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摧毀;電視劇摧毀中的江豚是誰
作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就是不跟自家的母上大人搶遙控器。
她愛看什么劇,如果躲不開,作為兒女,就陪著我媽一起看。
總覺得,像我媽這種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婦女,會偏愛一些家長里短的都市情感劇。
比如《婆婆媳婦小姑》《我的野蠻奶奶》《婆婆大人》《怪獸婆婆》《當婆婆遇上媽》等等。
可是,這個老太太偏偏喜歡看的。都是譬如《地道戰》《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風箏》《潛伏》《叛逆者》之類的劇。
總之一句話,只要是打鬼子的,她都愛看。這是屬于那一代人,所特有的強烈愛恨情仇。
這不,《摧毀》在衛視及各大網播平臺一播出,老太太就一集不落,看得津津有味。
似乎是幾年前的劇,不知道為什么現在才播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聲勢浩大,七八個平臺一起開播。
去瞅了一眼演員表,好些都是熟面孔,算是特種兵系列的固定演員。
有幾個,在前一陣熱播的《王牌部隊》中,也有不少戲份。
對于喜歡戰爭,軍旅,諜戰題材的觀眾而言,可能會比較友好。一眼看過去,主角就出來了,無論正反派。
對于劇中被吐槽,主演陣容的演員年紀,普遍偏大,我們膈應的中年偶像言情劇問題。對于老太太,就沒有這樣的顧慮。在她看來,放眼望去,在座的都是孩子。
看了一下劇情簡介,男主方夢凱的最終選擇,有點像《叛逆者》的劇情發展。一番大徹大悟之后,最終棄暗投明,走向正確的康莊大道。
一開始,劇情就很緊張,一列疾馳的列車上,出現了一場刺殺行動。
雖然老眼昏花的母上大人表示,這個服務生姑娘長得還挺好看,可是筆者只能在一旁憋笑憋出內傷。
在我們家看電視時,當場劇透,是要被家法伺候的。
有一說一,雖然這個“姑娘”還挺秀氣的。
可是追劇多年,見過無數個比如胡歌,張衛健,張新成,霍建華,許凱等人的倩影后。對于普通女裝大佬的扮相,還是能夠一眼識破的。
當然,劇中的男演員跟我家母上大人一樣粗心,雖然對視了一眼,沒識破對方的“女兒之身”。
與此同時,刺殺也沒有那么順利,行動失敗,女服務生還跑丟了一只鞋。
然后一堆人,就拿著一只高跟鞋,開始滿車廂地找人。
此處,灰姑娘辛迪瑞拉有話要說:這個劇情我熟悉,反正我被找到了是要當王妃的,你就自求多福吧。
話說回來,都已經二十一世紀了,不會還有人覺得,能夠用童話故事里試鞋的方式。準確找到一個人,而不是找到一車廂,鞋的碼數都一樣的人。
同一車廂,還有一個傻小子,拿著傳家寶的戒指來找初戀女友求婚。
結果不懂得財不露白的道理,這么貴重的一個東西,就拿在手里一直把玩,結果被人摸了去。
幸好,在男主的好心幫助下,找了回來。
結果下一秒跟男主聊起自己的初戀女友,被告知對方已經做了別人的四姨太。
這真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容許我先笑一會。
我媽看這一類型劇,總是自帶情懷濾鏡。像什么手撕鬼子,一個人赤手空拳干掉鬼子一個連,都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
而作為下一代的我們追劇,卻多了更多的考量。
比如演員的演技,是否突兀僵硬。劇情的設計,是否合理。出現的道具,是否與年代相匹配。
假如,在這樣的劇中,出現了攝像頭跟手機,這將是多么荒謬的事情。當然《摧毀》這部劇,暫時沒有看到這類高科技。
可是,眼尖的筆者看到了只有在特種兵里才有的手,還自帶倍鏡。
可是這位手還不成熟,只是一個人體描邊大師。
諜戰劇看多了,都會有一個后遺癥,總是覺得“此處應有反轉”。
在開頭那一幕,雨夜里槍斃壯士時,總覺得是在致敬《風箏》中的場景。
而這位在雨中憂郁皺眉的執行人,也是像極了《風箏》里一樣的場景下煎熬的六哥。
然后那位還挺熟悉的演員,以為劇中是個男二還是男三來著,居然差點沒活過一集。
不應該吧,總覺得徐洪浩的戲份應該很重,不至于露個臉就下線。
立馬條件反射開始推測,他要么是替身,要么是假死。要么后面,會有宛宛類卿的人設出來冒充一下。
比如張若昀主演的《諜戰深海之驚蟄》,就用了這樣的套路,一人分飾兩角。
然后似乎并沒有,這位反派。還是在第二集里,華麗麗地領了盒飯,是趕著去下一個劇組嗎?
這劇情吧,不十分計較的話,也能看。反正看劇就圖一樂呵,做兒女的也別太認真挑刺,家里的老母親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