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在哪里-北京副中心在哪里白洋淀
在2017年9月,中辦和國辦聯合批復通過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就明確提出:
北京城市的規劃發展建設,要深刻把握“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關系!
很顯然,北京的未來發展,就是要實施“都城分離”戰略。
“都”,就是特指“首都四大功能”,主要包括東西城首都功能核心區及北京城區,未來重點發展“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
“城”,就是特指“非首都功能”,特指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承接“非首都功能”,打造成為“新的北京城”。
那么,北京城市的“都城分離”戰略入市實施?
2021年11月26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
目標很明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未來就是一個“新的城市”,是一個獨立于北京的“新城市”,未來將會和“雄安市”形成北京首都的“兩翼”。
那么,如何才能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一個“獨立的現代化城市”?
本次國務院的“意見”中,手段非常簡單,就是兩個方面:
首先就是“大規模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進入副中心”,至少帶來40萬人口向東遷移。
第一個疏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就是“市級行政單位”。
意見提出,到了2025年,北京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搬遷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擁有自己全新的“行政中心”。
2019年北京行政單位搬遷一期啟動,1.2萬人遷入副中心。
2023年二期搬遷將會啟動,3萬多行政人員再次遷入副中心。
也就是到了2025年,北京市差不多5萬行政人員基本全部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并有望帶來10-15萬的常住人口。
隨著市級行政中心的東遷完成,北京“都城分離”基本成型了。
第二個疏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就是“國有企業總部”+“央企北京二級總部”。
國務院的意見還提出:將符合城市副中心發展定位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疏解至北京城市副中心。
為了讓“國有企事業單位”能夠有效搬遷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意見中提出“允許其新建或購買辦公場所;符合劃撥條件的,可以劃撥方式供應土地”。
這樣一來,未來將有一堆北京的國企總部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興建“總部大樓”,這樣的待遇在北京城區“不可能存在”。
目前已經有北投集團總部、華夏銀行總部、首旅集團總部、保障房中心總部、北建院總部將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買樓”或“買地蓋樓”。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會成為“北京國企總部”和“央企二級總部”的聚集地,也就是說央企的“北京分公司”也要搬遷到北京城市副中心。
目前北京的多數央企總部已經決定要疏解到雄安新區,而央企的北京分公司,也就是二級總部,則將疏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
這可能會給副中心帶來數萬常住人口。
第三個疏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就是“優質中小學”+“醫療資源”+“部分高校”。
國務院的意見提出,“有序推動中心城區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在城市副中心及周邊地區合理布局”。
也就是未來將有一大批北京的優質中小學、三級甲醫院和高校將會陸續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目前醫院就有友誼醫院、北京兒研所、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301醫院京東醫療區、安貞醫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胸科醫院等。
北京知名的中小學就太多了,高校主要是“中國人民大學”和“清華大學五道口學院”。
可以說,經過這三波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常住人口至少新增40萬以上。
行政中心有了,國企總部有了,中小學、大學和醫院學校也都有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一個“獨立城市”的所有要素都已經具備。
這個“獨立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至少在200萬以上!
如果員工太多,副中心住不下怎么辦?
國務院的意見中,提出:
支持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合作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滿足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遷入職工置業需要。
意思非常明確:副中心住不下,就疏解到北三縣,利用北三縣的土地資源,大量建設北京員工的“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
未來至少會有數萬副中心員工,轉移北三縣居住,北京和北三縣之間的“交通壁壘”將會逐漸消融一體化,通地鐵高鐵、檢查站外遷,未來都將可能實現。
其次,就是就是“放權”,給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完整的“城市行政權”。
除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東遷城區人口進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外,國務院這次的“意見”中,重點還給北京城市副中心“放權”。
尤其是這次國務院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適當下放市級行政管理權限”。
將“市級行政權限”下放,意味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距離“獨立”越來越近了,通州將會作為一個“市級行政單位”來獨立運行。
國務院的這一次“放權”,我們認為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落戶放權”,畢業大學生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后將由北京城市副中心自己審批,不用再上報市里審批,只做備案。
同時我們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落戶指標可能會比較多,這有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企業和人才”。
想獲得北京戶口嗎?那就東遷北京城市副中心!
第二個是“教育放權”。2021年亦莊核心區獲得了“獨立學籍區”的優惠待遇,為亦莊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教育紅利”。
那么,155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未來要不要設立“教育特區”,為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提供堅強政策紅利。
2020年通州區的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僅有3人,遠遠落后于北京城區,從這個角度上看,建議給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錄取指標”。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考錄取,建議可獨立于北京城區。
尤其是北京市屬高校的錄取,應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給與“優惠待遇”,提高定向招生指標。
當然,以上僅僅是建議,是否實現要看未來政策取向。
第三個是“金融放權”。什么“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設立綜合保稅區”,“組織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
在金融開放層面上,北京城市副中心也獲得了“放權”。
第四個是“財政放權”,加大中央財政對城市副中心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力度。
尤其是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力度,副中心建設將會明顯加快。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本次國務院的《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是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獨立運營”的重要標志。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會越來越像一個“獨立城市”,與北京城區逐漸“脫離”,推動北京首都實現“都城分離”的發展戰略。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紅利,“基于北京,而高于北京”,將會獲得比北京主城區更大的發展紅利。
如果你看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而且愿意等待它的成長,未來的回報將會非常可觀!
投資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和耐心”!
【加入北京群,請私信大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