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就在這次全國兩會閉幕4個月后,習近平來到江蘇,先后前往蘇州、南京等地,深入工業園區、企業、歷史文化街區、科學實驗室等進行調研。他在考察后感慨地說——
“過去,人家覺得我們不到一米二,可以不買門票;現在我們發展成一米八九的東北大漢了,要走自立自強的道路,飯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戰略意義啊,所以我到哪都不遺余力地推動強鏈補鏈延鏈。”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近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多次作出重要論斷——
現在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但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要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
從根本上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中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指出,不是我們困難的時候才搞“雙循環”,就是平時,“雙循環”也是最穩定、最可靠的經濟布局。
文/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