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14年:四國合作讓“黃金水道”重現繁榮
中新網西雙版納7月31日電 (陸希成 李朋飛)因湄公河“10.5”案件而誕生的中老緬泰四國聯合巡邏執法機制,運行14年來已成為國際河流執法安全合作的成功范例。
記者近日從云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獲悉,截至2025年7月25日,四國已成功開展聯合巡邏執法155次,累計航程超10萬公里、護航商船數千艘次、救助遇險船只200余艘次,湄公河江面劫持商船案件實現“零發案”。
2011年,震驚中外的湄公河“10.5”案件發生,不久后,中老緬泰四國共同建立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并于同年12月10日啟動首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開創多國在國際河流協同執法的先河。
“當時情況緊急,我們必須快速反應。”云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有關負責人回憶,中方在50天內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從全國11個省市抽調280余名官兵,組建原水上支隊,改裝執法艇,搭建通信網絡,確保首次聯合巡邏執法如期啟動。
如今,這一應急之舉已發展成為成熟的長效機制。四國建立起“全線聯巡+分段巡航+聯合駐訓”的多層執法模式,并通過不斷健全聯勤聯訓、船艇互訪、遇事直聯、信息互通、案件協作等子機制,實現從執法聯動到制度協同。目前,各國執法艇月均巡邏25天以上,江面見警率長期維持在85%以上,重點水域見警率達100%。
隨著航道安全形勢的好轉,四國將合作重點聚焦到打擊毒品、偷渡、電信詐騙等跨境犯罪領域。2019年以來,通過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四國共破獲毒品案件97起,繳獲毒品39.9噸;破獲偷渡案件206起,抓獲偷渡人員600人。
安全穩定的環境直接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2025年上半年,西雙版納關累港貨物吞吐量達12.65萬噸,同比增長76.84%,其中進港貨物5.48萬噸,出港貨物7.17萬噸。曾經令人“談河色變”的湄公河,如今商船往來不息,重現“黃金水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