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校的女兒-電視劇大校的女兒劇情介紹
《大校的女兒》:姜士安的可貴之處,在于對待感情的認真與負責
文/黃桃子
電視劇《大校的女兒》中的姜士安,是個正能量滿滿的男主。
他從一個普通士兵一路上升,當上師長,職業生涯可謂順利和圓滿。姜士安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除了家人的有力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對工作的認真與負責。他有兩句話,可以作為他成功的注釋:
認真去做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件事情,做好這每一件事,就是人生的成功。
人對自己一定要有要求,不論面對什么問題,都不要放棄。
姜士安抱定以上原則,當士兵的時候努力做一個好士兵,當領導的時候盡力做一個好領導。任何時候,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他都不放松自己,哪怕面臨退伍轉業之時,也依然要求自己保持最佳狀態。
姜士安的可貴之處就在于認真與負責。對待職業如此,對待感情也是如此。
姜士安的生命中有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老班長老戰友韓琳,一個是在他身后默默奉獻的妻子翠花。
姜士安來自農村,饑餓是他的心里陰影。
剛到部隊的那天晚上,姜士安去蒸籠里拿包子,走了三趟。
有人譏笑他一餐吃了十二個包子,身為班長的韓琳打抱不平,把自己碗里的包子給了姜士安。姜士安看她的那一眼,滿含感激。
值班過了點,食堂沒有吃的。韓琳和張雁南偷豬油做拌飯,犒賞自己和姜士安。韓琳見姜士安快吃完了,又把自己碗里的撥給他。姜士安還是感激地看了韓琳一眼。
韓琳探親回來送給姜士安一袋沙琪瑪,那是他從來沒有吃過的美食。
韓琳對姜士安的關心,沒有超出一個班長對士兵的界限,卻讓憨厚樸實的姜士安不由自主地漸漸喜歡上了她。
韓琳的美麗大方、熱情聰明,身為班長的威嚴,還有對他的關心,讓姜士安陷入愛河之中。
而韓琳本人卻完全無感。她在姜士安面前收放自如,有時候是班長,有時候是戰友,有時候又是朋友,但絕不是戀人。
對姜士安來說,這是一份沒有希望的愛情,是他的一廂情愿,是他的單相思。韓琳的美麗與出身決定了她是高不可攀的。
但,這一切并不影響姜士安對韓琳的愛。
姜士安巡邏時發現躲在礁石下的韓琳,得知她替膽小的女兵值夜班遇到流氓,受到驚嚇,心疼地說:“下次值夜班喊上我。”
聽說韓琳被推薦上大學,姜士安欣喜地鼓掌。那是發自內心的欣喜,是為所愛之人即將擁有美好前途而由衷地高興。
知道韓琳喜歡吃地瓜干,探親回家特地給她帶上一大包。
在姜士安看來,愛,雖然不一定能擁有,但能時常看到她的面容和身影,能聽到她的消息,就足夠了。這樣也很好。
在老排長的勸導下,姜士安權衡之后,奉命成婚,娶了父親為他選定的大他四歲的農村姑娘。
當成為護士的韓琳質問姜士安為什么不陪他多坐一會兒時,他回答:“因為我結婚了,我已經沒有了愛的權利!”
這是姜士安第一次鼓足勇氣對韓琳表達感情,也由他自己對這段感情畫上了休止符,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已經沒有了愛的權利。
既然不能愛,那就放下。
不玩曖昧,注意影響,這是一種負責。
姜士安對妻子的態度,開始很抗拒,很冷淡。
翠花沒文化,一個字都不認識,還比他大四歲。高中畢業的姜士安很難喜歡翠花。但是父命難違,又恰逢提干之時,姜士安只得屈從。
第二次探親,姜父一句話,“你想讓老姜家絕后就永遠不要回來”,讓他退無可退。
在父親的勸導與逼迫下,他接受了翠花。洞房之夜,他向翠花保證:“盡管咱倆感情基礎不是很牢固,但我可以做到約法三章:一、不打你罵你;二、不背叛你;三、不拋棄你。”
這是姜士安對翠花的承諾。這份承諾里有他對這段不情愿的婚姻的認真與負責。
同時,他也向翠花提出一點要求,那就是學文化。
姜士安買了識字課本郵寄給妻子,要她學文化,并期待不久的將來,妻子學習文化后就能夠看懂他寫的信。
但是,這個美好的期待,翠花沒有幫他實現。識字課本被翠花當成玩具給了孩子,而孩子把課本撕的稀巴爛。
姜士安探親回家看到撕得殘缺不全的課本,沒有發怒,沒有指責,而是心灰意冷。他默默地干著農活,下死力氣地干,把內心的苦悶都發泄在鋤頭上。
他們出生不久的兒子因無人照看意外摔死。姜士安探親回家,一句埋怨的話也沒有說,而是一把抱住妻子,并安慰她。“你受苦了!”這句話讓趴在他肩頭的翠花嚎啕大哭。
能痛著妻子的痛,能懂得妻子的心,這也是姜士安對翠花的負責。
姜士安產生過與翠花離婚的想法,但是在翠花聲淚俱下的訴說下,他還是放棄了。
翠花沒有接受姜士安的改造,在很多方面很難交流溝通,但她的忍讓與犧牲,姜士安心里清楚。
姜士安的部隊在抗洪,翠花做主向他隱瞞姜父去世的消息,理由是:這個時候告訴他,他也回不來,反而分他的心。她打電話給姜士安說:“爹身體好著呢,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
而當時,他們的兒子姜龍,以志愿者的身份參加抗洪搶險,被洪水沖走了,下落不明。姜士安在電話里沒有告訴翠花這一消息。
他們互相隱瞞不幸的消息,為的是讓對方安心,妻子想讓丈夫安心抗洪,丈夫想讓妻子不再擔心和難受。這對夫婦在這一刻出奇地一致,那是因為他們都在為對方考慮。
韓琳稱贊翠花“是個非常好的軍人家屬,偉大的軍人家屬”,姜士安默認了。
從無奈接受妻子,到改造妻子失敗,姜士安對妻子雖然一言難盡,但深深懂得妻子在家庭中的艱辛付出,體諒妻子的不易,最終認可了妻子。
雖然相顧無言,卻也堅守到底。姜士安對妻子也算是負責。
姜士安婚后依然關注韓琳。
韓琳在護訓隊,姜士安去看望她,送去地瓜干,那是他妻子一根根挑出來的口感最好的地瓜干。
當韓琳說她不喜歡干護士時,姜士安提醒她:你為什么不去參加高考?
當韓琳在他面前為高考失敗而哭泣時,他安慰并鼓勵她保持斗志:“你還是一個小姑娘時,我就知道你能行,什么困難都壓不倒你。”
韓琳的第一篇小說發表,姜士安欣喜地剪下目錄粘貼好。
得知韓琳婚后可能要調走,姜士安悵然若失。他知道自己沒有權利愛韓琳,她終歸會找到歸宿。但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時,姜士安還是無法欣然接受,特別是他并不看好彭湛。這種預感她明珠暗投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痛苦,比不能跟她在一起更讓他揪心。
韓琳生孩子,是姜士安護送她去醫院。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看望,他派人送去奶粉等急需品。
韓琳寫作的劇本沒被通過,姜士安拿出自己收集粘貼的“韓琳作品集”剪報鼓勵她。韓琳翻看著剪報,上面有她發表的每一篇作品。
這份剪報深深地打動了韓琳。除了父母,再沒有誰會如此關注她。
沒有權利愛她,但是可以關注她,在她需要的時候安慰她,提醒她,幫助她。
這種關注,超越了異性相吸的肉體之愛,超越了雞毛蒜皮柴米油鹽的夫妻之愛,變成了精神上的支柱,友情般的關懷,親情般的依戀。
姜士安就這樣將愛深埋在心里,以溫暖的方式慢慢地釋放。
《大校的女兒》:彭湛,占盡先機,卻活得孤獨落魄
文/黃桃子
電視劇《大校的女兒》里的彭湛,是個發人深省的角色。
彭湛出身高干家庭。家里住著帶大院子、裝大鐵門的大房子。
彭湛自身條件不錯。他有一張英俊的面孔,還有軍人特有的英姿勃發的身形,更有一副高亢抒情的歌喉……既有軍人的剛強,又有文藝人的優雅,既浪漫奔放,又熱情隨和。難怪他剛一出場,就深深地吸引了女主韓琳。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能被推薦上大學,這是無數普通人望塵莫及的事情。而彭湛順利地被推薦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與他相比,韓琳就沒用那么幸運,上大學的名額硬生生被人奪走。
大學畢業,彭湛又進入體制內,有了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隨后,與所愛之人張雁南結婚生子。
這是彭湛的前三十年,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歲月,是他的美好歲月。
彭湛的人生前半段,可謂占盡先機:出身好,家庭好,形象好,家教好,自身條件好,機會好。
當文藝兵,上名牌大學,進體制內工作,娶同等學歷的漂亮妻子,又喜得貴子,生活中沒有一件事不順心順意,堪稱完美。他的這段人生真是一路上揚,高歌猛進。
彭湛與韓琳
然而,隨后,彭湛的人生開始跌宕起伏。
先是與張雁南離婚,家庭解體。
不久,父母相繼去世,人生的保護傘消失。工作不如意不順心。
隨后,與韓琳結婚,辭職下海經商。但不到兩年,妹妹彭澄犧牲,與韓琳建立的家庭解體。
創辦公司,小獲成功,但不久公司倒閉,與第三任妻子小杜的婚姻破裂。之后,有意與韓琳復合,遭到韓琳拒絕。最后,獨自帶著與張雁南的孩子生活。
占盡先機的彭湛,為什么最后過得孤獨落魄呢?縱觀他的人生,我覺得有兩點值得深思。
彭湛最后落魄失意,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毅力。
彭湛有一大缺點,就是有時候把控不住自己。具體表現為酒后亂性。一喝酒就醉,一醉就亂來。
與韓琳結婚后,他信誓旦旦,說一定要對得起優秀的韓琳,要戒酒,要干出一番事業。可是,辦辭職手續不順利,他就破戒,提出要喝酒。韓琳反問他:你不是要戒酒嗎?他說,今天例外,要去除煩惱。結果,一喝就喝到醉成一灘泥。
公司宴請放貸銀行負責人,彭湛開始牢記戒律——不喝酒,可是經不住行長們的輪番勸導,最終破戒,一喝不可收拾,直喝到酩酊大醉,被秘書小杜攙扶回家,結果酒后亂性。
第三任妻子小杜恨鐵不成鋼地說過他:那么好的一個公司,就被你喝沒了。
秘書小杜
喝酒,作為生意場上的一種應酬方式,身在其中的人確實是難以避免。但是,如果能堅守底線,或者坦誠相告不能喝酒的原因,我想,別人也不可能逼你喝。就算喝,倘若自己有分寸,也不至于一喝酒就癱瘓,更不會在癱瘓狀態還亂來,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
所以,從戒酒這點可以看出,彭湛是個缺乏毅力的人。
彭湛不是一個沒有想法的人,也不是沒有熱情的人。他時時刻刻想著翻身,想著轟轟烈烈,所以,他靠著以往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也能開出一個很有規模的洗浴中心。
有人要來參觀洗浴中心,女秘書下意識地反對,認為這是公司的商業秘密,但是彭湛爽快地同意別人參觀。他認為,他的管理模式別人是學不來的,因為他是軍人。可見,彭湛也非常自信。
可惜,他缺乏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毅力。
沒有毅力,熱情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沒有毅力,想法只能付諸東流;沒有毅力,自信就會變成自我膨脹;沒有毅力,一切只能回歸為零。
彭湛的失敗,與其說是因為喝酒,不如說是因為缺乏意志力。
與彭湛相比,他的第二任妻子韓琳卻是個意志力頑強的人。
興沖沖準備第二天去上大學,結果名額被好友搶走;眼睜睜看著深愛的人成為好友的丈夫,卻還要面對他們的卿卿我我;每天自學到深夜兩點多,參加高考卻還是失敗;努力寫作,卻收到退稿信……韓琳遭遇到的打擊,每一個都是沉重無比的。因為,倘若沒有這些打擊,她的命運就會改寫。
但是,盡管遭遇那些不幸,韓琳卻始終沒有退卻。在打擊面前,她哭過,也痛過,但是,她擦掉眼淚,撫平創痛,繼續努力探索,專心寫作,最終撞開了一條創作之路。
韓琳能做到這一切,除了靠她的天分和勇氣,更多的是靠她那頑強的毅力。而這種頑強的意志力正是彭湛缺少的。
彭湛與小杜
彭湛的自私,在與韓琳的婚姻中體現得非常充分。
兩人剛結婚,彭湛就提出讓韓琳調到他的城市。
當時,韓琳已經成為部隊創作室的專業編劇。她熱愛自己的工作,前景也很可觀。而彭湛剛剛辭職,沒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如果要調到彭湛那座城市,難度大不說,韓琳還要一切從零開始。這對韓琳來說,其實是一種犧牲。
可是,彭湛根本沒有想那么多,只是考慮自己要開公司,以后沒有時間照顧他與前妻的孩子——彭冉,希望韓琳能解決他的這一后顧之憂。
當韓琳客觀指出調動一事短期內辦不到時,彭湛又提出讓韓琳帶走兒子彭冉,還說孩子跟韓琳很親近。韓琳再次指出這不現實,彭湛立即就不高興,說韓琳不愿意帶他的孩子。
當韓琳指出孩子要入園,先要辦好入園手續再來接孩子時,彭湛才不做聲。
無論是提出調動,還是提出孩子的去向問題,彭湛都沒有從韓琳的角度考慮過。
對于兒子,彭湛仿佛把他當成包袱,盼著盡早甩給韓琳看護,絲毫不考慮孩子與繼母之間需要磨合的時間。
韓琳懷孕,當她把這一消息告訴彭湛時,他沒有絲毫高興,而是帶著深深的憂慮。他建議不要這個孩子,還說:“咱們不是有冉嗎?你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韓琳脫口而出:“那不一樣。”他只好閉嘴,留下彭冉給韓琳照看,自己回去創辦公司。
韓琳懷孕期間,還要照顧彭冉。她挺著大肚子,一邊工作,一邊處理待產事務。多虧有戰友小梅的幫助,不然真不知韓琳要怎樣辦。
韓琳生下孩子,彭湛遲遲沒來。來了之后,彭湛從來不管新生孩子的事情。劇中有一個細節:韓琳在疊衣服,孩子在床上哭。彭湛靠在門上抽煙,沖韓琳說,孩子哭了。韓琳放下衣服,走到床邊抱起孩子。
對于這個孩子,彭湛完全不感興趣。說到上戶口,給孩子取名,彭湛提議讓孩子跟韓琳姓,還說孩子的奶奶也姓韓,老人家九泉之下知道了該高興。
他接走彭冉,一去不復返。任由韓琳和孩子自生自滅。
彭湛與張雁南
其實,這時的彭湛,已經跟秘書小杜發生了關系。可是,他既不跟韓琳攤牌,也沒有對他們母子做出任何補償。就那么拖著,不清不楚,不明不暗。
也許,彭湛是不好意思說出口。也許,他本來就覺得沒有必要說,他的行動就可以表明一切。也許,他覺得這樣處理最讓他自在。
不得不說,彭湛的行為自私到了骨子里。難怪,彭湛的第一任妻子張雁南說過,彭湛不但自私,還虛偽。
自私,卻不承認,還要找充滿溫情的理由掩蓋自私,這就是虛偽。比如,不想要第二個兒子,卻拉上奶奶的姓氏做墊背。比如,自己婚內出軌,卻把自己搞成進退兩難、痛不欲生的模樣。
他對韓琳的熱情已經褪去。柴米油鹽和孩子的煙火生活,他不想承擔。他找到了照顧彭冉的新替身,不需要韓琳了。
可笑的是,公司倒閉,第三任妻子小杜離開后,彭湛又想與韓琳復婚。他給出理由是:你也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兩個孩子也挺投緣的,婚姻不就是搭伙過日子嘛。
彭湛多么自以為是啊。難道因為兩人都只是一個人,就要跟你這樣的人一起過嗎?大概他的身邊沒有了女人,非常需要一個做家務照看孩子的老婆吧?這樣的復婚想法對韓琳來說,簡直是一種侮辱。
有彭湛的日子,韓琳一味付出,一味隱忍,努力維護一個家庭的體面,生活得既老勞累又痛苦;沒有彭湛的日子,韓琳下部隊體驗生活,寫劇本,讀書,和兒子韓海辰聊天,生活得充實又快樂。那些暗無天日的日子都是彭湛給予她的。韓琳怎么可能會重蹈覆轍呢?她回答道:生活比婚姻更難。復婚,這是不可能的。
自私的彭湛可能永遠都理解不了韓琳的話,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過去對韓琳的傷害。
缺乏毅力,又太過自私,這就是占盡先機的彭湛最后卻過得孤獨落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