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建立并實施生育補貼制度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北京31日發布《北京市關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工作措施》(簡稱“措施”)。根據措施,北京將加強生育服務支持,強化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旨在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建立并實施生育補貼制度
加強生育服務支持方面,措施提出,建立生育補貼制度。結合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立并實施生育補貼制度;落實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政策;完善生育休假制度,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產假和生育假。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擔機制,支持引導用人單位落實生育休假政策。
措施明確加強生殖健康服務。優化婦幼醫療保健資源配置,深入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計劃;加強生殖保健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產前檢查、住院分娩、產后保健等生育醫療服務水平,強化孕產婦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生育友好醫院建設,規范診療行為,改善產婦生育體驗。
加快建設兒童友好醫院
強化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措施提出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推進全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作用,加強緊密型兒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各區至少有1家成員單位,至少規范化設置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動態支持生殖健康、兒童健康等生育全程重點專科發展,推動績效工資分配向兒科等領域傾斜;深入實施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加快建設兒童友好醫院。推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夯實基層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網絡,持續優化6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服務。
措施要求優化托育支持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建立普惠托育服務價格和財政補助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好托育服務稅費優惠、托育機構水電氣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等政策;擴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構建以幼兒園托班為主渠道,社區辦托和托育機構為重要依托,單位辦托為有效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探索社區管理下的家庭鄰里互助照護。
措施提出開展醫育結合和科學育兒服務。建立婦幼保健、基層衛生、疾控機構對轄區托育機構衛生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支持指導機制,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嬰幼兒養育照護實踐基地;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專業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公益慈善組織等的作用,以托育機構、社區兒童中心、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早期發展基地)等為陣地,廣泛開展科學育兒服務。
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支持
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方面,措施提出不斷優化教育服務。不斷優化財政保障政策,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深入落實“雙減”政策,支持中小學校積極開展課后服務和社會實踐項目。在幼兒園及義務教育階段,結合學位實際,統籌考慮同一家庭子女“長幼隨學”;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受助,做到應助盡助。保障符合條件的公共租賃住房群體享有與購房群體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同等權利。
措施明確健全住房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納入公共租賃住房優先配租范圍,并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與子女父母同時申請保障性住房的,優先考慮就近配租配售;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結合實際出臺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賃房屋并備案的,可按實際月租金提取公積金,不受月繳存額限制。
措施提出強化職工權益保障。完善促進婦女就業政策,加強對女性勞動者特別是生育再就業女性的職業技能培訓。督促用人單位依法依規落實對女職工特別是孕產期、哺乳期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支持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的崗位設置為生育友好崗位。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開展寒暑假及課后兒童托管活動,積極推進母嬰設施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
措施還提出加強交通出行保障。在以家庭為單位配置小客車指標時,加強對多子女無車家庭的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