人信息,然后一般自稱某寶、某東的工作人員,以誤操作將被害人化為VIP客戶,需繳納相應會員費,如果需取消會員,需要與銀行聯系,隨后犯罪分子再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要求被害人轉錢到指定賬戶。
2、嫌疑人事先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到受害者的個人信息或者購物信息,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以上述借口要求受害者配合“客服”操作,要么點擊鏈接填寫銀行卡信息,要么掃描二維碼進行轉賬,要么告知對方手機收到的驗證碼,最終造成資金損失。
信用卡:
1、犯罪分子多數采用釣魚短信的方式詐騙,內含釣魚木馬鏈接。
2、犯罪分子會向被害人索要短信驗證碼。
網絡投資:
1、目前犯罪分子多以婚戀交友平臺找尋目標。
2、獲得被害人信任后會告訴被害人自己通過某投資平臺獲利很多,請被害人一起投資。
3、一開始會給被害人正方向的投資建議,讓被害人賺一些,隨后會請團伙成員介入,冒充“投資指導老師”提供反方向建議,使被害人大額虧錢。
冒充公檢法:
1、首先冒充通信管理、銀行工作人員以及保險客服等等,通知受害人號碼涉案被封停或者外地辦理涉案銀行賬戶等事由將電話轉接至“某公安局”。
2、隨后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檢查院辦案人員,通知被害人涉案,給被害人釣魚鏈接,內含“通緝令”、“偵查令”、“凍結令”,進一步恐嚇被害人。
3、以核驗資金為由,要求被害人辦理新卡開通網上銀行將所有存款轉至公安局所謂的“安全賬戶”。
4、要求被害人不得與家屬朋友透露此事,并時刻打電話匯報行蹤,否則就要對被害人“實施逮捕”。
5、有時會要求被害人獨自到賓館開房間,操作轉賬。
冒充領導:
1、多數針對公司財會人員。
2、犯罪分子盜取被害人領導的信息,以領導的名義將被害人拉入QQ或微信群,先不理被害人,而是在群里談業務,隨后根據聊天內容要求被害人通過公司賬戶向指定賬戶轉賬。
3、也有短信、電話的形式,聲稱換了新號碼,舊號碼不再使用。
4、先要求受害人第二天到自己辦公室,受害人相信后,第二天再謊稱自己有事,不在辦公室,隨后聲稱要給某領導送禮,讓被害人準備資金。
網絡預測:
1、犯罪分子會在網上或微信發布虛假的預測材料中獎信息,一般實行會員制,通過注冊會員獲取預測的中獎號碼。
2、通過收取會員費,保證金等名義讓受害人轉賬
網絡購票:
1、利用低價票吸引受害人群。
2、在購票高峰期謊稱能買到搶手的票。
3、要求實現致富保證金、訂金等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拿到票的迫切心理,誘使受害人追加訂金、保證金。
機票改簽:
1、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航班信息,冒充航空公司使用其語氣發送“航班因故取消短信”并提供400-“客服電話”誘導受害人撥打電話。
2、當受害者與“客服”取得聯系后,“客服”會告知乘客航班因故取消,需要進行退票或改簽操作利用受害人急于趕航班的心里而急于改簽不會多想,按照“客服”的要求進行操作。。
3、轉到“人工客服”后,“人工客服”會“指導”受害人在手機銀行、支付寶或微信錢包進行操作,在“平臺”上輸入自己的銀行卡和驗證碼,犯罪分子從而洗劫受害人的銀行卡。
冒充采購:
1、犯罪分子以個體經營商戶為目標,利用人民群眾相信軍人、武警的心理,自稱身份是“部隊后勤或武警消防后勤軍官”,先以大量購買受騙人所經營的商品為借口,建立信任關系,降低防備和警惕性,并以高利潤的工程和項目為誘餌,引誘受害人上鉤,而后稱其單位還需要購買其他商品,委托受騙人向經銷廠家訂購,并給受騙人提供指定外地商品經銷商的聯系電話,讓受害人代為向第三方采購物品。
2、受騙人看到商品中存在差價利潤而疏于防范,聯系后,外地經銷廠家以必須先付款后發貨為由,騙取受騙人匯款,實際上,所謂的第三方也是詐騙團伙成員。
線下型:
1、迷信型詐騙
這類詐騙一般是打著算命、卜卦、相面以及“”、專治邪病等幌子,有的還自稱是某地有名的道士、尼姑、和尚、名醫等,經常持活動在街頭巷尾或集市上,詐騙的目標多是中老年婦女。
2、丟物型詐騙
這類詐騙案件較多,就是我們常說的“拾物平分”型詐騙犯罪。作案人常用的誘餌是假首飾(假金戒指、假項鏈)。將以上某種物品扔在能讓你看到的地方(有時里面還會附上一封信、一張發票、一份鑒定證書和少量的人民幣等證物),事后以“見者有份”詐騙錢財。
3、婚介型詐騙
這類詐騙以大齡征婚婦女或男子為行騙對象,交往一段時間取得對方的好感后,或讓媒人、介紹人先得一筆數額不小的介紹費后,或者在相處并取得對方信任后(甚至在成婚后)將家中的錢財洗劫一空、逃之夭夭。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放鴿子”。
4、中獎型詐騙
作案人以買某種、化妝品、背心、家俱等商品中獎的方式,使你信以為真,然后將中獎號碼低價轉讓。另外還常見手機短信詐騙、贈送廣告等,以手機號碼、贈送廣告、QQ號碼中獎等為由,要你先往指定賬戶上匯稅款、運費等來騙財。
5、型詐騙
這類詐騙多用撲克牌、象棋等作為賭具,以是否猜準或輸羸為賭碼,主要是演給圍觀者看并引人上當,有的甚至發生多人聯合起來騙賭。還有的以做生意為名,將外地駕駛人、客戶、業務員騙到某酒店、賓館,擺設賭局,合伙贏錢、進行詐騙。
6、兌換型詐騙。
常見的有用秘魯幣、冥幣冒充美元等詐騙錢財。這種詐騙方式易出現在一些中小型賓館、長途客車、中巴車、農村集市上。
7、碰瓷型詐騙
這類案件在農村道路上多發,故意與別人行駛中的車輛發生“碰撞”,聲稱受傷(其中經常會用舊傷冒充新傷,如肋骨骨折)向車主要賠償。這種詐騙,公安民警到現場時,有時也很難識破。
8、突發型詐騙
騙子在明知一些人與家人暫時無法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冒充警察、教師、醫生、軍人、獄友等,往這些人家中打電話,稱這些人遇到突發事件(如遭遇交通事故、得急病),以急需治療費等理由要求往指定賬戶匯款。一些駕駛人被騙出去后,作案人就會打電話到這些駕駛人家中,謊稱遭遇交通事故要求駕駛人家人往指定賬戶匯款。
9、借用型詐騙
騙子會先和你閑聊,待取得你的信任后,要求借用你的手機或摩托車等,然后就溜之大吉。除此之外,作案人還會利用其虛構的師生關系、遠房親戚關系等,先騙取你的信任,然后以突發交通事故等原因向你借錢,得手后溜走。有的騙子會先購買某商品騙取貨主的信任,然后以“回家后一起算賬”為由向貨主借錢以順便捎帶一些東西為由騙其錢財。
10、調包型詐騙
這類詐騙多發生商店。作案人在購物時通過討價還價、索要發票等手段分散店主的注意力,然后將所購商品實行調包。另外,“購物者”在購物時先出示真錢讓店主看,然后以要再數一遍等借口將真錢要到手,乘店主不注意調包,將真幣換成交給店主。有的出售廢舊物品時,給受害人看的是廢銅之類的,但事后到受害人手中的可能就是一包磚土之類的。
11、索賄型詐騙
騙子一般以某單位的業務員等身份,以談生意為名,打電話到乙單位,然后將乙單位業務員等經辦人騙到某地,在簽訂假合同時要吃要喝要回扣。或以某學校需組織集體旅游、如何安排食宿為由,自稱需向領導送禮等,索取高額的送禮費用。
12、選陣型詐騙
騙子有的持假介紹信或假居民身份證等作為掩護。如在某處租好房后,在租來辦公設備,就可以在附近商店賒欠商品或到附近飯店賒欠大吃大喝。還有的騙子在租好房后,先當著家主的面高價收購少量貨物(如中草藥、蛇皮、黃鼠狼皮),引誘家主事后墊錢高價收購。
13、冒充型詐騙
騙子往往冒充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詐騙,有的還自稱高干子弟,有的冒充教育主管部門通知解繳各項經費、銷售書籍等,有的冒充醫生收取患者家屬的醫療費,有的冒充群眾比較信任的軍人以部隊有工程需招標等手法騙錢;有的冒充警察騙財騙色;有的冒充記者以幫助搞形象宣傳為名進行詐騙。
14、換證型詐騙。
騙子會用假的銀聯卡或假的身份證件后,套取受害人手中的真卡,再想方設法套取密碼后到銀行取錢。有的以別人匯款過來、自己無卡為由,借用別人的銀聯卡,然后調換。有的以須查驗對方做生意的能力為由,稱要查驗或匯款方便為由,用假卡套取真卡。
15、合伙型詐騙
騙子往往是介紹受害人一起做生意,后稱資金不足讓受害人墊錢先買下一些物品。如近幾年發生的家養甲魚冒充野生甲魚詐騙案、魚肝油冒充膽紅素詐騙案、清水冒充蛇毒、合伙做電子元件生意、合伙做茶葉生意等詐騙案。這類詐騙案件發生的原因是受害人受利益驅動而導致的。
16、錯位型詐騙
騙子會抓住夫妻(或數人)一起做生意的時機,騙走對方丈夫,然后再回到其妻處稱事情已辦好并直接講“你丈夫叫我直接來取錢的”之類的話騙錢。有的還聲稱是某單位領導,需要一批高檔煙酒或急用現金等,然后到某經營場所,聲稱是受某領導指派來借錢或佘欠高檔商品。
17、苦肉型詐騙
這類詐騙主要是騙子用自討苦吃的方法先博取旁觀者的信任,然后對旁觀者實施詐騙;有的唱“雙簧”時,甚至出現“丈夫”故意當著別人的面、打“妻子”耳光的情況。待“丈夫”離開后,“妻子”便以要離婚、回娘家為由,展示后、向路人“直接借錢”。
18、效力型詐騙
騙子會自稱能幫助你解決某事情而騙取錢財,這種效力型還表現為順便(免費)捎帶物品、現金等。如幫助在押犯人早日釋放、幫助未就業子女安排工作、幫助高中畢業生上大學、幫助招工等,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
19、抵押型詐騙
這類騙局,騙子會自稱系某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單位的招工人員,要到該單位須先交一定數額的押金。作案嫌疑人得到一定數額的押金后便會逃之夭夭,或者要求某人到某地進行實際不存在的“面試”,然后以交服裝費、押金等為由,要求受害人將錢直接匯到指定的銀聯卡上。
20、收藏型詐騙
這類詐騙多以郵票、古董、銅錢、“四連體”人民幣、古幣等為誘餌。一人充當賣主,幾人扮演買主。有的直接冒充考古或石油勘探人員故意到人多的地方進行開采并挖出一些瓶罐之類的物品騙取信任,詐取錢財。
21、保健型詐騙
這類最常見的受害人以老人為主,如以“國際愛心健康教育協會”等名義進行“中國夕陽之春大型健康養生知識講座”,開始以免費發放某些藥品、醫療器材等,隔幾天便要求群眾購買,聲稱第二天就會退款。待受到一部分錢后便溜掉。
22、推銷型詐騙。
騙子將一些過期的、偽劣產品等,以出口轉內銷、虧本銷售等名義,在城郊結合部和農村地區低價推銷,誘使群眾購買。
23、租賃型詐騙
用假的居民身份證、房產證等證件,從汽車租賃公司、模具租賃公等處,租得汽車、船舶、鋼板、吊車、鋼管扣件、攝影器材等,然后低價賣掉或再抵押給別人。
24、返還型詐騙
這種最常見的類型就是“汽車退稅”,通過群發短信或撥打電話通知,告知國家正在開展汽車退稅活動,通知當事人攜帶銀聯卡到相關銀行自動取款機前,根據其提示進行操作,結果導致卡上資金被騙走。
25、提醒型詐騙
騙子會通過群發短信或撥打電話等方式,以被害人在某商業經營場所或以“固定電話欠費”等為由,建議其盡快報案,后通過花言巧語取得受害人信任,以保護資金安全為由,騙受害人在自動取款機上按其提示進行操作,結果導致銀行卡的資金被騙走。
26、偽造型詐騙
這種常見的騙局是偽造熟人或領導的筆跡,以收獲某些財物的目的。如偽造教育局的文件,要求農村各學校將所收資金全部解繳到相應的賬戶。偽造某人的借條,聲稱其家中有人欠錢,然后到當事人的家中強行索要。
27、乞討型詐騙
這類詐騙的作案人多是女性和少年,以家境貧窮上不起學、看不起病等理由誘引善良的人捐助錢財,使好心的人上當受騙。有的還以出來找工作、找熟人、找親人時,路費用完或錢包被盜等為由,稱還沒有吃飯或沒路費回家,向路人“乞討”小額錢財。
28、報恩型詐騙
騙子會通過電話來聯系受害者,并聲稱當事人曾對自己有恩,自己特地趕過來報恩為由,騙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想方設法實施詐騙。例如曾就有一名女子到一戶人家吊唁,聲稱死者曾救過她,特地趕來吊唁,并主動要求承擔死者的喪葬費用。第二天,將已通過電話查詢過的銀聯卡交付給死者家人,向死者家人借款去買菜,一去不回。
29、送貨型詐騙
騙子以需要大批量貨物為由,將某批發商的貨物騙運到某地,并通知貨主到某地取款,然后轉移走貨物;也有的直接通知貨主將貨物送到農村一些漁塘等地,賣掉后直接將貨款收下。有時貨主查找起來時,連聯系人的身份一點也講不清楚。
30、充好型詐騙
這里的充好指的是冒充好人。例如一些騙子會將外地的一些車主騙到農村,然后向當地交通征稽部門舉報,稱該車是。當這些被交通征稽部門查獲后,往往會罰款好幾萬元。在此情況下,“乘客”又扮演起好人,聲稱自己有親戚有交通部門,可以幫忙少罰款或不罰款為由,騙取車主錢財。
電信網絡詐騙的四大誤區!
● 誤區一:被騙的都是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這個群體,因為歲數較大,記憶力、智力、思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對新鮮事物了解不足,特別是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了解欠缺,這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被騙較多的原因。與此同時,該群體因為前半生的職場打拼,往往積累了一定的家庭財富,如此之下,他們便成為一些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青睞的對象。這樣的人一旦被騙,一輩子的積蓄就會付諸東流。
但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發現,老年人并不是唯一的被騙高危群體,被電信網絡詐騙的事主,年齡構成呈“啞鈴”狀,也就是說,年齡兩極化現象比較嚴重。除了中老年人以外,高校學生以及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也是易被侵害群體。因為這些人的社會閱歷少,對社會風險的認知預估不足,并且又急于追求成功和積累財富,盲目地嘗試新鮮事物,所以非常容易掉進騙子設定的陷阱。與中老年受害群體有所區別的是,青年受害群體在個案案值上損失不大,但整體發案數量高。
除了這兩類人群外,企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也是此類犯罪嫌疑人的重點關注對象。他們往往掌管著企業的大量資金,一旦被騙,整個企業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會導致企業直接破產,這樣的后果可謂相當沉重。迄今為止,全國電信網絡詐騙單筆案值最高的一次,被騙事主就是某地住建局的財會人員,被騙金額高達一億一千七百萬元人民幣。
● 誤區二:都是因為貪財、智商低,才會上當
關于電信網絡詐騙,普遍存在一大誤區,人們普遍認為:只有貪財之人,才會上當;上當受騙的,都是傻瓜。可是,實際上并非如此,電信網絡詐騙在早期,的確是利用人們心中的貪念來實施犯罪(特別是臺灣地區),比如“虛假中獎”“”等,但隨著這種犯罪手段的普及,詐騙種類和花樣也在不斷翻新。現在,警方從偵查角度將電信網絡詐騙歸為四十多個大類、一百多個小類。這種種詐騙手段,對人們心理的利用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貪、怕、慌、缺、善幾類,稍微不注意就會中招。
這些中招的受害者中,不乏高學歷人士,甚至有個別民警也曾經上當受騙,并向犯罪嫌疑人匯過款。所以,對于電信網絡詐騙,我們要重視起來,無論你認為自己社會閱歷有多豐富,認為自己智商高還是學歷高,如果不能及時了解一些防范資訊,很容易就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 誤區三:反電信網絡詐騙,都是警察的事
很多人認為,案件的發生和破獲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破案抓人是警察的事,跟我沒有關系。其實,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電信網絡詐騙造成的損失,絕對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么簡單。被詐騙的事主以及家人遭受了財產損失和精神打擊,他們是第一受害者;那些接到電話但沒有被騙的民眾受到了騷擾甚至恐嚇,這些人是第二受害者;第三受害者,則是我們置身其中的社會。
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時,電話是經常用到的工具,犯罪嫌疑人往往冒充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冒充各級政府部門、公司(企業)的客服以及其他各種身份,來進行詐騙。他們摧毀的是整個社會的信任體系,導致人與人之間不敢隨意相信他人,互相打電話、發信息時都不能確定對方到底是誰。
面對電信網絡詐騙肆意橫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任何人概莫能外。由于電信網絡詐騙的遠程非接觸性、隱蔽性特點,僅僅依靠警察一家,是難以完成對案件的偵查、破案以及防范工作的。常規的偵查需要金融部門、通訊運營商以及各個職能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共同配合與支持,警察才能成功將這些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需要多警種、多部門、多方面的參與配合。而在防范此類犯罪的方面,更需要整個社會全員參與。重拳打擊、防范在先,我們希望警察與公眾共同編織一張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法網,讓民眾的財產不受損失,未雨綢繆,永遠好過亡羊補牢。
● 誤區四:騙子實名使用銀行賬號和電話號碼,為何不予逮捕
很多事主被騙后報警,都能向警察提供對方的賬戶信息以及電話號碼,大家會想,警察可以查到這些賬戶和電話的開戶資料,為何不去抓人?實際情形是,抓人真的這么簡單嗎?實際上,這些賬戶和電話的開戶人和犯罪嫌疑人沒有一點關系。那么,賬戶又是怎么來的呢?基本上有兩個途徑:一個途徑是,一些社會底層人員或沒有經濟來源的高校學生為了蠅頭小利,主動用自己的身份證,然后以每張卡幾十至幾百元的價格賣給一些收的“卡頭”;另一個途徑就是,這些“卡頭”組織社會人員利用他人(一般是事主丟失)或者偽造的身份證件去。雖然我國“斷卡”行動一直在高壓狀態,但是仍然有很多為了蠅頭小利出賣自己身份證銀行卡的“法盲”。
之后,這些銀行卡會批量販賣給詐騙團伙。電話號碼除了有著和銀行卡同樣的來源外,一些設備、軟件都可以對來電予以偽裝或者隱蔽。所以,光憑電話號碼無法找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此外,詐騙團伙為了逃避打擊,基本上都是采取跨區域甚至跨國犯罪,這給警察的偵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因為涉及跨地域甚至跨國犯罪,警方在開展偵查工作時也會涉及跨地域和跨國警務合作的問題,此類案件的犯罪偵查工作極具專業性,一般的基層派出所根本不具備開展此類案件偵查的能力。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各地成立了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以便集中開展對此類案件的偵查工作。
【防騙每日電訊提醒您:】
防范措施
思想上:沉著冷靜,不慌不亂,不貪便宜,拒絕誘惑
行動上:核查實情,辨別真偽,不亂轉賬,防范風險
1、如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應第一時間報警。
2、發現相關線索要及時通知警方。
3、積極幫助身邊人,積極參與,在全社會形成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良好氛圍。
識別電信網絡詐騙
牢記“十二個凡是”
一、凡是“公檢法”部門在電話中要求您配合調查并匯款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
二、凡是領導、親屬通過QQ、微信、短信要求您匯款或付款的,未經您電話核實的,一律不要輕信。
三、凡是在網絡(QQ、微信)或短信上向您發送網址鏈接或付款二維碼的,一律是詐騙。
四、凡是不認識的人需要您提供短信驗證碼的,一律是詐騙。
五、凡是網上兼職刷信譽賺取報酬的,一律是詐騙。
六、凡是引誘您在網上購買各類的,一律是詐騙。
七、凡是引誘老人體驗并購買保健品或收藏品的,一律是詐騙。
八、凡是“淘寶客服”“京東客服”“航空公司客服”等電話或短信告知您訂單異常的,一律是詐騙。
九、凡是非正規銀行發售的高息(超10%)理財產品,網絡推銷、手機下載APP購買的理財產品,一律是詐騙。
十、凡是陌生電話要求您猜測對方身份的,一律是詐騙。
十一、凡是陌生電話或短信告知您中獎、退稅等,一律是詐騙。
十二、凡是電話或短信告知您,您家人被綁架或出車禍的,不要求您現場核實而匯款的,一律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