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一站式制度建設亮點舉措-“兩個一站式”建設
春日的閩東,天藍、水清、山綠、島翠,在山海城之間,一幅平安幸福、和諧穩定的美麗新“畫卷”徐徐展開。
和諧穩定的社會,是群眾安居樂業的基礎。近年來,全市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作為推進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優化服務格局、整合解紛資源,延伸服務職能,最大限度使糾紛止于未發、化于未訴,讓群眾司法獲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掌上立案、線上開庭、云上調解……這是我市堅持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了便捷的“指尖訴訟”,這得益于普惠高效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我市法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互聯網+訴訟服務”建設,推行云解紛、云管理模式,深化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福建移動微法院及12368熱線應用,升級整合訴訟服務中心功能,聚合各類調解組織,推行繁簡分流,推動實現訴訟服務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
在推進一站式建設中,向社會公布“一次辦好”清單,推行執行案件無需提供生效裁判證明、案款“不見面”發放和上訴、申請再審無需提供原審文書等便民舉措,努力讓群眾解紛“走進一個門,事務一站清”“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讓公平正義“提速”,實現當事人“少跑腿、得實惠”。
“這幾年,我們親身感受到一站式建設帶來的便利和好處。他們提供了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高品質訴訟服務。”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參觀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后頻頻稱贊道。
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讓訴訟服務插上智慧“翅膀”,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及平臺的運用,實現“互聯網+訴訟服務”的新飛躍。2022年以來,全市法院網上立案18258件,跨域立案101件,線上繳費24344件,電子送達32628件,在線保全516件,通過12368訴訟服務熱線累計接聽超過11070人次,線上調解2萬余件。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重心與核心,面對錯綜復雜、不斷增長的矛盾糾紛,僅靠一方“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只有開辟多元解紛新路徑,才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讓群眾解決糾紛“速度快、成本低、選擇多”。
在一起因拖欠農民工工資而引發的群體性糾紛案件中,蕉城法院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妥善處理,既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又幫助企業紓困,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達到雙贏的效果。
此前,我市某房產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拖欠203名農民工工資款共計385萬元,農民工分別被拖欠工資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且許多農民工家庭困難。2022年11月,農民工代表訴至法院。
雖然案涉追索勞動報酬系列案件標的不大,但人數眾多,對民生穩定有重大影響,容易引發,貿然判決執行又極易加劇企業經營困難。蕉城法院秉持“司法為民”理念,開設涉民工酬薪案件“綠色通道”,加強協調聯動,匯聚人社、住建、信訪等多部門解紛力量,推動矛盾化解從終端裁決向源頭防控延伸,最終以調解的方式優質高效化解糾紛,203名農民工在春節前均領回所欠工資款。
多元解紛,多元是關鍵。近年來,寧德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工作,聚焦金融、勞動爭議、婚戀家庭等重點領域,與各地黨委政府、部門單位、行業組織建立訴非聯動機制;各地法院深化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密織無訟村居、普惠金融糾紛調處中心、法官e聯解紛平臺等司法便民服務網,發揮人民法庭的前沿陣地作用,建立法官聯絡點、法官工作室,加強巡回審判,多元解紛“寧德模式”日益成熟。
一系列司法便民“組合拳”,畫出多元解紛同心圓,贏得群眾的廣泛認可——
寧德中院創新提出“主導型”“項目型”“嵌入型”“社區村居型”的“四型”訴非聯動中心建設模式,構建起鄉鎮、社區、村居全覆蓋的多元解紛格局。
蕉城法院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實現金融機構貸款收回率、金融消費者主動償債率、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訴前化解率“三提升”。
福安法院建立“公法訴調對接訴非聯動機制”,與全市各鄉鎮派出所聯合開展民事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共同推進“調解先行,公法保障”的糾紛治理格局。
福鼎法院升級推廣“赤溪模式”;古田法院成立古田縣菌銀多元調處中心;壽寧法院推行“法院+商會”聯調聯動聯防工作機制;屏南法院建立完善“司法夜調”輪值制度,打破傳統司法調解“白天組織調解,群眾外出勞作,百姓收工回家,法官下班休息”的瓶頸,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司法的為民情懷……
從沿海到山區、從基層網格到工業園區、從普通人群到重點行業……各地法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把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各行業各領域,打造基層社區“法治新陣地”,打通多元解紛“最后一公里”。
“原來現在法院的退費手續已經這么便捷了,再也不用擔心來回花費的路費比退回的訴訟費還高了。”當得知只要在立案或審理階段向法院提交相關退費材料,就可辦理訴訟費退費手續時,在外地工作的王先生連連稱贊這一便民舉措。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踐行初心、使命的具體要求。訴訟服務好不好、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直接關系到人民法院的司法形象和公信力。
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寧德法院始終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緊扣“一站、集約、集成、在線、融合”五個關鍵,從建機制、定規則、搭平臺、推應用多維度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積極探索“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的訴源治理新格局,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健全體制機制,全市法院對照最高法院信息平臺的各項考核指標,制定了《員額法官、法官助理參與訴源、執源治理實質解紛績效考評辦法(試行)》《庭(局)長履行審判執行管理職責專項監督檢查工作辦法(試行)》《關于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考核評價的實施方案》等,對訴源治理進行全程納管,建立完善工作流程和實施細則,明確考核獎勵機制,為案件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堅持質效評估導向,全面升級改造訴訟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訴訟服務,建設涵蓋案件受理、訴前調解、信訪接待等多項服務職能的訴訟服務大廳,開辟老年人、軍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服務窗口,暢通線上線下一體化立案渠道,實現案件網上立、跨域立、就近立、多點立、馬上立,讓立案更方便。
完善資源共享,打破訴訟服務壁壘,在全省法院率先推出跨域共享特邀調解員機制,開展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共享特邀調解工作,促進司法資源跨域共享、平臺共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調解室紛紛掛牌成立,一大批金牌調解員應邀“上崗”,不斷在源頭上釋放預防化解糾紛效能。
整合資源、優化舉措、整改提升……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設考核平均得分長期名列全省前列。2022年,蕉城法院和周寧法院訴訟服務2.0+質效評估得分并列全省法院第一位;壽寧法院先后被表彰為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范法院,并被評為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司法文明研修實踐基地試點法院。
“我們將以人民為中心、以百姓心為心,建立完善工作機制,豐富訴訟服務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訴訟服務,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寧德中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林松濤說。
來源:寧德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