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廢棄廠房改造成的新梁倉文創園。長沙市雨花區供圖
“城市邊角料”重煥生機
新梁倉文創園曾是湖南電力系統的一處老廠房,承載著長沙工業發展的輝煌記憶。20世紀80年代,這片13.5畝的土地上機器轟鳴,工人們揮汗如雨。隨著產業轉型,廠房逐漸閑置,變成堆滿雜物的“城市邊角料”。墻體開裂、管網老化,周邊居民都戲稱這里是“老鼠嶺”。
“最嚴重的時候,廠房頂棚漏雨,地面坑洼積水,成了安全隱患。”長沙市雨花區圭塘街道工作人員回憶道。如何讓這片承載著城市記憶的土地重煥生機,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2023年,一份《關于推進國有企業盤活利用存量土地的通知》的文件,為這片沉睡的土地帶來轉機。與推倒重建不同,新梁倉團隊提出“針灸式激活”的理念:不大拆大建,而是像中醫針灸一樣,精準激活這片區域的活力。
項目邀請“文和友”的設計團隊加入,以激活工業遺產為核心目標,將原老城區廢舊廠房改造為現代化商業體,一期投資4800萬元,充分整合13.5畝地塊資源,打造集美食餐飲、休閑趣游、文創娛樂于一體的網紅打卡新地標。
改造過程中,設計團隊特意保留廠房的工業靈魂:斑駁的紅磚墻、銹蝕的鋼架、老舊的變壓器,都成了獨特的裝飾元素。
深夜食堂里的煙火氣
“我們要打造的是有故事的美食聚集地。”新梁倉項目負責人余雷介紹,項目承襲原有的工業風,結合現代化的復古設計,燈光交錯之間,步入其中,讓人有一種時空錯亂感。
令人驚喜的是,自2025年3月試營業來,隨著茶顏悅色等多個品牌進駐,新梁倉很快成為長沙“夜貓子”的新據點。
“試營業的第一個月,凌晨1點還排著20多桌,我們都驚了。”某燒烤鋪店長回憶起開業時的盛況。這個在長沙夜宵圈響當當的品牌,當初選擇入駐時還有些猶豫——“廢棄廠房里開燒烤店,能有人來嗎?”
如今,這樣的疑問早已煙消云散。茶飲店店員凌晨還在調飲,米粉鍋從白天一直沸騰到深夜,小酒館也要等到天邊泛白才收攤。
“深夜十二點還要排隊等位,這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見。”長沙市民葉大爺笑著說。據統計,這里夜間客流占全天總量的75%,新梁倉“深夜食堂”的名號不脛而走。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新梁倉深夜食堂的效應也開始顯現,帶動周邊5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夜間工作人員占比六成。的士司機王師傅說:“現在深夜來這里接單,不愁沒有活干。”
老廠房的城市溫度
項目的意義遠不止商業成功。
在改造過程中,新梁倉運營方發現周邊老舊小區長期受內澇困擾,立即拿出20多萬元,為萬發小區等周邊社區疏通下水道、安裝防汛擋板,徹底解決困擾居民十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他們不僅改造廠房,還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社區居民王大爺說。
據悉,這里還建立起企業-社區直通機制,當居民投訴空調噪音問題時,通過社區搭建的平臺,企業和居民直接協商,很快就找到解決方案。這種高效的溝通方式,讓企業和居民真正形成良性互動。
目前,新梁倉二期正在規劃更多的深夜餐飲業態,三期將建設綜合商業體。“我們想讓這里不僅有煙火氣,更有回憶的味道。”余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