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記者在發布會后追訪大會發言人婁勤儉。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當被問及中國經濟形勢和經濟前景時,婁勤儉稱,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了5%增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他表示,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面臨的困難挑戰加大。從國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但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婁勤儉舉例說,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需求升級、結構升級、動能升級的廣闊增量空間,既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足夠的回旋余地。中國正處于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新動能茁壯成長,為拓展新空間、開創新機遇增添了更多可能。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婁勤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