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看的電視劇-有什么好看適合爸媽看的電視劇
值得父母一看的10部家庭教育電視劇,啟示深遠
簡介:80后的職場二胎寶媽, 記錄養育二孩的日常, 記錄自己的生活, 暢談所在城市的所見所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優秀的家庭教育電視劇不僅能帶給觀眾娛樂,更能為父母們提供教育孩子的寶貴啟示。以下是10部值得父母一看的家庭教育電視劇,它們或許能為您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 《虎媽貓爸》:這部劇深入剖析了現代家庭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教育方式過于嚴苛等,同時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 《小別離》:該劇以中學生留學為背景,展現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選擇與困惑,以及如何與孩子建立信任與溝通。
- 《小歡喜》:本劇講述了三個家庭在孩子高考前夕的生活狀態,體現了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關鍵時期,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孩子的關系。
- 《都挺好》:這部劇以中國傳統家庭為背景,探討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家庭責任與擔當等問題,對現代家庭教育具有深刻的啟示。
- 《少年派》:本劇以高中生活為背景,展現了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成長煩惱、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青春派》:這是一部關于青春成長的電視劇,通過講述一群高中生的故事,展現了家庭教育在孩子青春期的重要性。
- 《我的前半生》:雖然這部劇主要聚焦于婚姻與職場,但其中也涉及了家庭教育問題,如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婚戀觀、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等。
- 《歡樂頌》:五個女孩的故事反映了現代城市家庭教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父母可以從中學到如何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夢想。
- 《家有兒女》:這部經典的家庭劇展現了一個和諧、有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傳遞了許多實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 《父母愛情》:雖然這部劇主要講述了上一代的愛情故事,但其中也蘊含了許多關于家庭教育的智慧,如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關系、如何培養孩子的情感與品格等。
這些電視劇不僅為觀眾提供了精彩的劇情,更為父母們提供了寶貴的家庭教育啟示。通過觀看這些電視劇,父母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希望這些推薦能幫助您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更加得心應手。
我是梁夫人申小吖,一位80后的二胎寶媽。
如果您有什么育兒問題或養娃困惑,歡迎留言一起探討,我們攜手共成長!
推薦5部適合爸媽看的新劇
阿嬌整理了5部適合爸媽看的電視劇,都是比較新上線的,趕快推薦給爸媽,一定不要錯過!
1、《微笑媽媽》
一共50集,看到天荒地老,長度感人。這部劇的年代感十足,以上世紀80年代為起點,講述了女工蘭香以及她的兩個姐妹間的愛恨情仇。
是一部母親視角的電視劇,特別適合推薦給退休在家的媽媽看。
女主角蘭香原本家庭幸福,有一個女兒名為白天,丈夫卻被別人失手害死,成為寡婦。
在機緣巧合下,蘭香先是收養了父母不詳花海,又收養了殺夫仇人的女兒水月。
一個單親媽媽,養3個孩子,孩子們各自有各自的叛逆:
水月認為蘭香逼死自己母親而報復養母,親生女兒白天變得叛逆,花海對自己的身世和親生父母耿耿于懷。
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難題,蘭香微笑面對,故事的最后蘭香的付出感動了孩子,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2、《心居》
《心居》是《蝸居》導演滕華濤的作品,海清、童瑤、張頌文、馮紹峰出演的家庭電視劇。
這部劇以買房為主線,海清和童瑤飾演一對姑嫂。
海清飾演的馮曉琴,是個遠嫁而來的全職主婦,本想買一套自己的房子,結果中年喪夫,被迫承擔起養娃重任。
童瑤飾演的顧清俞事業有成,投行高管,想要投資第二套房,機緣巧合下與生活窘迫的初戀久別重逢并閃婚。
張頌文飾演一個收租公
在大城市,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煩惱。姑嫂兩人在生活的泥沼里拼搏奮斗,最終變成更好的自己。
3、《我們的婚姻》
《我們的婚姻》是白百何、佟大為、蔣欣主演的電視劇,近期很火的《狂飆》大嫂高葉、緝毒隊長王驍也在。
主線劇情依然是,全職媽媽重回職場,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生活角色定位。
在重歸職場的過程中,白百何飾演的全職媽媽與丈夫佟大為之間,難免發生沖突,兩人共同面對,共同解決,找回對彼此的愛戀,重新審視婚姻的意義。
生活的考驗增進了他們的感情,更加堅信了彼此是共度余生的伴侶。
4、《幸福二重奏》
央8播出的劇,品質有保障。
這部劇聚焦職場下的夫妻關系、家庭關系,由殷桃、孫藝洲、袁弘主演。
這部劇講述了都市“朋友圈”里的“好女好男”們,在生活與職場的人際關系中經受重重磨練,解鎖夫妻與朋友之間最自洽的相處之道,尋找幸福真諦的故事。
5、《完美伴侶》
這劇是高圓圓時隔9年“重回職場”,搭配張魯一、王耀慶出演的電視劇,呼聲很高。
劇情方面,主要講了兩對中年夫妻,在事業和家庭之間的抉擇。
需要說明的一下是,劇中兩對夫妻都離了婚,最終是以伴侶的形式和諧相處結束,可以說編劇角度也是留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口子。
關注阿嬌,為你推薦好看的電視劇,拯救劇荒!
給30年來最好的家庭劇排座次:《人世間》僅第7,《父母愛情》第2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這曾是很多觀眾再熟悉不過的旋律。
三十三年前,我國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開播,創下了萬人空巷看劇的收視奇觀。
劇熱播期間,全國范圍內的犯罪率都下降了,為此,公安部還專門表彰《渴望》劇組。
大家沒想到,家長里短、一地雞毛的生活,也能掀起一股觀劇熱潮,在國產劇占據一方天地。
時至今日,這部在當年家喻戶曉的家庭劇依舊是觀眾心中的經典。
家庭劇經久不衰,一直活躍在觀眾視野中,發展到現在30多年,誕生了不少收獲高收視和好口碑的劇集。
這次,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過去30年最好的10部家庭劇,排名依據豆瓣評價和打分人數,快來看看你有多少好劇沒刷過?
首播時間:2009年
豆瓣評分:8.1分/2.9萬人
進入千禧年后,以婆媳矛盾為主線的家庭劇層出不窮,霸占各個八點檔。
其中,又以2009年播出的《媳婦的美好時代》為最。
該劇由執導過《歲月》《黎明之前》的劉江擔任導演,講述了護士毛豆豆嫁給攝影師余味后,憑借智慧和善良讓倆婆婆盡釋前嫌,與余味家人和諧相處的故事。
一經播出,便迅速引發觀眾的強烈共鳴,收視、口碑與熱度一路高歌,平均收視率達到10.91%,最高單集收視率曾達到16.5%。
2010年由中天臺引進到寶島臺灣后,成績也相當漂亮,平均收視率達到1.5%,刷新該臺的收視新高。
那么,這部劇為什么好看?從白玉蘭獎給出的評語就能窺見:
“一部關注現實、關心現實的力作,輕松幽默又發人深省,尤其是演員的表演和導演的處理相得益彰......”
與一般的婆媳劇相比,《媳婦的美好時代》輕喜劇色彩很濃,看了絕不會添堵。
雖然演繹的是老套的婆媳關系,但沒有過于美化這種關系,也沒有刻意丑化它。
幾位演員的表演也很自然真實,飾演“麻辣婆婆”的柏寒折桂當年白玉蘭視后,飾演“潮”婆婆的高寶寶也人氣爆棚。
海清更是成功塑造了一位溫柔可親、情商爆表的中國好兒媳,以至于網絡上流傳著“娶妻當娶毛豆豆”的說法。
直至今天,海清領銜演繹的“夫妻相處之道”和“解決婆媳矛盾的巧計”仍被觀眾奉為經典。
這部劇也是國產劇出海的代表,不僅遠播整個非洲中西部地區,覆蓋人數超1億人,還在伊拉克、日本等國家取得不錯反響。
因為太火,以至于看劇的非洲兄弟把學中文當成了最時髦的事,飾演毛豆豆的海清也成為當地人的偶像,收獲了一批非洲粉絲。
說它是一部遠播海外的婆媳關系教科書并不為過。
播出時間:2001年
豆瓣評分:8.2分/5.7萬人
國內首部反家暴題材電影《我經過風暴》上映后,很多人又想起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2001年,這部展現家暴的劇集在內地熱播,家暴男安嘉和成為了一代人集體的童年陰影。
也因為這個敏感題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為一眾家庭劇里最特別的一部。
該劇由張建棟執導,當時他受到斯蒂芬·金小說《玫瑰瘋狂者》的啟發,小說講述了一位女性遭遇家暴后逃離魔窟的故事。
為了拍好《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張建棟找來好友姜偉和薛曉路,兩人都是著名導演和編劇。
姜偉有《潛伏》、《沉默的證人》等經典之作,薛曉路則有《孝子》、《海洋天堂》在手。
三人做足了功課,不僅瀏覽了很多家暴新聞,還查閱了相關案件資料,劇本的真實性很足。
在選角方面,馮遠征并不是導演的第一人選。
當時,導演更傾向于濮存昕、孫淳、吳若甫這些長相英俊帥氣的男演員來演“人面獸心”的安嘉和。
但無一例外,三人都以怕“影響不好”拒絕了,最后才找到馮遠征。
事實證明,也就他能演出“人人喊打”的效果。
劇中,馮遠征飾演的安嘉和得知妻子梅湘南年輕時曾被性侵后,立馬露出本性。
不僅病態地監視妻子的一舉一動,還瘋狂地訴諸暴力,對妻子拳打腳踢、甚至用腳踩臉。
毆打妻子時的魔鬼面孔,事后求妻子原諒的和藹態度,馮遠征將衣冠禽獸的安嘉和演繹得入木三分。
這一角色給無數觀眾留下了心理陰影,因為太過形象,他在生活中吃了很多虧。
像是愛車輪胎頻頻被扎,吃飯時被人恐嚇警告,他的岳母也曾給妻子梁丹妮打來電話,探聽是否遭到家暴。
不止是觀眾,戲里扮演女主的梅婷,也曾情緒崩潰到中途“罷演”。
好在有導演不斷開導,再加上了解家暴的相關資料后,梅婷才打消顧慮,順利回歸劇組完成了拍攝。
這部以一己之力提升全國離婚率的“神劇”,如今依然是一封行之有效的反家暴宣傳書。
播出時間:2000年
豆瓣評分:8.8分/3.3萬人
梁冠華主演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部央視都想“搶”的劇,但最終還是被北京臺高價收買,于千禧年初播出。
該劇根據作家劉恒小說改編,講述了北京大雜院里那些平民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小說也曾被改編成電影《沒事偷著樂》。
當年劇版開播后在北京臺的收視率一路攀升至70%,連帶著小說也在絕大多數書店里脫銷。
該劇受歡迎的一大原因,是因為拍得太真實,既反映了一系列時代問題,又展現了很多人曾經歷過的80年代的生活狀態。
今天國產劇難得見到的“真窮人”,在這部劇里都能看到,年代細節真實到極致。
張大民家境窮困,一家子就擠在二十平的小平房,塞了五張床,吃個飯圍得過道都沒了。
一下大雨就淹水,想從院門走到家門,還得墊著磚頭過去。
然而,在這樣遭透了的環境下,身為家中老大哥的張大民依舊用自己的樂觀把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張大民雖然因為貧嘴在街坊街里出了名,但始終是個善良的老實人。
國產影視劇從來不缺小人物的自我調侃,但最重要,不管經歷過什么,小人物永遠是樂觀的,鍥而不舍的。
這樣的故事透著現實和溫情,觀眾看到張大民,能從中找到自己。
一眾演員都演得很到位,劉大爺拿著荔枝來看得了老年癡呆的張大媽那段,兩位老戲骨演技傳神,讓人感動。
為了演張大民,當時還沒“晉升”為狄大人的梁冠華,更是在一個月內成功減肥30斤。
憑借多年的話劇功底和憨態可掬的形象,將張大民演得十分生動。
多項國家級影視獎項,豆瓣至今8.8分的好成績,也說明了觀眾對這部劇愛得不行。
播出時間:2022年
豆瓣評分:8.4分/26萬人
要說2022年哪部電視劇最能催動劇迷們的淚腺,毫無疑問是《人世間》了。
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人世間》開播后就展現出強勢的勁頭。
不僅創下央視一套黃金時段近8年新高,黃金檔二輪播出的收視成績也能霸榜,可以說開創了電視劇收視新局面。
這部令觀眾揪心、與之共情的劇集,改編自梁曉聲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
它從一個東北家庭視角,講述中國跨越五十年的時代變遷、家庭、手足親情、朋友情誼以及人際關系。
看完這部劇,我們會記得努力奮斗的“老疙瘩”周秉昆,強大散發出女性溫柔力量的鄭娟,有信仰有堅守的周秉義,有女性意識自我覺醒的周蓉......
當然,令人感觸最深的,一定少不了光字片周家父母的婚姻。
周志剛、李素華這對夫妻從年輕時就分隔兩地,好不容易等到可以享受兒孫繞膝的歡樂,結果世事無常,周父突發疾病撒手人寰,周母也隨之離開。
周家父母相濡以沫相伴到老,最后離開依然挽手同行,這一幕讓很多觀眾破防。
原著里,周家父母不是一起去世的,而是相隔了幾年。
電視劇的這段改編,可以說是全劇最大的淚點,“生同衾,死同槨”,這大概就是老一輩眼中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人世間》的成功也與演員有很大關系,匯聚了雷佳音、殷桃、丁勇岱、薩日娜、宋春麗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派。
每個演員都貢獻出自己的最佳演技,這也為他們帶來了收獲。
雷佳音憑借這部劇拿下白玉蘭視帝,殷桃哭戲堪稱教科書,亦拿下了金鷹視后。
播出時間:2007年
豆瓣評分:8.5分/6.2萬人
2008年的白玉蘭獎,有一部電視劇打破了紀錄,提名四項全部得獎。
最佳電視劇銀獎、最佳男女主演、還有最佳導演,全部被它收入囊中。
當時與它競爭的對手是《士兵突擊》《闖關東》,可想而知這幾個獎項的含金量有多重。
這位最大贏家,就是鄭曉龍執導,張國立、蔣雯麗主演的《金婚》。
該劇時間跨度長,從1956年到2005年,以一年一集的編年體形式,講述了一位小學老師和一名技術工人50年的坎坷婚姻路。
這是個大膽的嘗試,既讓觀眾感到耳目一新,也赤裸地展現出普通人婚姻生活的全景。
男女主從相識相戀到白頭偕老,經歷了性格不合、婆媳不和、為兒女操心、第三者介入、白發人送黑發人等種種矛盾、痛苦。
漫長而坎坷的50年婚姻路,包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從某種程度上說,《金婚》拍出了上一代人低離婚率下的暗面。
他們的故事代入現實中大多數爺爺奶奶、甚至叔叔阿姨輩的婚姻里,基本都可以無縫銜接。
鄭曉龍曾說過,他之所以拍這部劇,是源于父母的一次吵架。
當時他被叫回去“主持公道”,回程路上,他想到如果把父輩幾十年的婚姻拍出來,應該很有意思。
于是找到了編劇王宛平,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
文麗和佟志這種“小資”和工人階級的結合,后來也成為家庭年代劇的標配。
除了制作,演員表演也體現了一個“精”字。
從主角張國立、蔣雯麗,到配角林永健、李菁菁、沈傲君等人,表演都幾乎無懈可擊。
正因為有他們的演技,才撐得起五十年的跨度。
播出時間:2005年
豆瓣評分:9分/21萬人
三個月前,《家有兒女》的豆瓣頁面突然涌進大量“一星”差評,這一起因于粉圈互毆的舉動很快引來央媒發聲。
當然,這起啼笑皆非的飯圈鬧劇并沒有動搖《家有兒女》的評分,它的口碑依然穩穩地站在豆瓣9分的高分段上。
自2005年播出以來,這部家庭情景喜劇掀起一波又一波收視狂潮,曾在31家省市臺聯播,一舉刷新了國內紀錄。
不僅如此,《家有兒女》也做到了墻里開花內外皆香。
早在2016的時候,該劇的全球觀影人次就超過160億次,收獲了2.5萬億的網絡點播量。
大家都沒想到,央視這部原本主打家長和孩子群體的劇,會火到各個年齡段觀眾都很喜愛。
該劇講述護士劉梅和編劇夏東海兩個再婚的人帶著各自的孩子,組成一個五人的重組家庭。
三個孩子個性不一,大女兒夏雪優秀傲嬌,大兒子劉星淘氣幽默,小兒子夏雨可愛純真。
歡樂一家人,演繹著溫馨有愛的日常。
除了劇情幽默詼諧之外,在內容深度上,該劇也力求貼近現實生活。
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問題,父母對待問題的不同態度和教育方式,在這部劇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觀眾在觀劇過程中,時不時能從劇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中得到啟迪。
《家有兒女》爆火,也帶火了一眾主演,包括如今在90花暗斗中熬出頭的楊紫。
現在回過頭看這部劇,那些關于成長的煩惱苦澀,以及教育的經驗和反思,仍然值得我們反復咀嚼。
播出時間:2005年
豆瓣評分:9.5分/2.8萬人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作家余華的作品時常被翻拍成影視劇。
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電影《活著》,不僅讓導演張藝謀在戛納電影節大放異彩,也助力男主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相比之下,同樣根據余華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福貴》,知道的人并不多。
該劇的制片人曾幽默地稱它為“三無產品”,即無大牌導演、無大牌演員、無大規模宣傳。
但就是這樣的“三無劇集”,至今仍在豆瓣評分上保持9.5的高分。
影版珠玉在前,劇版要是沒點絕活兒,斷然不能占據如此高位。
電視劇的故事,從潰敗前一直講到改革開放之初,劇本字數是余華原小說的五倍。
這也就意味著,它的細節更豐富、人物更豐滿,不止是福貴一家的命運牢牢牽動著觀眾的心,其他配角的故事也更引人深思。
另外,電視劇進行IP改編時,在理解原著內核的基礎上,做了適當的改編。
相比小說的殘酷結尾,《福貴》的結局尚且保留溫情。
比如小苦根沒有被豆子撐死,消失多年的春生也回來了,老年的福貴不再只有一頭老牛陪伴。
之所以這樣改編,是因為編劇謝麗虹考慮到電視劇面向觀眾,想“讓觀眾看到活著的希望”。
單論表演,陳創不輸葛優,余華也認可了這版福貴。
一開始,劇版考慮的是姜文、王志文,但因為演員檔期和人物氣質的問題,最終選擇了陳創。
外形上看,陳創看上去就很符合福貴年輕時吊兒郎當、玩世不恭的模樣。
氣質上看,出身演藝世家、自幼學習戲曲的他,也和喜歡跳花鼓戲的福貴不謀而合。
此外,陳創也很好地演出福貴面對苦難仍樂觀和頑強的一面,令人動容。
因為種種原因,張藝謀的《活著》沒能在內地上映,這部曾被低估的《福貴》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遺憾。
播出時間:2001年
豆瓣評分:9.4分/17萬人
被譽為“當代紅樓夢”的《大宅門》,是2001年的央視收視冠軍。
導演郭寶昌自小在同仁堂長大,從1956年起開始結合這段個人經歷創作小說《大宅門》,直到1996年才寫完。
期間他幾經風波,甚至入獄,手稿3次被毀,但一直沒放棄,也正因為他的堅持,才成就了這部劇的故事魅力。
該劇用40集的篇幅講述了清朝末年至解放初期,百年老字號“百草廳”的起落浮沉,醫藥世家白府的滄桑變幻。
除了懸念迭起的故事情節、質感滿滿的年代細節,《大宅門》中還有一點讓人難忘,那就是它的人物群像刻畫。
一個個極為鮮明的人物形象,將觀眾迅速帶入到白家老宅的故事中。
斯琴高娃飾演的二奶奶白文氏,沉穩干練、能言善辯,是觀眾心目中“大女主”的范本;
陳寶國飾演的七爺白景琦,懂人情、識大體,卻又風流多情;
還有何賽飛飾演的姨太太楊九紅風情萬種,卻又可憐可恨;
蔣雯麗出演的白家小姐白玉婷,癡迷名伶,幾近瘋魔......
鮮活生動的群像戲,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
讓人驚喜的是,很多大導演也在這部劇里。
因為感恩郭寶昌的知遇之恩,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田壯壯、何群等大導演競相“屈尊”,甘愿跑龍套。
雖然《大宅門》講的是白家的故事,但郭寶昌將“家”的定義升華了。
劇情后期,正值國家興亡危難之際,“混”了一輩子的白三爺怒斥日本人和漢奸,用死呼吁同胞拒當亡國奴。
當家的白景琦更是當眾立下遺囑,寧死也拒絕與日本人妥協往來。
用這段情節落幕,也將全劇基調從百草廳里的家庭故事,上升到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從小家到大家,《大宅門》拍得很大氣!
播出時間:2014年
豆瓣評分:9.4分/35萬人
過去十年,唯一破9分的家庭劇,就只有2014年在央視開播的《父母愛情》了。
時至今日,這部年代家庭劇依舊是許多觀眾心中的經典。
開播之前,《父母愛情》就很被看好。
一是因為新麗傳媒和山影聯合出品,還是孔笙執導,當時他已經拍出《闖關東》《生死線》《溫州一家人》等經典好劇。
堅持場景必須真實的他,拍攝《父母愛情》時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小漁村,就帶著團隊花了幾個月,從無到有造了一個海島小漁村。
再看演員陣容也很踏實,郭濤、梅婷、劉琳、任帥、劉奕君、張延、劉敏濤......每個演員都有代表作。
事實證明,央視選劇的眼光一如既往的好。
該劇講述了身為海軍軍官的江德福與資本家小姐出身的安杰,如何攜手走過風雨兼程的一生的故事。
貫穿44集的劇情里,它以樸實又不失幽默詼諧的方式,將這個“相互改造”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
從初次見面時不歡而散,到男追女過程中慢慢相戀,再到結婚之后共同克服各方面的差異,歷經幾十年風雨的江德福與安杰,感情愈發堅韌。
兩人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的愛情,讓人為之動容。
除了安杰和江德福的夫妻情之外,安杰和德華的姑嫂情也是劇里另一大看點,兩人從一開始的不對付到后來的互相幫助包容,也十分令人感慨。
某種程度上,安杰和江德福的幸福婚姻是那一代人的少數。
和《金婚》相比,《父母愛情》會更理想化一些,但也正因如此,它也才會讓人如此向往。
播出時間:1993年
豆瓣評分:9.4分/9.9萬人
終于來到榜單第一,能坐上這個位置的,必然是產生深遠影響的,青石認為,1993年播出的《我愛我家》無可爭議。
這部由英達執導的120集劇作,是中國情景喜劇開山之作,亦為后世家庭劇樹立了一個極高的標桿,評分高達9.4。
編劇團隊可謂臥虎藏龍,梁左、英壯、梁歡、臧里,其中梁左更是大神級的存在。
很長一段時間,他是我國最牛的相聲創作者,春晚的經典相聲《虎口遐想》《電梯奇遇》《小偷公司》等均出自他手。
這里面還有個小故事,那就是英達對編劇相當重視,給他們的片酬比演員還要高。
也因為這樣,《我愛我家》的劇本內容才能如此扎實。
該劇圍繞90年代北京一個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展開,以詼諧又生活化的方式,講述他們和親朋好友、鄰里街坊、以及各種造訪者的相處往來。
中國家庭常見的代際矛盾、觀念沖突,都在傅明一家的插科打諢中得到充分展現。
和《大宅門》一樣,一大幫中國演藝界重量級大腕也來《我愛我家》當起了綠葉。
李雪健、濮存昕、王志文、姜文、何冰等人,甘心出演配角,為這個家錦上添花。
還有《不速之客》那集的葛大爺,后來直接火成了現象級的“葛優躺”表情包。
其實《我愛我家》剛開播時反響并不好,北京臺播了6集就被叫停,很多觀眾還不能理解劇中居然能聽到現場觀眾的笑聲。
后來多虧河北地方臺和鳳凰衛視,才逐漸火起來,獲得觀眾的認可。
時間證明,它就像陳酒一般越釀越香。
以上就是近30年最好的10部家庭劇,雖然榜單排了名次,但帶來的感動卻未必要分高低。
它們的反復熱播也證明著,國產家庭劇的春天其實還很有得看。
青石電影 | 梅理卿
本文文稿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