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紅房子;電視劇紅房子鞠興華的結局
武漢之東,長江之畔,盤踞著一條鋼鐵巨龍——武鋼,幾公里之外,一棟棟紅磚墻砌起來的“紅房子”就是從我小就生活過的地方。
當下,一部以20世紀80年代的武鋼為背景創作的電視劇《淬火丹心》正在湖北衛視熱播,里面的紅房子那么熟悉,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童年時光。
于是,我決定再回紅房子走一走,看一看,那里,有導演的故事,也有我的故事……
◇揭秘:“鋼二代”導演了這部劇
電視劇講述的20世紀80年代江鋼的故事,而原型就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鋼??倢а菹蛴伦约菏俏滗撟拥?,父母都是武鋼職工,和很多武鋼子弟一樣,1991年職校畢業的向勇,順利地進了武鋼就職,成了一名鋼鐵工人。
電視劇里的江鋼,也是真實的武鋼
那時,中國的影視發展還在起步階段,從小就熱愛影視的向勇把工余時間全部貢獻給了他的影視夢。直到2000年,為了心中的理想,向勇破釜沉舟,辭掉了在當時人人看來都是“鐵飯碗”的工作,選擇考學成為一名導演。那時起,一個夢想的種子扎在了他的心里:“我從當導演的第一天,就在想,以后一定要拍一部關于武鋼的劇!”
20年后,夢想成真!向勇用3年時間,完成了他的夢想。
電視劇里,主角們居住的地方就是武漢人都熟悉的“紅房子”,一棟棟三、四層樓高房子,鮮紅的磚瓦,圍成一個個四合院,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居民生活區,這里是數以萬計武鋼職工真實生活過的地方,我的家曾經就在這里。
劇中的紅色小樓
紅房子的布局,從天上看是個“囍”字
◇回憶殺:我的人生竟然也像“劇情”
1993年,我的父母在“紅房子”里分到住房,不到4歲的我,便和他們搬進了這里。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全是水泥地,地面和半墻刷了一層油漆,兩間房,分別住著兩家人,共用一個客廳和廚房、廁所,這就是武鋼當年最熱門的居住方式“團結戶”。我們家還算好,身邊很多朋友的屋子甚至住著四五個家庭。而就是在這樣擁擠、熱鬧的房子里,寫滿了我的整個童年。
我家在一樓,推開門就是一個大院子,中間是半個足球場大小的操場。每天早上,這里是老年人們的地盤,在那個還沒有廣場舞的年代,打門球成了他們的最愛。有時候一到周末,周圍街坊的鄰居們還會自發組成幾個球隊,來上一場比賽。到了傍晚以后,這里就是小孩子們的天地了,放學回家的我們,剛進家門,扔下書包就跑進了小操場。踢球、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直到每家的家長走到樓道門口大聲喊:“回家吃飯啦!”小伙伴們才意猶未盡地回了家。
因為整片紅房子組成的“紅鋼城”呈一個個回字形,再加上“團結戶”,左鄰右舍都是一個單位的同事,所以那會,除了晚上睡覺,平時只要家里有人,大門一般都不會關,想要找誰,喊一嗓子就能聽見。那會,小孩子們每天玩在一起,大人們也?;ハ鄮兔?,生活中滿是濃濃的煙火氣。
電視劇里也一樣,幾位主演時常串門,聚會,像極了我兒時的場景。
時隔多年,我又回到“紅房子”,它就像一個垂暮老者,寫滿了歲月的痕跡。根據《青山區紅鋼城街發展“十三五”規劃》,曾經連片的16個街坊,一部分已經征收拆遷,還有一些則是劃入保護區域被保存了下來。
紅鋼城片8、9街坊和紅衛片5、6街坊局部劃為保護范圍
如今,“紅房子”的磚墻已經泛了白,人們也不再在這里居住。而沒變的是那些攀爬在外墻上的爬山虎,馬路兩旁高高的梧桐樹,它們始終矗立在那里,走過春夏秋冬,見證著這些年的變遷。
◇小細節:“咸汽水”喝出童年的夏天
這幾天,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還在武鋼工作的父母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他們身邊的很多同事,也在這部劇中尋找自己的影子。
工廠大門、二煉鋼的鋼鐵廠、青山公園,還有大家熟悉的“紅房子”……每看到一個場景,我的母親就會興奮地指著說,這是哪兒,那是啥:“你看這條路,我以前就跟你爸來這散過步?!?/span>好像一部劇,我們自己成了參與者。
劇中小路
向勇導演在接受采訪時說:“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我那會也是一個正兒八經的鋼鐵工人,很多細節我最清楚,在這部劇里,我特意安排了很多小細節,這些刻意安排,相信在武鋼工作生活過的人應該都能看得出來?!?/p> 在電視劇的第二集,就出現了武鋼職工再熟悉不過的飲料——汽水,在很多武漢人眼里,武鋼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咸汽水”。向勇說,這個設計就是他特意安排的:“那個年代,有誰不知道武鋼咸汽水的!只要在車間,基本是無限量供應,工人工作愛出汗,所以大家喝得最多,每年發的汽水票,家長還會帶回家給孩子喝?!?/p> 曾經的武鋼汽水箱 正如向勇所說,汽水應該是我們這批孩子童年覺得最好喝的飲料了。一到暑假,父親就會扛著滿滿一大箱汽水搬到家里,玻璃瓶裝的汽水,有檸檬、菠蘿、橘子……各種口味,我們就會把汽水一股腦裝進冰箱,那時的冰箱都很小,經常就被汽水塞得滿滿當當,一天喝一瓶,還不能多喝,簡直是兒時最幸福的獎勵。 還有第一集里,日本專家受邀到江鋼維修設備,領導們請他吃飯專門提到的藕湯,就體現了濃濃的武漢特色;還有主角鞠興華家里的糧票,也是那個年代的印記。 劇中請日本專家喝藕湯帶有濃濃的武漢特色 這些精心安排的“小驚喜”,真實地還原了我的童年,也向所有觀眾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武鋼。 ◇幕后:鋼水飛出20米燙掉一塊肉 電視劇還在播著,我的父母就說這部電視劇拍得很真實,30多年前,那一代鋼鐵職工就是這樣奮斗的。 向勇回憶,拍這部劇時,每天要和鋼鐵打交道,高爐里煉出來的鋼水溫度有多高,他很清楚。為了避免演員、工作人員受傷,在拍攝鋼水出爐的時候,特意把景搭在了20米開外,但沒想到,飛濺出來的鋼水還是滴到了現場工作人員手臂上,立刻燙掉了一塊肉:“那是幾千度的鋼鐵水啊,我趕緊又把景搭到了30米外,從這個細節,你就知道煉鋼工人的工作有多辛苦、多危險?!?/p> 向勇說,這部劇里,有一個核心故事線,就是主角耿云輝發現了“轉爐煤氣自動點火裝置”,成功解決了多少年來鋼鐵行業技術被外國人壟斷的問題。雖然,這項技術并非由武鋼人創造,但它確實是我國鋼鐵工業攻克的一個技術難點,向勇說,因為這項技術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們拍的時候,一點也不能馬虎:“里面的故事脈絡、沖突都是根據我們前期多次踩點、溝通過后反復修改的劇本,特別是這些專業技術、專有名詞,我們也請了專家來逐字逐句地把關,這些東西是嚴謹的,所以一定不能錯。” 故事里,主角們的奮斗、拼搏、努力,都體現在了對鋼鐵事業的奉獻和追求里,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又何嘗不像電視劇里一樣努力奉獻? 也許,劇里的場景,很多人會覺得有漏洞,比如主演們住的房子,為什么會那么大?他們穿的衣服為什么會那么干凈,向勇也解釋,除了拍攝現場的客觀需要之外,并沒有違背現實:“80年代的武鋼可是武漢的納稅大戶,是人人擠破頭都想進的好單位,福利待遇那是沒話說的,工人們的服裝質量都很好。還有劇里主角住的房子,他們也算是廠里的干部了,那個年代,其實是有實力住上大房子的。電視劇里看著很新,但回顧在那個年代,這些確實都是又新又好的存在?!?/p> 這一點,我的父親最有發言權,他說:“我們的工服質量都是很好的,因為煉鋼溫度高,必須做好防護。那個時候什么勞保鞋、手套,都很齊全。而且,當時武鋼的福利待遇也好,過年過節會發好多東西,其他單位的職工不知道多羨慕?!?/p> 電視劇《淬火丹心》片段 角色的刻畫,導演用盡了心思,盡量讓每一個人物個性都不一樣。奮發努力的有志青年耿云輝、愛耍小聰明的鞠興華,他們是無數鋼鐵工人工作中的縮影;還有單純開朗的鞠西雅、善良的龐小芹,又讓這部劇多了生活中的情感和溫度。 向勇說,為了圓自己的夢,他把所有精力都傾注在了這部劇上:“這部劇的拍攝真的很不容易,但我覺得它值得。這部劇從上世紀80年代講到當下,講的就是幾十年來三代武鋼人為中國鋼鐵工業付出青春和熱血的故事,我就是想讓大家看到一代代中國青年拼搏、奮斗的精氣神!” 確實,就如導演所說,《淬火丹心》講述的是“人和鋼鐵”的故事,那里有我的父輩,也有我的同輩。如今,與寶鋼合并后的“寶武鋼鐵集團”,依舊會不忘那段輝煌的歲月,鼓舞當下的我們繼續奮斗,在紅色鋼城的熾火淬煉下熠熠生輝。 長江云新聞記者 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