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電視劇(福臨電視劇豆瓣評分)
少年天子:福臨與烏云珠的美好愛情,葬送了博果爾的性命與尊嚴
電視劇《少年天子》中,順治帝福臨與董鄂妃烏云珠坎坷而悲劇的愛情,讓人動容。
那個時候鄧超還沒有走喜劇路線,他是心懷天下又困于兒女私情的少年天子,他激進又優柔,仁慈又孱弱,最終烏云珠的死壓垮了他,他剪了辮子做了和尚。
烏云珠由霍思燕飾演,她的美猶如一汪清泉,讓人舒適到如沐春風,落落大方又善解人意。她是福臨的靈魂伴侶,只要有她在,福臨就有了歸處。
可在做皇貴妃之前,烏云珠是福臨的弟妹,襄親王博果爾的福晉。而正是她和福臨的美好愛情成了逼死博果爾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為他們的愛情永遠蒙上了死亡的陰影。
清朝是在馬背上得天下,前期的八旗子弟各個能征善戰,以成為滿洲第一巴圖魯為榮。
如果博果爾早出生幾年,在清兵還沒有入關的時候長大,那么他極有可能成為令皇太極最驕傲的兒子。
只可惜他生得太晚,又在奪嫡中輸給了福臨,與皇位失之交臂。從此以后,他就只能生活在福臨的陰影之中,福臨對他的好與壞在他看來都是蔑視與羞辱。
皇太妃說過,沒有人能比得過她的兒子,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博果爾。她的兒子長得比福臨高,喊起來也比福臨聲大,能跑能跳能臥冰爬雪勇敢剛強,可福臨卻多愁善感體弱多病比皇太后養在花園里的花都嬌嫩。
皇太妃不甘心,整天攛掇著兒子問皇帝要爵位要權利要女人,而她自己也不閑著不僅扎小人詛咒皇上太后,更是有機會就摻合后宮的事挑唆皇后謀害皇嗣。
其實如果皇太妃與博果爾安心做一個富貴閑人,這大清朝將沒有人會比他們的日子更加舒坦,可惜他們母子都看不透這一點。
博果爾對權勢與爵位毫無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學本事,是騎射圍獵領兵打仗。他每天都要練武,即便洞房花燭夜也不曾間歇,丟下新婚妻子獨自去院子里舞刀弄槍,這是他的堅持也是他內心的抱負與理想。
可他是先帝的兒子,福臨的親弟弟,無論他內心多么渴望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福臨都不可能答應他的要求。
博果爾沒有任何戰場殺敵的經驗,如果不小心死在戰場上,天下悠悠眾口會說朝廷沒有能領兵打仗的將領,而皇上連自己的親弟弟都容不下。
前線戰事本就吃緊,博果爾如果去的話,勢必還要分出精力保護他,戰場風云變幻,再加上一個燙手的山芋,沒有哪個將軍會喜歡領這份苦差。
所以于公于私,福臨都不可能派博果爾前去打仗,這些利弊,安郡王給博果爾說得分明,可博果爾執拗的性格卻讓他一次又一次的懇求皇上,以至于福臨每每聽到這些話就頭疼,兄弟倆沒少因此吵架鬧脾氣。
博果爾原本有一個福晉,但是被他打跑了,那時他年紀小,福晉又啰嗦,原本就脾氣急躁的博果爾踹了福晉一腳,就把她踹回了東北老家。
趁著皇上選秀,皇太妃張羅著給兒子再娶一門親事。她看重了佟臘月,可佟家精心培養女兒十多年,是想讓她飛上枝頭做皇妃,自然不愿意差一等嫁給皇上的弟弟。
在佟夫人這里碰了軟釘子的皇太妃簡直氣急敗壞,立馬命博果爾進宮向皇上求娶佟臘月,她料定了只要博果爾開口,福臨不會連一個女人都不給。
博果爾聽了額娘的話,跑進宮求見皇上,可他求娶的不是額娘看重的佟臘月,而是他自己看重的烏云珠。
只要博果爾不提上戰場的事,想要什么福臨都是很大方的,更何況只是一個沒有見過面的秀女,想也沒想一口就答應下來,立刻吩咐下面的人去辦。
可他答應得太早,很快他就追悔莫及。簡郡王進獻給福臨一幅畫,臨摹的是他之前的畫作,筆法技藝都和福臨如出一轍。
福臨看了這幅畫就對畫者十分好奇,簡郡王一直都謙虛謹慎,讓他點頭說好的女子自然不是一般的好。
福臨的興趣被徹底勾起,可說到此畫的作者是鄂碩之女烏云珠的時候,卻如一盆涼水潑下。
烏云珠這個名字不久前他聽說過,當時還嘲笑這個名字起得難聽,這個還沒見就讓他覺得心意相通引起無數遐想的女人已經很被他讓給了弟弟博果爾。
烏云珠是秀女中的翹楚,可卻在無數人的絆子下落了選,她不是貪圖富貴之人,而是一心傾慕皇上。她在老師的教導中就對皇上充滿好奇,后來進京之后,偶遇皇上去洋人的教堂從此就對他魂牽夢縈。
博果爾求娶烏云珠,可婚后卻也并沒有太珍惜。他本就是一個粗枝大葉的人,整顆心都在征戰沙場的熱血與壯志難酬的苦悶中輾轉,從來都不曾體會烏云珠身為一個女人細膩的心思與情感。
而烏云珠喜歡舞文弄墨詩詞歌賦,在博果爾眼中也只是一股子難聞的油墨味。兩人的婚后生活平淡中透露著乏味。
而福臨此時更是愁苦,他的愁苦無論是溫柔嬌俏的佟妃還是柔順安靜的花束子都無法排解,性子烈脾氣暴的皇后更是和他說不到兩句就吵架,他只能看著書房里那副烏云珠的畫,咽下自己的苦果。
博果爾和濟度都是心懷夢想的人,他們不能上戰場殺敵,也不屑于圍捕獵物,就想著在逃兵身上展現自己的刀法。
八旗子弟的督練營不是第一次用犯人和逃兵做獵物,但是這一次卻有人逃走鬧起軒然大波。這批逃兵是博果爾從岳父鄂碩手里強制接管過來的,鄂碩因此也受到了牽連。
福臨氣憤八旗子弟如此違抗圣旨草菅人命,當即下旨把涉事的一干人全部壓進大牢里,這里面自然包括博果爾。但在親貴大臣的施壓中,板子高高舉起卻只能輕輕落下,最后只能罰了他們銀錢俸祿,讓他們進宗人府效力一年零六個月,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鄂碩被平級調往塞外赴任,博果爾被罰去多倫的牧馬營。去大牢走一遭提心吊膽數日的博果爾追悔莫及,尤其是這件事還連累了自己的岳父,回到家里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向烏云珠請罪,希望能夠得到她的諒解。
同時他希望烏云珠不要再畫皇上,他不知道烏云珠為什么畫皇上,也不想追究前因后果,只是福臨對他來說,一直是心中無法逾越無法反抗的陰影,他所有的抑郁不平都來自于他,全天下的人都仰慕巴結皇上,他不希望自己的福晉也是如此。
福臨要娶新的皇后了,這一次的皇后依舊來自于科爾沁,是前任皇后的侄女。皇上原本還對這門婚事抱有幻想,可新皇后卻是一個心思單純如孩童的傻瓜。
在合巹宴上,烏云珠端著子孫餑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看到皇上,而皇上也是第一次見到烏云珠,他一眼就認出她來,于他想象中不差分毫,兩個人都情難自禁。
以后的日子福臨終于無法再克制自己的感情,他不顧天下人的非議,多次宣博果爾貝勒的福晉,自己的親弟妹烏云珠進宮伴駕。皇太妃氣的跳腳卻無可奈何,烏云珠想要拒絕可面對福臨的深情與帝王的權勢都不是她能抗拒的。
博果爾從多倫回來了,這一行他成熟了不少,也反思過自己曾經種種的過往,他想好好善待烏云珠,讓之前所有的不快都隨風散去,可他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是淪為全城人的笑柄。
博果爾回京后無端被封為襄親王,同時終于進了議政大臣會議,領著親王的俸祿卻沒有一份正經差事。
與他一同獲罪一同赦免一同封王的濟度領命去對付鄭成功,而他連一個馬前卒的位子都求不到。
他十分納悶皇上為什么會給他封王,在酒局上眾人含沙射影的話語中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一切都只是福臨的補償,福臨和他的福晉有染,自然要在其他方面補償他。
博果爾怒不可遏,這樣的羞辱如同之前的每一次都像狠狠的當眾一耳光打在他的臉上。
他醉醺醺地喝醉回家,而她的福晉正在大廳內習字,她倒是不畫畫了,但是宣紙上“悲辛”兩個字有代表著什么含義?博果爾打了烏云珠,他不敢提著劍去找皇上,卻在一個弱女子身上發泄自己的不滿。
皇上為了見烏云珠想出許多明目,比如說宴請鄂碩與博果爾夫婦,只可惜任憑福臨望穿秋水,烏云珠也沒有奉旨進宮,來的只有博果爾一人。
鄂碩走后,兄弟倆再也裝不出兄友弟恭的模樣,博果爾坦言,如果再一次遭受羞辱就殺了烏云珠。同時他終于要到了一份正經差事,去云南給吳三桂送馬。
福臨對烏云珠日思夜想卻不能得見,終于熬不住相思闖進了襄親王府,他看到烏云珠在寫字,還是“悲辛”二字,一時間千頭萬緒涌上心頭,他在后面續上了“無盡”二字,“悲辛無盡”何嘗不是他們一聲的寫照。
博果爾回來了,云南一行并不順利,他終于有了一份像樣的差事卻給辦砸了,甚至丟盡了八旗子弟的臉面。馬匹在路上不斷被偷被盜或走失,到云南吳三桂也沒有給他好臉色,博果爾終于認識到了自己志大才疏,缺乏才能。
其實第一次辦差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辦砸了也很正常,只可惜博果爾內心對自己期許過高,一直認為自己比福臨更加優秀,如今卻連一件小事都沒有做好,難免灰心喪氣,加倍的自我貶低否定。
在議政大臣會議上,面對親貴們的奚落,博果爾讓出了那把椅子,他覺得自己不配坐在這里。
晚上他練完武,提著劍走到了烏云珠的床頭,他知道過不了幾天,福臨就會搶走他的福晉,他會再一次成為人們口中茶余飯后的笑柄,他想殺了這個讓自己蒙羞的女人,可最終他還是沒能下得了手。
第二天博果爾很高興,他仿佛把一切都想透了,把一切都放下了,他收拾東西和朋友一起去打獵,他臨走前告訴烏云珠他要送她一只鷹,他以前也送給過她一只,不過那是死的,這一次他要送她一只活的。
誰都沒想到博果爾會自殺,他跪在天寒地凍的冰面上,等人找到他的時候,他的血都流干了。這一輩子他無法為自己感到驕傲,無法達成額娘的期許,更無法擺脫福臨的陰影,他只能選擇結束掉自己的生命。
博果爾的死給了福臨很大的打擊,他是一個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人,傷害別人的同時自己會更痛,他認為博果爾配不上烏云珠這么好的福晉,他要把烏云珠搶走,可這一切都讓他愧疚難當。
可愛情終究戰勝了自責,福臨還是封了烏云珠為皇貴妃。快樂的日子終究是短暫的,最終福臨與烏云珠也為這份感情付出了代價。
《格格要出嫁》從皇子到帝王,福臨只許金蟾以偏愛,對她言聽計從
許一人以偏愛,盡此生之慷慨,從小到大,無論福臨的身份如何轉變,金蟾都是他唯一的偏愛之人。
頑皮格格與老實皇帝,他們于年幼相識,青梅竹馬相伴長大,一直以來,都是她在鬧,他在笑,愛情總在光陰之中默默滋生。
金蟾調皮任性,卻傾盡全力幫助福臨解決一切難題,哪怕犧牲自己的名節也在所不惜。
福臨從年幼皇子,到少年帝王,從傀儡皇帝,到大權在握,人生的時時刻刻,因有金蟾的陪伴,而不再懼怕任何風雨。
他將自己全部的偏愛,都給了金蟾一人,可終究這條愛情之路,還是充滿了荊棘阻礙。
因失去金蟾,他不再眷戀帝位,不再執迷凡塵,無論是生身母親,還是剛剛誕下子嗣的皇后,任何人都不能讓他回心轉意,卻唯有金蟾的出現,令他改變心意。
福臨只對金蟾言聽計從,便是他能夠給予她的,最大的偏愛。
金蟾與福臨,一個是蒙古公主,一個是大清皇子,原本他們并沒有青梅竹馬的緣分,可命運卻還是將金蟾送到了福臨的身邊。
而這代價,便是令金蟾失去了最愛的父親,成為孤女的她,卻成為了紫禁城的格格,并遇到了糾纏一生的愛人。
大清朝建立之后,元朝的傳國玉璽突現蒙古國,而蒙古可汗額哲,為彰顯歸附大清之心,親自將傳國玉璽進獻給了清廷。
但是,在蒙古可汗額哲將傳國玉璽交給多爾袞之時,卻遭遇刺客,他舍身為多爾袞擋下了射來的暗箭,臨死之際,將自己的獨女金蟾托付給了多爾袞。
多爾袞感念蒙古可汗額哲的救命之恩,便將金蟾格格及格格的奶媽麻姑,帶入大清皇宮。
大清皇帝皇太極親封金蟾為和碩格格,留在宮中,與皇子與公主們一起撫養。
金蟾本是蒙古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小鷹,卻要留在宮中,成為循規蹈矩的金絲雀,籠中鳥,若無福臨相伴,也許金蟾早已逃離皇宮,回歸草原之上了。
皇宮中復雜的規矩,卻拘不住頑皮的金蟾,她與同樣年幼的九阿哥福臨,及十一阿哥博果爾一起跟隨太傅范文程學習,卻經常整蠱自私自利的博果爾。
福臨與博果爾都很喜歡金蟾,可金蟾卻只對正直善良的福臨,十分有愛。
而對于小心思過多的博果爾,則表現得十分厭惡,所以,她便給博果爾起了一個很貼切的外號,白母狗。
博果爾為了討好金蟾,偷偷帶她出宮玩耍,卻沒想到,金蟾因此被拍花子盯上,給迷暈帶走了。
金蟾失蹤,博果爾自知闖禍,將自己摘得一干二凈,麻姑與范文程不想驚動皇上,便暗中派人去尋找金蟾,而福臨急得不行,也偷溜出宮尋找金蟾。
被拍花子給拐走,也不知道是金蟾的不幸,還是拍花子的不幸。
反正最后的結果,便是金蟾將拍花子耍得團團轉,兩個拐小孩的慣犯,卻被一個孩子給整到懷疑人生,也是遭了報應了。
逃出去的金蟾,在回宮的路上遇到了跑出來尋她的福臨,兩人一起悄悄溜回宮中,麻姑與范文程見到兩人平安歸來,才松了一口氣。
皇位之爭向來殘酷,即便是血緣至親,也會在權力欲望之中迷失,皇太極突然駕崩,一場搶奪皇位的戰場,一觸即發。
王爺多爾袞與大阿哥豪格,均手握兵權,勢均力敵,但莊妃娘娘卻想要扶持自己的兒子福臨登上帝位。
為此,莊妃娘娘不惜向多爾袞示弱,委身于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多爾袞退出皇位的爭奪。
但狡詐陰險的多爾袞,并沒有直接扶持九阿哥福臨,而是打算讓他與十一阿哥博果爾,相互爭奪。
奈何博果爾不堪重用,沒出息的樣子把多爾袞氣個半死,無奈之下,他只能扶持福臨登基。
福臨登上帝位之后,多爾袞與肅親王均為攝政王,既防止專權,又可以輔助帝王。
但即便如此,多爾袞作為輔助福臨的第一功臣,又與太后有私情,他自然會日益膨脹,越來越囂張。
奈何福臨年幼,無力抗衡,只能虛與委蛇,暗自積攢實力,多年以后,福臨與金蟾都已長大。
一個是英俊瀟灑的年輕帝王,一個是活潑開朗的大清格格,又有年幼相識的情意,福臨早已心儀金蟾,可金蟾卻對情愛之事絲毫不開竅。
明朝徹底亡國,大清入駐北京城,占據了紫禁城,福臨給了金蟾最好的宮室,可金蟾卻始終思念著蒙古的家鄉,令福臨極為苦惱。
多爾袞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兵權,政權,皆在他手,朝堂之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滔天。
福臨已經不再是小孩子,對于政事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與多爾袞商議之時,經常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
有一次,福臨與多爾袞意見相左,互不相讓,最終,福臨將多爾袞氣得摘了官帽。
太后為了穩固兒子的帝位,不得已,只能以太后之尊,來到多爾袞的府邸,替兒子說情。
多爾袞得寸進尺,逼太后下嫁,情勢所逼,太后別無選擇,只能同意,福臨不想母親受辱,卻沒有能力反對,這樣憋屈的事情,他也只能向金蟾哭訴。
為了攥緊手中的權力,為了讓福臨成為一個聽話的傀儡,多爾袞巴不得福臨貪玩昏庸。
可他并不知道,福臨為了豐滿自己的羽翼,已經打算與范文程學習更多的治國之道了。
由于皇宮之中,遍布多爾袞的眼線,福臨與范文程的行為,又不能讓多爾袞知道,所以最后,他們選擇在金蟾的宮中學習。
多爾袞生性多疑,懷疑福臨頻繁出入金蟾宮中,是有所圖謀,便前去查看,不顧阻攔,闖了進去。
關鍵時刻,金蟾犧牲自己的名節,與福臨一起穿著寢衣,躲在床上。
多爾袞拉開窗幔,見到金蟾與福臨擁抱在一起的模樣,見小皇帝沉迷美色,頓時放下了戒心,仰天大笑出門去。
太后不知內情,得知福臨與金蟾之事,怒氣沖沖的去質問他們,還責怪金蟾不知檢點,福臨為維護金蟾,只能將實情相告。
福臨為樹立仁慈帝王的形象,便出宮去往寺廟,拜佛,誰知,拜佛途中,卻遭到反清復明組織的刺殺。
金蟾舍命相護,助福臨脫離危險,而殺手在關鍵時刻,也不知為何,停止了刺殺。
殺手名為范玉麟,是太傅范文程之子,卻拜了反清復明組織頭目為師,跟隨組織一起,刺殺皇帝,企圖顛覆清廷。
福臨曾經帶著金蟾微服出宮,一起教訓過欺壓百姓的官差,被范玉麟遇到,所以在刺殺之時,他認出了皇帝,便是當日為百姓仗義出手之人,才停止刺殺。
由于皇帝遇刺,禮烈親王代善,臨死之際,派第四子愛新覺羅瓦克達,來到福臨的身邊,作為貼身護衛,保護福臨周全。
福臨帶著瓦克達與金蟾一起出宮,偶遇來自番邦,進京進獻貢品的多羅郡主,及范玉麟。
幾人志趣相投,年齡相仿,結交為好友,多羅郡主更是對范玉麟一見鐘情,傾心不已。
多羅郡主入宮參見圣上,意外得知于宮外結交的朋友,竟是當今天子,多羅郡主貌美如花,引得好色的博果爾覬覦。
他不但私自攔住多羅郡主,還出手調戲,幸得福臨趕到,才將博果爾趕走,救下多羅郡主。
范玉麟潛伏在福臨身邊,本想伺機刺殺,卻意外聽到,他與當日遇刺之時活捉的刺客之間的對話,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君主,便是好君主,何必拘泥于朝代。
這段話,也說服了范玉麟,令他動搖了自己一直以來反清復明的執念。
金蟾格外喜歡多羅郡主,見其被博果爾癡纏,便出手教訓博果爾,讓他又扮女人,又被扔垃圾的,非但美色沒沾著,還弄得一身狼狽。
多羅郡主喜歡范玉麟,可她的母親卻極為貪婪,想要讓美貌的女兒入宮為妃。
而此時的太后,也正想要福臨親政,便決定將多羅郡主,定為中宮皇后的人選。
奈何福臨只鐘情金蟾一人,不愿迎娶多羅郡主,母子因為此事談崩了,福臨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獨自出了宮。
皇帝不知所蹤,皇宮上下大亂,多爾袞不想讓金蟾再惹事,便將她關進了宗人府。
范玉麟得知金蟾的事情,便前去營救,順利救出了金蟾,還見到了多年未見的父親。
范文程本是明朝大臣,卻歸降了清廷,范玉麟惱怒父親背叛國家,多年來一直都不愿意與他相認。
可面對兒子的執迷,范文程以民族大義,百姓安康來勸說兒子,終于令范玉麟徹底醒悟,迷途知返,父子終得團聚。
福臨私自出宮,多爾袞派兵捉拿,甚至想要趁亂取其性命,擁立博果爾為傀儡皇帝,幸得范玉麟,瓦克達與金蟾及時相救,才保住了福臨的性命。
但即便如此,福臨依舊不想回宮,范玉麟與瓦克達苦口婆心的規勸,他始終不妥協,直到金蟾開口,福臨才乖乖的跟他們回到皇宮。
回宮的路上,幾人再次遭到了追殺,福臨被刺客的毒粉所傷,雙目失明,幸得教堂中的神父路過,將他們安全的帶進了教堂。
多爾袞自認為勝券在握,便命令范文程草擬詔書,立博果爾為帝,可范文程以皇帝未死為由,拒絕立詔。
而此時,福臨也在金蟾等人的保護下,順利回宮,只可惜,雙目失明,太醫也苦無救治之法。
多爾袞得知神父救過福臨,便將其捉拿,卻又覬覦其手中洋槍的制法,便將會說英語的范文程傳入府中,讓他想辦法拿到制作洋槍的圖紙。
范文程在與神父溝通之中得知,神父可以醫治皇上的眼疾,十分開心,施計與兒子范玉麟里應外合,將神父送入宮中,一番治療,終令皇上重見光明。
多爾袞以為自己的計劃正順利進行,對皇上已經治好了眼疾絲毫沒有察覺。
上朝之時,多爾袞原本意氣風發,可當他見到復明的福臨,便發現,自己的計劃已經被瓦解了,頓時氣憤不已。
福臨想要盡快親政,收回權力,可他與太后卻頻頻為立后之事發生爭執,金蟾為了不讓福臨為難,并激起他的斗志,留下了一封信之后,便離宮了。
出宮之后,金蟾意外被的人所俘,當的人得知她是蒙古國的公主,也是大清的格格之后,便逼迫她與前朝朱三太子成親。
朱三太子是個傻子,智商猶如孩童一般,根本不是金蟾的對手,但的人卻對金蟾下藥,將其控制。
金蟾年幼時,曾被拍花子抓走,被救回宮中之后,福臨便命人研制藥物,給金蟾,令任何都對金蟾失效。
所以,她并不受藥物影響,卻假裝被控制,打算伺機逃脫。
范文程與神父依然被關在多爾袞的府上,他們成功研制出了,此時福臨帶著太后的懿旨而來,救回了范文程與神父。
可也是因此,多爾袞遷怒于太后,將她叫進府中,百般凌辱,甚至讓太后服侍他洗腳,還拿太后的衣服來擦腳。
太后痛苦不已,可是,為了保護福臨,唯有忍耐,福臨得知母親受辱,氣憤不已,想要與多爾袞正面剛,幸得瓦克達拼命勸諫,才令他放下了魚死網破的念頭。
沒有金蟾在身邊的福臨,就像是一個易燃易爆的一樣,絲毫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心中痛苦難當之時,也無人可以訴說。
范文程讓福臨裝病,既可以避免與多爾袞正面沖突,又可以養精蓄銳。
此時,將金蟾打扮成九天玄女,以障眼法令其坐在蓮花底座上,飛來飛去,嚇到了不少百姓和士兵。
多爾袞認出九天玄女便是金蟾,氣憤不已,頒布通緝令,捉拿金蟾,見狀,便打算聯合博果爾,還將金蟾迷暈,送給了他。
哪知,金蟾裝暈,在博果爾放松警惕之時,將其擊暈,逃回宮中,而眾擔心受到牽連,丟下了朱三太子,落荒而逃。
多爾袞抓住了朱三太子,卻因他是個傻子,所以什么也問不出來,十分生氣。
范玉麟想要將朱三太子救走,金蟾覺得朱三太子很是可憐,便從旁協助,福臨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唯有多爾袞大發雷霆,卻找不到是何人所為。
多爾袞意識到,金蟾是個禍害,便想要把她嫁出去,找了很多王爺來和金蟾相親,那些王爺中,有的人已經垂垂老矣,金蟾生氣,便將他們整蠱一番。
五王爺有個兒子,卻是個瘋癲之人,多爾袞安排金蟾與五王爺的兒子相親,害得金蟾被調戲,嚇得直哭。
金蟾為了報復多爾袞,將此事鬧到了太后的面前,甚至讓太監假扮自己,演示五王爺兒子的調戲行徑。
縱然是個傻子,卻也是尊貴的世子,太監不似金蟾的地位,根本不敢反抗,五王爺的兒子瘋狂的模樣,令眾人都嚇了一跳。
五王爺見狀,還想要維護兒子,不但砌詞狡辯,還要對金蟾動手,金蟾氣得再次玩了個離家出走。
福臨得知金蟾不見了,難過的飯都吃不下去,太后只能派人四處尋找,而多爾袞卻想要趁機派人殺掉金蟾。
金蟾流落民間,被神父收留,還學會了喝咖啡,范玉麟找到了金蟾,暗中保護著她。
直到瓦克達前來,抵抗了多次殺手的襲擊,才將金蟾帶回宮中。
多爾袞探查到范玉麟的身份,想要將他除掉,此事被金蟾得知,她偷偷營救范玉麟,卻因此被多爾袞打了一掌,命在旦夕。
福臨見金蟾命懸一線,心臟差點驟停,太醫想盡辦法,最終金蟾還是停止了呼吸,福臨失去金蟾,傷心欲絕。
麻姑死馬當活馬醫,以蒙古土方,將金蟾埋進土里,才令金蟾奇跡般的醒了過來。
金蟾得知多羅郡主失蹤,便推測是博果爾將其囚禁,與范玉麟潛入博果爾的府邸,將多羅郡主救了出來。
福臨不知道金蟾還活著,直到從多羅郡主那得知,她見過金蟾,驚喜不已,派出瓦克達去尋找金蟾。
見到死而復生的金蟾,福臨感慨萬千,他們之間的愛情,實在是太過艱難了。
豪格打了勝仗歸來,范文程與金蟾,幫助福臨,策劃著讓豪格與多爾袞自相殘殺。
他們還利用迷信,制作了一塊石碑,謊稱從天而降,并在石碑上刻下福臨為真命天子,豪格可為國父的字樣。
這塊石碑,令豪格喜滋滋的,同意上交兵權,只為坐上那個,空有名頭的國父之位。
為了繼續掀起戰火,金蟾先跑去找多爾袞,挑撥他與豪格之間的關系,讓多爾袞起了與豪格爭奪國父之位的心思,并答應與福臨一起鏟除豪格。
又跑去找豪格,指出多爾袞有與他搶奪國父之位的想法,令兩人反目成仇,從而同意與福臨一起鏟除多爾袞。
但金蟾并不知道,豪格已經看出金蟾的真實目的,打算將計就計,先除多爾袞,再殺福臨,奪回帝位。
上朝之時,福臨要在大殿之上,于多爾袞和豪格兩人之間,競選出國父,還說誰交出兵權,便冊封誰為國父。
多爾袞與豪格傻呵呵的都交出了兵權,福臨冊封兩人都為國父,他們頓時感到后悔,并將怨氣發到了彼此的身上。
豪格遭到多爾袞的刺殺,于是將自己的帥印秘密的藏了起來,他身邊有一美人,本是之人,卻在醒悟之后,幫助福臨與金蟾,潛伏在豪格身邊。
她用盡方法都查不到帥印的所在,還險些暴露身份,只能先下手為強,殺死了豪格。
因豪格突然暴斃,多爾袞趁機利用豪格的部下,為福臨制造混亂,金蟾再次挺身而出,為幫助福臨,帶著圣旨,趕往軍營中平亂。
范文程與金蟾同去軍營,并私自刻了一枚十分逼真的帥印,才唬住了豪格的手下,成功將他們收編。
多爾袞的計劃再次破產,打算直接刺殺福臨,可殺手還沒得手,便被擒住了。
金蟾勸說福臨盡快大婚,之后便可親政,奪回多爾袞手中的政權,可福臨卻只想娶金蟾為后,面對金蟾催促自己成婚,心痛不已。
他為了打探金蟾的意思,特意找來多羅郡主,于是,多羅郡主向金蟾轉達了此事,可金蟾卻拒絕成為后宮的嬪妃。
她從小到大,見到了太多后宮中悲慘下場的女人,不愿意被圍困在后宮中,只想要以后,能夠回到草原。
福臨遭到金蟾的拒絕,心灰意冷,而此時多爾袞卻向太后推舉了,蒙古貴族之后富察氏。
福臨不愿迎娶他人,想要尋死,便找來范玉麟比試,范玉麟不知道福臨一心求死,全力對戰,幸得瓦克達與金蟾洞悉了福臨的心思,及時趕到,才將他救下。
自殺沒死成的福臨,因不想讓母親為難,便同意滿蒙聯姻,迎娶富察氏為后。
富察氏刁蠻任性,聽說皇上鐘情于金蟾格格,便經常找金蟾打架,金蟾有心想讓,只求福臨盡快完婚,奪回大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狄圍獵,多爾袞本想大顯身手,以震懾福臨,告訴他自己還沒老,誰知自己的馬早已被豪格的舊部動了手腳,卻不自知。
打獵之時,多爾袞意外墜馬,無人發現,他活活的被馬給拖死了。
多爾袞的死訊傳至福臨的耳中之時,他回想起過去的種種,不禁悲從中來,雖然恩怨多年,可多爾袞也是他的親皇叔,于是,他不計前嫌,厚葬了多爾袞。
之后,福臨大婚,迎娶富察氏為中宮皇宮,多羅郡主被太后收為義女,許配給范文程的兒子范玉麟為妻。
金蟾在福臨大婚之后,哭著燒掉了,所有包含他們回憶的東西,隨著那些東西付之一炬,她也決定要放下對福臨的一切情意了。
之后,金蟾與麻姑回到了草原,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牧馬放羊,喝酒吃肉,可他們都不知道,失去金蟾的福臨,早已有了皈依佛門的心思。
一年后,皇后富察氏順利誕下皇子,福臨覺得江山后繼有人,便立其為儲君,離宮出家為僧。
皇后抱著小皇子,與太后一起想要勸回福臨,卻都被阻攔在山下,她們無可奈何,只能日日在山下苦等。
太后最終決定,派范玉麟與多羅郡主兩口子,遠赴蒙古,找回金蟾,只有她才能勸得福臨回心轉意。
金蟾得知福臨出家后,快馬加鞭,趕到寺廟,順利見到了福臨,她勸說福臨還俗,還說自己愿意等到他長出頭發來,奈何福臨不愿意。
卻沒想到,因此而惹怒了金蟾,她威脅福臨,自己也要出家,之后便跑下山,面對眾人的詢問,只留下了一句,格格要出嫁,便騎馬跑了。
福臨害怕金蟾真的跑去出家,急吼吼的跑下山,那是多日來,眾人第一次見皇上,十分欣喜。
他下山的時候,金蟾已經走了,他著急的問眾人,金蟾走之前說了什么,但眾人聽岔了話,告訴皇上,金蟾說,格格要出家。
急得福臨立刻拽了一匹馬,策馬揚鞭而去,一路焦急的追著金蟾。
也許這就是真愛了吧,被偏愛的都是有恃無恐,所以金蟾才會理直氣壯的威脅福臨,而福臨也將自己全部的偏愛,都給了金蟾,只對她言聽計從。
電視劇《格格要出嫁》,是一部古裝愛情偶像劇,講述了意外喪父的蒙古公主金蟾,被帶入皇宮,冊封為格格,陪伴皇子福臨,一起長大的故事。
這是一場青梅竹馬的養成系愛情,少年天子鐘情于自幼相識的小格格,奈何小格格不愛權貴愛自由。
金蟾是福臨第一眼便喜歡上的姑娘,隨著他們漸漸長大,這份情意愈加深厚。
可金蟾單純頑劣,不懂情愛,福臨不愿強迫于她,甘愿等她長大,卻無法承受失去她的痛苦。
他們一起走過了艱難險阻,一起打敗了陰謀詭計,卻依舊不能在一起,若紅塵之中沒有金蟾,那么福臨便不愿留在這紅塵之中。
身為帝王,福臨無可奈何,所以只能在皇后誕下子嗣之后,才卸下一身的重擔,遁入佛門,放下一切牽掛。
只是由始至終,讓福臨牽掛的,唯有金蟾一人,所以當眾人都不能見到福臨的時候,只有金蟾可以,當眾人都無法將他勸下山來的時候,也只有金蟾可以。
金蟾的一句格格要出嫁,便代表著他們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可福臨卻誤以為是格格要出家,焦急的不能自已,只能跑下山,將他心愛的金蟾給抓回來。
呆萌老實的皇帝,與頑皮可愛的格格,這段充滿歡笑與淚水,波折與坎坷的養成系愛情,終究是雙向奔赴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再看《少年天子》,終于明白福臨和烏云珠的愛情,為什么讓人不滿
文:青檸
圖:網絡
在頭條上刷到一個《少年天子》的片段,劇情正是福臨和烏云珠第一次見面,思緒一下子被帶回17年前。
那個時候,鄧超還沒有走搞笑路線,劇中的幾位女演員郝蕾、楊蓉、霍思燕也都是顏值與演技雙雙在線。因此劇集一播出,就吸引了觀眾的視線。作為顏控的我,自然也沒能免俗。一來這部劇情節確實好看,二來一直在期待烏云珠和福臨的感情線。
可左等右等,盼來的不是他們夫妻恩愛,從此過上蜜里調油的婚姻生活,而是在后宮的爭斗和輿論壓力下,一個紅顏薄命,早早離開人世,另一個萬念俱灰,遁入空門的悲傷結局。
這對正想好好談場戀愛的我來說,實在有些殘忍。因此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陷在劇情里出不來,還因此愛上霍思燕這個演員。可身邊的一些朋友,對這兩個人之間產生情愫,卻非常不滿。
當時我只覺得這些人迂腐又古板,唐明皇還娶了自己的兒媳楊貴妃呢,福臨和烏云珠被命運拆散,為什么就不能長相廝守了卻遺憾?17年后再看,才發現有些悲劇,其實可以避免。
《少年天子》中,烏云珠對福臨的情根深種,來源于福臨路巡時的一次遙遙相望。這種感情,細究起來其實很勉強,連對方的音容笑貌都沒太看清。怎么就到了非君不嫁的地步?
退一萬步講,就算看清了,對方的品性、喜好、三觀,與自己一樣嗎?怎么就飛蛾撲火般的,絲毫不顧及老父親的苦苦相勸,堅持要進宮給皇帝做妃子?
而福臨對烏云珠呢?一開始他不知道有這么一個人的存在,后來看到烏云珠的字畫,才產生了想要結識的想法。
雖然愛慕烏云珠的才華,可是這個時候,福臨已經下旨把她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博果爾,再見面意義不大。感嘆了幾句后,也就把這事給忘了。再加上后邊有佟臘月的出現,福臨一度被迷得不要不要的,哪還有心思去想自己的弟媳?
所以這兩個人的愛情,在正式見面之前,只停留在精神層面。如果沒有合巹宴上的驚鴻一瞥,彼此念叨一陣,可能就真的被時間給沖淡了。
壞就壞在太妃一直跟孝莊較勁,自己得了個容貌才華俱佳的兒媳婦,不但沒有當成寶貝似的藏起來,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到皇上面前去顯擺。
福臨雖然見過的女人千千萬,可美麗優雅又有才華橫溢的,卻是鳳毛麟角。再加上自己先后遇到的兩個皇后,一個瘋一個傻,面對向自己深情表白的烏云珠,怎么可能不愛?
在這里不得不感嘆一句,當年的霍思燕真是太美了!看她跟福臨說的這段話:“我見過皇上很多次,每次都離得很遠,最近的是這一次。”
哽咽的聲音,在配上含情脈脈的眼睛,加梨花帶雨的表情,哪個男人能hold住?郝蕾演的皇后,要是能用這種軟綿綿的口氣跟皇上說話,兩人也不至于鬧到要廢后。
人一旦下定決心要沖破世俗的牢籠,道德什么的都要靠邊站。可憐的博果爾,在意識到自己再也留不住烏云珠后,只能選擇自殺,來為福臨和烏云珠的愛情讓路。
小時候看這段,只覺得他懦弱無能。明明是自己搶了哥哥的心上人,后來哥哥和烏云珠兩個人傾心相愛,他不但不成全,反而用自己的死,來增加烏云珠的愧疚感。實在不像個男子漢。
這兩天把劇情又回顧了一遍,才發現在這段感情里,福臨才是鳩占鵲巢的那一個。博果爾雖然破壞了福臨和烏云珠的姻緣,但那時的他,是無意的。他比福臨更早遇到烏云珠,并且對她一見鐘情。雖然婚后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但婚后的生活也算得上幸福平淡。
反觀福臨,無論是對待花束子,還是美貌無敵的佟妃,都貪圖那點新鮮感。新鮮勁過了,對方就再也難入他的眼。
愛情,需要講眼緣,但又從來不是眼緣這么簡單。皇后縱然有萬般不是,但喜歡皇上的心思從來沒有變。佟妃雖然有讓兒子繼承皇位的心思,但在福臨面前,那種女兒家的柔弱和順從一直沒有變。
至于花束子和第二任皇后,就更不用說了,都是那種心思很單純的人。可惜福臨自始至終,都只想要她們身上的優點,只要對方有一點缺點,在他心里就會被放大。
人生的萬般際遇,通常都是被各種各樣的巧合推著轉。如果當初博果爾晚一點見到烏云珠,以烏云珠的才華和容貌,肯定一入宮就能被皇上和太后看見。那么他們三個人之間的悲劇,就能夠避免。
如果太妃在得到烏云珠這么好的兒媳婦后,懂得適當收斂,而不是把這么優秀的人兒送到福臨面前,他們三個人的結局,也會改變。
如果福臨和烏云珠在第一次見面后,能恪守本分,不再為錯失的緣分遺憾,他們也不會因為博果爾的自殺,而愧疚遺憾……
人生總是一步錯,步步錯。看起來誰都沒有過錯,卻又充當了幕后的推手。到最后才發現,想要的壓根沒有留住,最不愿意與之發生糾纏的,卻苦于無法掙脫。
韓寒說:“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
福臨與烏云珠的愛情,在他下旨把烏云珠賜給博果爾時,就應該埋在塵埃里了,可惜烏云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一直想見福臨一面,福臨為了得到她,也置禮法道德于不顧。可真見了后又怎么樣呢?
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要么徒留遺憾,要么不顧對身邊人造成的傷害,苦苦癡纏。最后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他們的愛情里橫著一條人命,不被同情、不被祝福,只剩下被人利用和埋怨。
雖然看完讓人感動,卻不希望這樣的悲劇繼續上演,畢竟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愛情,還有責任、禮法、親情、道德需要維護。
如果有來生,希望他們都能得償所愿。
END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們,你支持福臨和烏云珠在一起嗎?歡迎在文章下面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