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齊聚海南共議熱帶作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
中新網三亞7月18日電 (記者 王曉斌)第二屆熱帶作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國際會議18日在海南三亞開幕,來自中國、泰國、巴西、法國、剛果(布)等14個國家(地區),以及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等國際組織的20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會議期間,他們將開展從基因技術到田間實踐的多維度學術分享,攜手推動全球熱帶農業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熱帶地區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區,熱帶資源不僅是全球25億人口的“糧袋子”,更是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生物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因寶庫”。當前,全球熱帶作物遺傳資源正面臨多重挑戰:氣候變化導致部分熱帶作物適宜種植區縮減,生物入侵使一些野生近緣種瀕臨滅絕,而技術與數據壁壘則制約著國際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中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副主任王瑞丹介紹,依托國家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該中心構建了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網絡。作為全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力量,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理念。目前,中國已建成38個國家級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圃(庫),為全球熱帶農業創新提供了關鍵支撐。
“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泰國國家農業研究發展局(ARDA)局長維查恩·英格里薩旺(Vicharn Ingsrisawang)說,ARDA作為泰國重要的農業科研機構,與中國等國家的科研單位在作物育種、基因研究和種質資源管理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培育出多個適應性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
開幕式現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簡稱“中國熱科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分別與泰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巴西農業研究公司木薯與水果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簽約各方攜手構建全球熱帶農業科技創新共同體,探索熱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作為中國唯一從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國熱科院已與50多個國家的科教機構和16個國際組織開展穩定的合作交流,在全球熱帶地區實施國際合作項目649項。中國熱科院副院長李積華表示,該院將聚焦種業核心技術攻關、特色產業升級、綠色技術融合,進一步強化與國內外農業科教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協同協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