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五義電視劇、七俠五義電視劇免費觀看75集
11月22、23日,11月25、26日海派京劇連臺本戲《七俠五義》(上、下本)于上海天蟾逸夫舞臺上演。這是自2017年上海京劇院復排《七俠五義》后,該劇首次以上、下本連演的形式演出。
視頻加載中...
《七俠五義》是上海京劇院創(chuàng)排的經典保留劇目,改編自長篇古典小說《三俠五義》,1957年首演后風靡上海灘,頭本一連演了三個季度。到了上世紀80年代再演時依轟動申城,演滿100場,戲迷站滿了天蟾逸夫舞臺四周的福州路、云南路、汕頭路,它成為了上京的海派經典保留劇目,一票難求。
1980以后重新恢復上演一、二本,亦備受歡迎。2017年11月,上京將暌違舞臺60年的連臺本戲《七俠五義》(上本)再次搬上舞臺,得到了業(yè)內外廣泛關注,近年來時不時有老戲迷“催更”,下本的創(chuàng)排牽動著眾多熱愛該劇的戲迷的心。
2022年底劇院再次組建強大的創(chuàng)作團隊創(chuàng)排下本,歷經延期、再次開排,今年盛夏8月,復排整理的《七俠五義》(下本)終于在天蟾首演,吸引了大批新老戲迷走進劇場,既有年輕時曾看過80年版的鐵桿戲迷,也有追過上本特別來看下本的年輕粉絲。謝幕后大家反響熱烈,不少觀眾表示會帶著親朋好友“二刷”,上京的微信后臺還有戲迷留言想看上、下本。如今劇院再次將復排整理后的上、下本聯(lián)合呈現,既延續(xù)了海派京劇的傳統(tǒng),也圓了廣大新老戲迷的追劇夢。
此次《七俠五義》(上、下本)的演出也是劇院為參演明年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的提前“練兵”,劇中形形的江湖人物眾多,上、下本重要角色超幾十人,主要由劇院中青年演員挑梁,劇院為演出精心組建了更為豪華的演員陣容,部分角色將由多位演員分飾,全面展示劇院中青年實力演員的集體風采。通過此次上、下本的聯(lián)合排演,積累舞臺實踐經驗,劇組也將充分吸收業(yè)內外的寶貴建議,不斷磨合整改,積極為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備戰(zhàn)”。
《七俠五義》(上、下本)生、旦、凈、丑行當齊全,唱、念、做、打一應俱全,文戲、武戲相得益彰。上本的故事從展昭受封“御貓”講起,白玉堂、展昭、盧方、韓彰、徐慶、蔣平、丁月娥等角色均有豐富精彩的武戲:貓鼠行俠仗義潛入賈府盜契、夜鬧開封的屋頂大戰(zhàn)、陷空島上“鬧海翻江”等情節(jié)均令人熱血沸騰。包拯一角為麒派應工,臉譜勾畫、髯口、穿著等頗具海派風采,演唱有濃厚麒派韻味。劇中還有一段七人輪唱的“七音連彈”亦體現了鮮明的海派風格。
《七俠五義》(下本)情節(jié)緊接上本,續(xù)寫一段懲奸除惡的武俠傳奇,不僅有在上本中鬧東京的“五鼠”,新出場的巡按顏查散以及沈仲元、智化、艾虎等俠客也各顯神通,與襄陽王為首的反派陣營:鄧車、鄧麗姑、喬和尚等展開激烈的正邪較量。劇中白玉堂夜探沖霄樓、蔣平潛入寒潭撈印、鄧麗姑行轅盜印等正反派的數次交鋒懸念迭起,舞臺上刀光劍影,驚險的出手等技巧令人應接不暇。“吃魚結義”“行轅夜話”“旅店會兄”等文戲亦十分出彩,有大氣誠懇的唱,有直抒胸臆的念白,也有展露人物性格與情感的細膩表演,投射人物心境,彰顯俠客豪情。
極具觀賞性的舞臺是海派京劇的一大特色,一系列設計精妙的舞臺機關布景在給予演員充分表演空間的基礎上,巧妙結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劇情,為觀眾營造身臨其境的冒險體驗。《七俠五義》(上、下本)舞臺場景豐富,上本中從窗外插入案臺的飛刀,千斤石、千刀陣密布的螺螄閣、橫懸江面的獨龍橋等場景驚險刺激,下本中大屏多媒體影像與布景有機結合,沖霄樓的大型吊橋、陰森威嚴的襄陽王府、鏡面交錯重疊呈現幻境效果的八卦銅網陣以及暗流洶涌的逆水寒潭等場景為觀眾營造沉浸式武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