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英國漢學家蒲華杰從事中國文學翻譯工作,從《孫子兵法》開始,陸續翻譯多部中國古典及現代文學作品,包括《道德經》《詩經》等,也是《中國共產黨簡史》英文版的主要譯者。蒲華杰還曾親身參與中國申遺工作。近日,蒲華杰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分享他對中國非遺的觀點與體悟。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在中國春節期間,英國倫敦眼點亮“中國紅”,特拉法加廣場舉行盛大新春慶典,多個地標建筑區域開展花車巡游,您如何看待英國本地透出的濃濃中國年味?

  蒲華杰:英國人熱衷于各類節日,而中國新年是為數不多在這里獲得廣泛關注的外國節日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倫敦唐人街便開始慶祝這一節日,英國各地小學都有教授有關春節的知識。盡管中英關系在過去兩個世紀里起起伏伏,但英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情有獨鐘,而中國新年融合了這種情懷背后的許多元素:神話傳說、色彩繽紛的裝飾、春聯、舞獅,當然還有美食。我認為,新一輪慶祝活動的意義在于其隱含的信息,即古老的傳統并不只是為了慶祝而慶祝,而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仍然處于核心位置,仍然是當代中國文化生活中充滿活力的一部分。這反映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它歷經千年而不衰。

2025年2月10日,位于倫敦市大英博物館附近的一家中餐廳舉辦舞獅活動,舞獅隊員與當地顧客熱情互動,共同迎節慶、賀吉祥。 歐陽開宇 攝

  中新社記者:2024年,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您認為中國春節為何能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

  蒲華杰:我認為春節的普世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擁有歷史悠久、連續傳承的文明體系。盡管幾千年來中國文明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這些挑戰恰恰驗證了它的韌性。許多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的信仰體系、藝術和設計元素至今在當代中國依然清晰可見,幾乎未曾改變,而春節正體現了其中許多方面。其次,春節的慶祝活動在社會層面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它強調家庭的重要性。每年有無數人在同一時間返鄉,這種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生動展示了當今中國所特有的、良性的、自發的社會凝聚力。

2025年2月3日,游客們在南京夫子廟景區內參觀。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了解歷史、回望過去的窗口,也是連接不同文明、增進各國友誼的堅實紐帶。目前,中國有40多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您如何評價?

  蒲華杰:西方人普遍對中國的歷史、地理和文化知之甚少,因此,中國有40多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具有重要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中國元素的數量之多,不僅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對其文化歷史的自豪感,也表明了這些元素對國家持續提供的價值和貢獻。

  通讀這份名錄,有兩件事躍然紙上:一是少數民族元素的數量多,表明了少數民族貢獻的重要性;二是許多項目對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貢獻,如蠶桑、針灸、太極拳,還有茶文化。我深知申遺過程多么嚴苛。擁有如此多項目,是對中國在最高水平上保護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力印證。

  中新社記者:您親身參與了中國哪些項目申遺,具體承擔哪些工作?

  蒲華杰:“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簡稱“北京中軸線”)2024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直接參與了項目申報工作。世界遺產申請必須用英文進行,我是翻譯團隊中的一員,負責處理需要提交并不斷完善的大量資料。從2021年參與該項目,直至2024年成功獲批,我非常欽佩中國的研究人員和整理人員,他們收集了大量極為詳盡的資料以支持申請,然后將這些資料精簡成一份簡潔又令人信服的提交報告。從翻譯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因為它不僅考驗了我的中文和中國文化知識——我需要引用公元前的中國古典原文,還對我的英語技能提出挑戰——既要保留所有基本信息,又要以最易讀的形式呈現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北京中軸線”夜景,從近到遠分別是鐘鼓樓、景山、故宮、天安門、正陽門和永定門等主要遺產構成要素。(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中新社記者:在參與申遺工作中,有哪些事情印象較深?

  蒲華杰:2024年9月,我去中國西安和北京參加會議。利用在北京的機會,我走完了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中軸線。由于年歲已高,這段路程我用了兩天時間完成,帶著從申請過程中了解到的所有信息,我以新視角參觀了這座城市中曾自認為熟悉的部分,并了解了我從未到過的其他部分,尤其是南段。

  如果要挑選印象較深的幾個亮點,我會選擇三個地方:一是萬寧橋,這里濃縮了從元代大都到現代北京的整個城市歷史,只需一瞬間,你就能感受到幾個世紀以來這里所有活動的軌跡。二是天橋,看它從明清時期延續至今,作為表演藝術中心的作用。三是先農壇,建筑宏偉,且相比北京其他主要景點,人流稀少。

  我在北京一直有回家的感覺。如今,在為其文化歷史作出一點小貢獻后,我感覺這里就像是真正的第二故鄉。

  中新社記者:從古老的民歌、傳統的舞蹈,到精巧的手工藝、源遠流長的節日節慶,中華民族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非遺角度出發,中國未來如何為世界文化多樣性貢獻更多色彩?

  蒲華杰:顯然,中國在這方面潛力巨大。就我個人經驗而言,鼓勵游客、學者和學生親自來現場體驗這些文化元素,無疑是傳播文化以及促使整個國家被理解的最佳方式。我曾深切體會到,一旦人們真正來到中國,那些對中國根深蒂固的誤解很快就會被共情和真誠的好奇取代。所以,對于年輕一代和老一輩來說,或許需采取不同方式。(完)

  受訪者簡介:

蒲華杰。受訪者供圖

  蒲華杰(James Trapp),英國漢學家,1981年畢業于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 (簡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獲得中文榮譽學位。多年來,他從事中國文學翻譯工作,從《孫子兵法》開始,陸續翻譯了多部中國古典文學以及現代文學,包括《道德經》《詩經》《宋慈大傳》《滿樹榆錢兒》《黃雀記》《露天電影》《天黑得很慢》《中關村筆記》《平原客》等,也是《中國共產黨簡史》英文版的主要譯者。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不四虎卡|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日本免费人成黄页网观看视频|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一定要抓住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免费|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 妞干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又粗又硬免费毛片|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欧式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一二三四区|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 www香蕉视频|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成年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欧美真实破苞流血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台湾佬中文娱乐11|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