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布“十四五”成績單 主要指標進展符合預期
中新網7月18日電(記者 石睿)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購買力已是美國1.6倍;貨物貿易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服務貿易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提前完成7000億美元吸收外資預期目標……
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商務高質量發展成就:頂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沖擊,經受住了歷史考驗,消費、外貿、外資、對外投資合作等各領域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符合預期,交出了一張亮眼的答卷。
社零總額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總額從2020年的39.1萬億元提升到去年2024年的48.3萬億元,年均增長5.5%。和美國對比,從絕對值來看,我國社零相當于美國的80%左右;但是從實際購買力來看,按照世界銀行所給出的數據和算法,我國社零已經超過美國,是美國的1.6倍。從今年運行看,全年社零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
一些細分領域規模保持“龍頭”地位,比如我國網上零售連續12年全球第一,汽車銷量也是全球第一。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細分領域銷量,也都是全球第一。“中國有14億人口,任何一樣產品乘上14億,肯定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市場。”王文濤強調。
約4億人次享受以舊換新補貼優惠
王文濤介紹,商品消費方面,推動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是一個消費的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換出了智能和綠色,智能消費和綠色消費提升了大家的品質生活。自去年9月開始推動以來,限上單位的家電類商品零售額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新能源車保有量較2020年增長5.4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達到了50.2%。截至上半年,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惠。
他表示,“十五五”時期,會在總結“十四五”基礎上,把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對中國市場有效的、深受老百姓歡迎的政策,轉化為常態長效政策。同時,會因時因勢提出一些新的應對政策,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激發商品消費發展動能,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放大新型消費帶動效應,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做強國內大循環。
我國貨物貿易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
王文濤表示,我國經貿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外貿頂住了壓力、展現了韌性,貨物貿易規模連續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個大的臺階,2024年是6.16萬億美元,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長了32.4%,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球第二,2024年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
貨物進口占全球總進口比例幾乎和美國相當
根據貿組織發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貨物進口占全球總進口約13.3%,美國進口占比是13.6%,也就是說中國內地加香港,跟美國相比只差0.3個百分點,所以我國是幾乎和美國進口相當的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同時,我們是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王文濤表示,展望“十五五”,我國將更大力度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壯大創新動能,不但要出口,還要加大力度擴大進口,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貿易韌性,努力構建開放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國際貿易格局。
提前完成“十四五”7000億美元的引資目標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介紹,截止到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間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7087.3億美元,提前6個月完成了商務發展規劃提出的7000億美元的引資目標;同時,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
同期,利用外資質量大幅提升。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達到34.6%,較2020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許多跨國公司在華設立了地區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
對外投資穩居世界前三
王文濤介紹,“十四五”以來,產供鏈國際合作有序推進,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過5%,穩居世界前三,對外承包工程整體穩中有升,我國與50多個共建國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
“中國游”流量轉化為“中國購”增量
王文濤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內外市場聯動互促。一方面,更多優質商品服務進入了中國,2021-2024年我國累計進口消費品7.4萬億元,中國的大市場為全球的發展貢獻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各方的賓客到中國來旅游購物,感受到“中國購”的魅力。2024年入境游客總花費是942億美元,增長的數字很亮眼,是77.8%,“中國游”的流量轉化為“中國購”的增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