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的“勝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特朗普政府將此視為一次“重大勝利”,該媒體認為,從很多方面來看也確實如此。
大多數評論員認為,歐盟做出了更多讓步,針對宏觀經濟數據的即時分析表明,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后,歐盟的GDP可能下降0.5%。數百億美元的進口關稅,也將流入美國國庫。
美國副總統萬斯稱:“整個歐洲媒體都在對特朗普總統大加贊賞,對他代表美國人談判達成的這項協議,感到驚嘆?!?/p>
不過如果從數據分析,歐盟的承諾可能超出了它的能力。德國《商報》分析了現有進口數據, 歐盟數據顯示,2024年其石油、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和煤炭進口總額為4386億美元。其中,自美進口僅為759億美元,還不到協議中未來三年每年250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而且,歐盟的能源采購主要由企業主導,而非歐盟委員會。殼牌、道達爾、維多、貢渥等企業負責將能源進口到歐洲,再轉賣給工業客戶和供應商。歐盟無法直接命令這些企業必須從美國采購能源。
但特朗普需要的是政治“勝利”。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通過這場及時的“勝利”,平息了一些批評的聲音。7月初,曾有民主黨參議員嘲諷特朗普:“特朗普4月份向全世界承諾,他將在90天內促成90項貿易協議。據我統計,他還差88項。”
《紐約時報》還認為,這項協議或許還能讓特朗普將新聞焦點從愛潑斯坦案上轉移開,這一爭議已困擾他數周。
美國人的失敗
《財富》雜志認為,馮德萊恩含糊地承諾從美國購買商品并在美國投資,但缺乏兌現這些承諾所需的授權。瑞銀方面28日表示,美歐貿易談判的結果對美國經濟來說,比最壞情況要好,但比2025年1月的情況更糟糕。
BBC也認為,普通美國人已經對生活成本的上漲感到憤慨,而這項協議可能會提高歐盟商品的價格,從而增加他們的負擔。
雖然歐盟面臨的關稅稅率沒有想象中那么高,但15%的稅率所帶來的物價上漲幅度也將很大。因為將外國商品輸入美國的公司必須向美國政府繳稅,它們通常會將部分或全部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英國《獨立報》報道稱,本周公布的經濟數據,將對美歐達成貿易協定的成果有所影響。
7月30日,美聯儲召開會議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盡管特朗普多次施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要求降息,但利率仍然未變。
8月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將發布就業報告,這將是美歐達成貿易協定后,衡量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又一指標。
《獨立報》表示,如果經濟指標表現疲軟,可能將導致美國股市暴跌或國債成本再次飆升。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