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死去活來—死去活來電視劇角色介紹
公認零差評的4部虐戀劇,每一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呢?
公認零差評的4部虐戀劇,每一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呢?虐戀劇的“零差評”迷思:是真愛無敵還是審美疲勞?
聽說最近幾部虐戀劇獲得了“零差評”的美譽?小編我作為一個閱片無數的資深媒體人,看到這四個字,不禁露出了地鐵老人看手機的表情。零差評?這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影視市場,簡直比母豬上樹還稀奇!莫非觀眾們集體失憶,忘記了那些年被虐得死去活來的夜晚?
先來看看這份“零差評”名單:《周生如故》、《沉香如屑》、《東宮》、《玉骨遙》。這幾部劇,確實各有千秋,服化道精美,演員顏值在線,劇情也算得上跌宕起伏。但要說零差評,恐怕有點言過其實了。隨便翻翻評論區,吐槽劇情拖沓、人設崩塌、邏輯不通的聲音也不少。
以《周生如故》為例,雖然男女主的隱忍克制的愛情令人動容,但劇情的慢節奏也勸退了一部分追求快節奏的觀眾。而《沉香如屑》和《東宮》更是將“虐”發揮到了極致,看得觀眾肝腸寸斷,一邊哭一邊罵編劇。至于《玉骨遙》,特效和畫面確實精美,但劇情的老套和一些邏輯上的硬傷也讓不少觀眾感到失望。
為什么這些劇還能獲得“相對較好”的評價,甚至被冠以“零差評”的名號呢?
一方面,這與觀眾的審美疲勞有關。在甜寵劇霸屏的當下,虐戀劇的出現,反而成了一種另類的選擇。虐心的劇情,更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讓人欲罷不能。
另一方面,粉絲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如今的影視劇宣傳,早已不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粉絲與劇方共同構建的“狂歡”。粉絲們自發地為喜歡的劇集搖旗吶喊,控評、反黑、制造話題,營造出一種“全民追劇”的氛圍。
我們也不能否認這些劇集本身的優點。精良的制作、演員的出色表演,都為劇集增色不少。只是,“零差評”這個說法,未免有些夸張。
與其說這些劇是“零差評”,不如說是“虐戀劇的復蘇”。在經歷了甜寵劇的洗禮后,觀眾們開始重新審視虐戀劇的價值。虐戀劇并非一無是處,它可以探討愛情的復雜性,展現人性的多面性,引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
但是,虐戀劇的創作也需要把握好尺度。過度的虐戀,只會讓觀眾感到疲憊和厭倦。如何在虐心的又能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是擺在創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對于觀眾也要理性看待“零差評”的宣傳。不要被粉絲的熱情沖昏頭腦,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一部好的劇集,應該是能夠引發思考,而不是讓人沉溺于虛幻的愛情故事中。
虐戀劇的“零差評”迷思,反映了當下影視市場的復雜生態。我們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些現象,才能更好地欣賞影視作品,不被流量和宣傳所裹挾。
希望未來的影視劇創作,能夠更加注重品質,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和話題。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
八十年代國產諷刺喜劇《死去活來》,二次元無厘頭早就有了
一說起“無厘頭”喜劇,大家總是把這個詞和周星馳劃等號。其實無厘頭算是文化現象,簡單說就是,一本正經說胡話和胡言亂語說真話。這種搞笑方式并非周星馳獨有,事實上有很多喜劇電影都是采用這種搞笑方式,只是當年不這么叫,現在回過頭來看,才發現只是名字不同,形式是一樣的。
1987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喜劇電影《死去活來》,這部電影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匠心獨具的。
首先,電影雖然是喜劇,但諷刺力度很大,幾乎可以說是一幕現代版的“官場現形記”。
其次,電影拍攝手法新穎,設計了一個旁白的角色。雖然李楊配音的旁白在有些橋段里有些畫蛇添足,但有些地方則能起到點破劇情的效果,其犀利的吐槽頗有些二次元的感覺。而且,該片還別出心裁地將片名放在了最后出現,這樣的例子筆者就看過一次。
最后,該片的臺詞非常獨特,全片吐槽式的臺詞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說是金句頻出,不論是語言還是故事結局,都非常符合無厘頭的特點。
一,劇情梗概
某市太陽能設備公司總工程師李青遠(方子哥飾)被提拔為副市長,但他本意不想當行政干部,任職發布會當天他甚至忘了這件事坐火車去外地找同學請教技術問題。
在火車站李青遠偶遇記者嚴芳(陳肖依飾),嚴芳不僅是市長嚴新古(雷鳴飾)的女兒,想采訪新任副市長的記者,同時也是李青遠的崇拜者,曾給李青遠寫過感情熱烈的信。
不愿招惹嚴芳的李青遠為了躲避嚴芳的追逐在火車上來回躲藏,但照看他行李的“倒爺”卻動了歪心思,偷了李青遠的衣服和行李箱。
在乘警的追查下,“倒爺”跳車不幸身亡,連頭都被火車撞飛了,只剩下一個軀體和李青遠的行李箱。
嚴芳誤認為死者就是李青遠,趕緊給李青遠單位打了電報。
在李青遠和嚴芳在火車上藏貓貓時,他的家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管局將他的家從臨時改建房搬到了六室兩廳的高干樓。
文化局送給了李青遠新家一套高檔沙發和一臺鋼琴,只象征性收一點錢。
與此同時,李青遠女兒屢考不中的市歌舞團主動邀請她加入,市雜技團也加入爭奪的行列。
李青遠的愛人(詹萍萍飾)是一個普通的話劇演員,也被文化局任命為話劇團副團長。
然而,嚴芳的電報一到,市里派人到現場辨認尸體,依然從衣服和行李判斷將小偷認成了李青遠。市里給李青遠舉行了追悼會之后,一切都變了。
李青遠的副市長職位經過討論由其他同志代理擔任,房管局要收回剛分配的房子,市歌舞團和雜技團紛紛回避李青遠女兒的工作問題。文化局也讓李青遠愛人按市場價買下鋼琴和沙發,不交錢就拉走。
沒想到,李青遠在外地搞定了技術問題,也在老同學的勸告下愿意接受副市長的職位,他坐夜車返回了老家。
李青遠一回來,一切又亂了。在經歷了被當成鬼的鬧劇之后,大家終于知道,李青遠沒死。
但是,副市長人選已經有了,李青遠的職位又成了蕩手山芋,最終在經過熱烈討論之后,他的工作不是老專業太陽能總工程師,也不是副市長,而是,婦聯!
二、諷刺力度太大
《死去活來》從劇情主線上看,就是一幕簡單的人情冷暖戲,和后來《我愛我家》中“和平假死”一節是相同的套路。但是,該片還蘊含了很多現實的諷刺和思考。
該片中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這也是當年“研究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現象的縮影。片中多次提到知識分子不受重視,導致大家都往行政職位上鉆營。
比如同樣是工程師的李青遠同學,他有一段現實的評論:當了官,待遇就上去了,當不好,待遇也不會下來。還有一句筆者印象深刻的話:宣統三歲當皇帝,我們這個歲數當個副市長怎么了。
在李青遠的追悼會上,惦記副市長職位的人早早就開始了各種聯絡。而李楊的旁白則非常犀利:“追悼會,死人是看不到的,那是開給活人看的。”
市長組織的三次會議,一個追悼會問題,一個副市長人選,另一個則是李青遠的新職位問題,三次會議中一些官員兩面三刀墻頭草的發言連市長都無語了。這三次會議堪稱該片中的三個重要節點。尤其是最后一次會議讓李青遠負責婦聯的結果,堪稱黑色幽默和無厘頭的典范。
《死去活來》和同期的一些電影《黑炮事件》一樣,諷刺犀利,語言大膽,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諷刺片。但是其名氣卻遠沒有《黑炮事件》那么大,可以說是被嚴重低估了。
三、各種吐槽金句不斷
《死去活來》拋開諷刺不談,從其內容上看也是一部實打實的喜劇,而且其喜劇并不是搞怪,而是用各種吐槽金句來完成,這和近些年流行的喜劇風格頗為相似,并且《死去活來》的吐槽也非常有無厘頭的風格。
李青遠在火車上,有一對戀人的對話堪稱一絕:
男:我的感情很專一,絕不更改。
女:有什么能證明?
男:以前我愛過一個女同學,心中沒有旁人,自從遇見你之后,我再也不理她了。
倒爺和小孩子玩扔帽子的游戲,相信很多看過的觀眾印象都會非常深刻,這是一個經典的模式小笑話,孩子把倒爺的帽子扔出窗外:現在輪到你吹口哨了。
李青遠和賣面包小販的對話:
小販:面包漲價了,昨天賣一毛,今天賣兩毛。
李青遠:那我買昨天的面包。
小販:那你得到昨天買去。
李青遠和旅館營業員的對話:
營業員:我們旅館一層20,二層15,三層10塊。
李青遠:你們再高幾層就好了,我就剩下兩分錢了。
這張高壓電的警告標志頗有無厘頭的風格
李青遠和飯店經理的對話:
經理:我們這賣一杯酒和賣一瓶酒的價錢是一樣的。
李青遠:那我吃了一片牛肉,是不是得花一頭牛的錢?
不知情的李青遠愛人和房管局局長打電話要求修理門鈴,此時房管局局長已經知道李青遠的“死訊”。
李青遠愛人:你們怎么不來修門鈴啊?
局長:昨天去了六七次,按門鈴沒人開門啊。
李青遠愛人:門鈴不是壞了嘛。
李青遠愛人去殯儀館認遺體,哭的梨花帶雨,文化局局長夫人陪同。
局長夫人:老方,別哭了,趕明兒我再給你找個好的。
李青遠愛人:嗯?
該片中還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市政府劉秘書,他滿嘴云山霧罩的各種新鮮詞語讓所有人全懵圈。在認尸現場,他的精彩判斷如下:
警察:他為什會自殺呢?
劉秘書:恐怕是他心理板塊產生了癌變,視覺旋律出現可變性的律動,因而產生超感自我的靈機。
警察:他說的是什么呀?
同事:噢,他說的是靈機一動。
劉秘書:哦,不,不,這是他三維思考的朦朧反饋,造成實體動態的飛躍。
警察:哎,我說同志,還是請你說點兒大白話吧。
劉秘書:哦,好,好,你們看,我是說他深層結構的陳舊,勃發了肉體上的潰爛,也就是說死者在人生新的坐標系上,找到了最穩妥的新的支點,從而實現靈與肉的新的平衡,就是這樣。
等等吧,《死去活來》里充滿了各種小笑話和吐槽,雖然談不上爆笑,但考慮到其諷刺電影的內核,這些喜劇元素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片中也不是沒有搞怪的場面,文化局長金波和他年輕的老婆承擔了該片最多的搞怪,尤其是李青遠回來之后,他們以為遇到了鬼時驚慌失措又心虛的表現是該片中最能搞的橋段,甚至還有當年流行的淺黃色鏡頭。
《死去活來》里的一個特色就是旁白李楊,當年他正因為孫悟空和唐老鴨大火,因此在很多影視劇和動畫片中都能聽到他獨特的“鴨子”聲音。
很多網友覺得李楊的旁白吐槽有些啰嗦和聒噪,但如果換一個詞,不叫旁白,叫“彈幕”,是不是感覺瞬間二次元了很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