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出道后我成了頂流是什么意思,《c位出道后我成了頂流[娛樂圈]》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靜 實習生 關春源
在小奎的手機上,三款不同的音樂軟件同時播放著偶像的新歌。
一首歌3分多鐘,不靜音從頭到尾播一遍,發評論,點贊好評,順手舉報軟件里的“黑評”,接著收藏、下載、轉發,再換號登錄重復一遍……這一整套動作全部做完需要二十分鐘。
偶像陷入“塌房”危機后,相關音樂、影視作品都有下架的風險,她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否還有意義,但追了偶像九年,這些早已成了習慣,不做反而有些無所適從。
在資本眼中,偶像或許是一門生意。在粉絲們眼里,卻是真情實感的付出,他們會為他辛苦熬夜“做數據”,花錢為他“氪金”、“機刷”。在大家看不見的互聯網角落里,小奎們投入著難以想象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用“數據”給偶像戴上了名為“頂流”的冠冕,也讓他們成為品牌青睞的“帶貨密碼”。
登高必跌重,隨著“頂流”某凡某峰某倫入獄、、偷漏稅,“頂流”從一呼百應的大V到瞬間除名已屢見不鮮。偶像歌手爆出“丑聞”,雖然塵埃尚未落定,“純情偶像”人設已崩塌。“塌而未塌”之間,我們找了幾個飯圈女孩聊了聊,窺見她們的執拗和彷徨,以及大眾眼中略顯神秘的“飯圈文化”。
那個“要等待”的16歲男孩
從2014年開始,小奎就開始關注這個站在舞臺上的男孩。他只有16歲,面目清秀,帶著一股倔強。小奎至今記得那一年他說過的話,“要等待,陪我等待一個屬于我的特別大的舞臺。”
2018年,這個男孩終于迎來了這個屬于他的舞臺。不同于其他有公司、有背景的選手,小奎的偶像在節目播出后不久就被曝與經紀公司解約。在她眼中,“他被雪藏還被閉麥,背后沒有公司,一個人艱辛闖蕩。”如果未能在節目中成功出道,則“要欠很多債”。
帶著一種“媽媽般的袒護”,小奎開始為偶像“灌雞血”般地花錢打投。在小奎和粉絲們驚人的票數助推下,她的偶像以斷層第一的四千萬票數C位出道,走上了一條用數據鋪成的頂流之路。
這一年,被稱為“選秀元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選秀綜藝大熱,粉絲打投成風。上百萬粉絲在“民間打投組”送愛豆出道,民間控評反黑站在微博陸續出現。所謂“反黑”,就是粉絲對那些他們認為辱罵、抹黑自己愛豆的微博及博主進行舉報,粉絲們會整理“黑貼”鏈接,通過私信和精選評論等方式發送給“反黑站”。
在粉絲們為偶像組織的“數據站”和“數據群”里,微博、音樂軟件各類榜單熱度統計的權重占比、統計條件都被清晰地量化著。如何點贊“自家”,如何打榜,如何有效“輪博”,如何“反黑”,怎么規避平臺統計的“去水”,都有清晰的教程。粉絲們通過轉評贊、輪博、反黑、控評、打榜刷量等一系列手段,為偶像制造熱度、積累商業資本。
多年以來,在圈內人眼中,小奎是每場演唱會都不落下的“富婆粉”。如果把小奎這些年來與偶像相關的日程也做個數據統計,條目能夠滿滿當當地塞滿幾頁表格。這些事既包括搶偶像的演唱會內場票、看偶像巡演、買專輯打榜、粉絲團建、團購應援物、參加偶像的線下公益活動、集資捐飲料,也包括在微博評論上贊的時候沖在最前面。
偶像參演了綜藝、主演了電視劇,她會按時開幾個號刷播放和好評;為了偶像生日的特殊意義,她購買專輯的數量是百份起。
對于很多粉絲而言,“做數據”都已經融進了日常。
同個偶像四年老粉的小安告訴記者,轉評贊這類“基礎數據”對她而言并不算耽誤時間,“平常就會刷微博,刷的微博就是跟他有關的,順手一做。”“沒有粉絲不希望自己喜歡的人越來越紅。”
記者走訪于微博、小紅書、狐友等不同平臺,粉絲們認為,自己正在做的是“對偶像好的事”“為了自己開心”以及“喜歡的事”。一些粉絲表示,自己做數據是出于“保護欲”,尤其是在“反黑”的時候。組織化的數據站里提供的“內部獎勵”,也激勵著粉絲們為愛豆“雞血打投”。“我剛進數據站的時候還得了一個新人獎,排名前幾的都有獎勵,主要是一些自組織周邊,有的大站會有演唱會內場票。”小奎告訴記者。
粉絲整理的打榜注意事項
正是這些“打雞血”的粉絲們用時間刷來、用錢買來的數據,一手打造了偶像們的“流量奇觀”。另一方面,對于偶像而言,大量和小奎一樣的“富婆粉”擁有著驚人的財力,偶像代言的戴比爾斯、泰格豪雅等奢侈品都被粉絲賣斷貨。正是粉絲手中的財力讓數據變了現。
粉絲們期待著自己的偶像被更多人所看見,另一端,洞悉粉絲心理的商業資本也配合著這場數據造量的游戲。
追星9年,風波不斷
小杜怎么也沒想到,這是想送給偶像一個生日禮物,卻引來了一場空前風波。
那是2018年8月,偶像的生日前夕,小杜的數據群里早早就開始策劃這場對偶像第一支個人MV的“轉發游戲”。小杜的最高記錄是給這條微博轉發了兩百次,切換了三四個號,并且精心控制著間隔時間,以確保數據被記錄。
這條新歌微博在十天內總計被轉發了一億余次,包括大量通過第三方平臺買來的數據。
2019年央視點名流量數據作假,當時,還有一個叫“星援APP”的軟件被查,開發者獲刑5年,也正是這個軟件,制造了“單個微博轉發量過億”事件。
一億轉發把偶像推上了風口浪尖,流量明星數據造量模式的問題也愈發顯現。所謂“數據造量模式”,指的是由于選秀出身的偶像明星本身缺少大眾化作品,社交媒體平臺的熱度數據就成了偶像價值的判斷標準,也是商業合作的重要依據。
伴隨偶像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資本入局流量明星,由此,形成了流量明星粉絲之間畸形的數據博弈。
2020年,距離“選秀元年”已經過去了兩年,偶像經濟頹勢初顯,選秀明星開始參演綜藝和影視劇,尋求轉型。
2021年4月,小奎和粉絲們繼續大量購買著偶像的數字專輯,與此前不同的是,專輯預告內的11首歌曲只發布了五首,“貸款發歌”一時間震驚娛樂圈。同年,“飯圈”另一件大事隨即發生,那就是使整個選秀圈為之震動的“倒奶事件”。不能直接賣選票的選秀節目,把選票印在牛奶盒內,粉絲們購買大量牛奶卻無法消化,雇人倒奶的丑聞引爆了輿論。
選秀圈“倒奶事件”資料圖
“倒奶事件”是繼“刷數據”之后偶像產業發展畸形的又一有力證據。此后,網信辦出手,開展了“清朗”運動。
在網信辦2021年8月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取消微博超話人氣榜、CP榜等榜單,持續解散以打投、應援、集資、控評為主的粉絲社區、群組。“清朗”過后,小杜明顯感覺到了組織正在變得松散,粉絲們開始用別的符號代替“數據站”三個字,但幾乎融入粉絲日常的“做數據”從未停止。
“其實榜單沒有了也是好事,很多時候這些榜單就是綁架粉絲賺錢。”小杜說。
清朗行動后,種種飯圈亂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平臺盈利的底層邏輯仍未改變。對于平臺和商家來說,數據是“看得見”的效益,是能“量化”的商業價值。只要平臺和商家還在乎,粉絲刷數據和“控評”就不會停止。
偶像“出事”之后
然而,最近,粉絲群和數據站里空前安靜。
不久前,偶像被曝出大“黑料”后,數據群里發出統一的“口徑”:“這兩天都別去控評,微博隱身,配合冷處理。”知情人士透露,7月5日,數據站“官方”和幾位站姐曾開過直播,給粉絲們劃定的方向是“不給熱度”。
經歷過2018年、2019年打投控評“腥風血雨”的小奎,早早就嗅到了不尋常的味道,“這件事出來我沒有很意外,畢竟幾場演唱會太過于順利了。”言下之意,這仿佛是有預謀的“刁難”。
與小奎不同的是,很多粉絲都覺得這件事“難以接受”。小安從《偶像練習生》開始成為粉絲大軍的一員,面對偶像的疑似“塌房”,她怎么也不肯相信。
小安回憶,一起“熬夜做數據”曾經帶給她很多感動,“當時為了能拿第一,群里每個人都做得熱火朝天,零點過后,數據群、粉絲群每個人都在發‘辛苦了,愛你們’,那個時候我有想哭的感覺。”
但這種帶著熱血的自我感動在偶像回應后逐漸冷卻了。從黑料曝光開始,小安們有了“反不完的黑”和“控不完的評”。小安提及,偶像“出事”之初,她“天天在微博上努力維護他”,一度因為網上和人吵架而身心俱疲。等到風波最后,愛豆下場回應承認,她突然感覺“這一切好像都沒有意義了”。
“做的東西已經變成了沉沒成本。”小安說。她沒有退出數據群,但在她的微博主頁,原本每天都會做的轉發評論已經暫停。
“過去幾年,我們都在追星鄙視鏈的底層,已經習慣了。”在偶像疑似“塌房”后,小奎承擔過許多來自網絡的輿論壓力,但她仍然表示“愿意相信他”、“原諒他”。也有不少失望的粉絲在微博、抖音上公開宣布“脫粉”。
直到現在,偶像數據站里的任務和做數據的方向還在持續發布,粉絲們日常的簽到、轉評贊、反黑也還在繼續,小奎還在等待偶像站上舞臺的那天。
(以上采訪對象均為化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