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電視劇,抗日劇電視劇大全列表
十大經典國產抗戰電視劇,部部震撼人心,亮劍居然進不了前三
作者:晉一
十.《歷史的天空》
本片根據徐貴祥同名小說改編,該書曾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由高希希導演,主演:張豐毅/李雪健/李琳/孫松/殷桃 等等。實事求是地說,這部電視劇有瑕疵主要后期制作準備不足,劇情進展太快,明顯是在趕。并且戰爭場面制作太粗糙,好多地方顯得很假,穿幫鏡頭也不少。作為一部軍事戰爭片這一缺點可以說是致命的。但總體來說瑕不掩瑜,張豐毅的表演,豪氣,霸氣,正氣,把一個"不走正道"卻又一身正氣的"姜大牙"演活了. 男人當如姜大牙!
九.《記憶之城》
該片由謝君豪/童蕾/魏駿杰/滕麗名/李念/陳創 /王迅等主演。 可以肯定的這是我第一次在電視中看到重慶大轟炸,我也是從該劇才知道有重慶大轟炸--神經性轟炸、空中大屠殺,其中隧道慘案那地獄般的場景震人心魄、頭皮發麻、靈魂出竅,是全劇最大的亮點最成功的橋段。
《記憶之城》作為一部抗戰影片,是為數不多的能讓我自發自愿從頭看到尾,并為之感動的警醒之作。一般的抗戰影片大多從軍人或戰爭紀實的角度來詮釋歷史,而記憶之城則是以普通百姓的視角和身份去經歷戰爭的洗禮,更真實的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百姓對待戰爭的態度。
八.《雪豹》
抗日神劇的開端。由:文章/陶飛霏/朱杰/潘泰名/于震/杜玉明/喬鵬樾/吳秀波 等主演。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侵亂者從未停止蠶食中華大地的舉動,反而將貪婪的爪牙伸向了中國的腹地。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
十九路軍的將士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其鋼鐵的意志和精神深深感染了上海的民眾,其中就包括富家子弟周文(文章 飾)。這個正直愛國的青年,不惜以一己之力反抗日本人的欺壓。在此之后,他與家族決裂,化名周衛國進入中央軍校學習。他過硬的素質和出色的資質得到教官和高層的賞識,更獲得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學成歸來的周衛國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里,等待他的將是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考驗。
七.《小兵張嘎》
該片由謝孟偉/杜雨/王莎莎/張一山主演。很多讀者都不理解,憑什么一部劇情不嚴謹、歷史不真實的兒童抗戰片可以壓過《歷史的天空》、《記憶之城》和《雪豹》。如果您是九零后,我敢肯定《小兵張嘎》是您小時候看過最多遍的兒童抗日劇,它已經成為了童年快樂回憶的一部分。其實我們應該以一顆童心去品味它,這部電視劇能帶給青少年兒童歡樂的同時而且還能了解一些歷史。
六.《永不磨滅的番號》
該片由黃海波/王雷/白雨/李健/姚芊羽/倪大紅主演,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鐵蹄肆意踐踏古老的中華大地,敵人所到之處一片焦土,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武義縣民兵隊長李大本事(黃海波 飾),是一個有些狡黠卻一腔熱情與赤誠農家漢子,他打仗時候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時不時又耍點兒小聰明,不過他的隊伍卻在抗擊日寇的戰爭中打出了名氣。在這一過程中,他與對頭孫成海(李健 飾)由對立到合作,與前軍官陳鋒(王雷 飾)惺惺相惜。名頭越來越響,自然引起日寇的高度關注,這些平凡的中國人與敵人的戰爭漸次白熱化,他們也各自經歷著種種生離死別。
絕不是一部洗腦片,越看越有滋味,笑里帶哭,哭里帶笑,有情,有義,有喜,有悲,有感情,有親情,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片子。除了稍有爛尾之外,總體刻畫出了中國人的尊嚴與骨氣。
五.《生死線》又名戰地三部曲
該片由 張譯/廖凡/李晨/楊爍/呂夏/王黎雯/方慧/趙達/劉天佐/羅京民/倪大紅 主演,導演孔笙,編劇蘭曉龍。制作班底不用多說,劇情相對嚴謹,人物刻畫立體,張譯一口變扭的英式中國話演絕了,廖凡影帝的演技可圈可點,大黑牛李晨早前也是有演技的,國軍制服挺帥。看過的人應該不多,強力推薦一下,順帶科普,戰地三部曲是指《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生死線》,都是蘭曉龍的作品。
四.《亮劍》
05年,一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亮劍》橫空出世,可以說對當時的電視劇劇壇掀起了驚天駭浪,
在當時根據央視的收視率顯示,竟然高達10.3,并且在之后的數14年里,被無數次重播。
如此高的口碑,就可以窺見這部電視劇的非凡之處。
而且這部劇最成功的的地方,就是塑造了李云龍,趙剛,楚云飛等一系列經典的影視人物,尤其是三個人物已經成為了熒幕上的經典CP。
三.《戰長沙》
導演孔笙,主演霍建華/楊紫/左小青/任程偉/牛駿峰/高鑫。日軍攻陷武漢后一路南下,長沙危在旦夕。面對突如其來的戰事,城內人心惶惶,不少人攜家帶口南逃西奔。胡家孫女婿薛君山(任程偉 飾)在家人配合下,極力安排胡家最為寵愛的一對龍鳳胎湘湘(楊紫 飾)和小滿(牛駿峰 飾)的退路。湘湘被托咐給留洋歸來的軍人才俊顧清明(霍建華 飾),不料自幼傲氣的湘湘與清明水火不容,薛君山只好另尋人家。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終于在戰火燒到長沙城之前給湘湘定下婚事,算是了卻一塊心病。這時,蔣介石密令焚燒長沙城,因指揮失誤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千年古城毀于一旦,成千上萬人在睡夢中魂斷火魔,其中包括湘湘未婚夫一家。各地英雄兒女紛至踏來,他們要用血肉之軀捍衛這座古老的城市。
之所以把他放到第三位不僅僅是因為劇情嚴謹,立意較新,新在它不只是抗戰片,還是反戰片,這部劇像是一個群演戲,同時本片還兼顧了影視流量,cp戲份多,演員粉絲群體也多,證明了抗戰片不只是我們大老爺們愛看,女粉也愛看有血有肉家國情懷的史詩巨作。
二.《紅色》
主演:陶虹/張魯一/周一圍 。說實話,這部片屬于非主流抗戰片,戰爭場面較少,個人英雄主義終于不用血肉來體現了,戴上了自己的腦子,智商占領了高地,相當不錯的諜戰片(別說潛伏和風箏了各位,我這篇文章的著重點是抗日,并非國共之爭)除了說說劇情推理之外,畫面布局、燈光應用、攝像鏡頭相當考究,精良之作,很多畫面可以直接截屏去當壁紙了。
一.《我的團長我的團》
這才叫抗日劇!盤點中國十大經典抗日影視作品
四十年代的《一江春水向東流》、五十年代的《鐵道游擊隊》、六十代的《戰》、《紫日》等等,這些經典影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是“七七事變”爆發77周年,借此,我們為您盤點十大抗戰影視作品。
首先看一下十大經典抗日電影。
1.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后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忠良在南京險遭敵人槍殺,后又被敵人俘虜,備嘗艱辛。家鄉淪陷后,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鄉村小學的同事婉華加入了游擊隊;老父被敵人吊死;素芬帶著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進難民收容所服務,悉心照管孤兒。
揭秘男星的“干媽”都是誰 四大天王有強人撐腰
韓劇童星萌娃今何在:小千頌伊爆紅 多數已長殘
揭秘tfboys隊長情史和早戀真相 被曝女朋友上高一
《古劍奇譚》大結局:屠蘇魂散別晴雪 巽芳本尊終現身
2.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
電影內容:女學生江玲玉在上海某大學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后,玲玉不顧姨母和表兄周家榮的阻止,毅然參加救亡演劇隊,沿京滬線宣傳抗日。不久,她與同隊青年音樂家高禮彬相愛。抗戰勝利后,玲玉與禮彬成婚。
3.地道戰(1965年)
電影內容:1942年,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當地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鐘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幸免于難。次年初夏,日偽特務冒充武工隊混進莊內刺探情報。
4.鐵道游擊隊(1956年)
電影內容:抗日戰爭時期,一支由劉洪為大隊長、李正為政委的鐵道游擊隊,活躍于山東臨城、棗莊一帶鐵路線上。日本侵略軍小林部隊及其特務隊長岡村視他們為心腹之患,千方百計進行圍剿。不久,抗戰勝利,李正傷愈歸隊,率隊赴臨城阻遏軍隊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殘部投降。
5.平原游擊隊(1955年)
電影內容:1943年秋,為粉碎日本侵略軍“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陰謀,游擊隊隊長李向陽奉命牽制日軍駐守縣城的松井部隊,阻敵進山增援,同時保住李莊的糧食。松井恐老窩有失,被迫撤出李莊急返。最終,李向陽終于全殲松井部隊。
6.戰(1962年)
電影內容: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蕩”,損失慘重。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和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
7.血戰臺兒莊(1986年)
電影內容: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慘案”后,改編了華中方面軍戰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與華北方面軍南北夾攻,合圍徐州,一舉打通津浦線。與此同時,國民政府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也飛抵徐州,部署這一重大戰役。中國守軍堅守20余日,傷亡慘重。最終幾百名日軍傷殘士兵絕望地剖腹自殺,引火自焚。
8.紅高粱(1987年)
電影內容:抗戰初期,“我”奶奶——山東高密縣某村一個美麗的姑娘九兒,被貪財的父親嫁給有麻風病的燒酒坊主李大頭。當花轎經過一片高粱地時,遇上了劫路的土匪,危急時刻,“我”爺爺轎夫余占鰲率眾殺了土匪,救了九兒,經過一番波折,兩人終于成為夫妻。不久,日本侵略軍進了村,激起了村民們強烈的仇恨和反抗情緒。在九兒和余占鰲的帶領下,燒酒坊的伙計們用自制的土槍土炮在高粱地里伏擊日軍的軍車。
9.國歌(1999年)
電影內容: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占領了東三省,大批學生流亡關內。田漢、聶耳正在籌備一部抗日題材的話劇《亂鐘》,此間,他們結識并邀請流亡在滬的東北學生參加演出,不料《亂鐘》的正式開演被“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炮火聲打斷,東北學生齊白山、林雪麗積極投身前線,田漢、聶耳等藝術家在中國的指揮下也奔赴戰場,用電影記錄下抗日軍民的感人畫面。目睹了戰斗的慘烈與悲壯,田漢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他與聶耳決心以創作藝術作品來鼓舞人民抗戰。一部新創作的抗日電影《風云兒女》誕生了,這時突然傳來齊白山和林雪麗犧牲的消息,田漢等人心情悲痛、五內俱焚,激情之下田漢寫下了《風云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10.紫日(2001年)
電影內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東北大興安嶺日軍的一座集中營,日軍對中國勞工開始了大屠殺,青年農民楊玉福也被押上了刑場。劊子手的槍聲正要響起之際,蘇聯紅軍的坦克沖垮了集中營的高墻,救出了集中營里惟一的幸存者楊玉福。蘇聯紅軍的鐵流滾滾向前,他們讓楊玉福和一些紅軍傷員乘坐裝甲車向后方轉移,還派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軍醫娜佳護送。
下面再來看看最值得觀看的十大抗日電視劇
1、一個鬼子都不留
《一個鬼子都不留》,必須是近年抗日劇中的精品,以精心的拍攝,精彩的表演,精致的制作,清理了抗日劇劣片當道的門戶。一部電視劇,有好劇本和好導演,基本就奠定了大半個江山,本劇改編于同名的暢銷小說,導演王濱,是曾執導過口碑大作《大染坊》、《闖關東》的品質大導,主演則是“英雄專業戶”于震等,講述了抗日戰爭事情的一段往事:鬼子偵緝隊長為奪取莊家營子的寶物,以謊言騙血洗莊家營子。幸免于難的殺豬匠莊繼宗與雜耍班主結拜兄弟,潛伏在敵人眼皮底下,靈活巧妙地展開一系列驚魂復仇,莊繼宗最終由一名單純復仇者,成長為為民族而戰的傳奇英雄。
2、《烈火金剛》
《烈火金剛》是有些歷史年代,卻總難被忘記的熱血抗日劇,在二十年前,也算是一部精良的大部頭,且播出之后,引起了全國的轟動,而當年的陣容,在今天看來,無疑奢華的很,申軍誼、趙小銳、宋春麗、李強、葛優、梁天、舒耀、劇雪等等,一網打盡了當年的演技少壯派,無論是申軍誼這樣的銀幕硬漢,還是葛優梁天這樣的嘻哈派,而宋春麗、劇雪則是億萬人的夢中女神,這樣一部匯聚全大牌陣容的抗日劇,想不好看都難。
故事講述1941年,河北平原上發生了著名的五一大掃蕩,日寇數萬人對我根據地實行瘋狂的三光政策,抗日軍民不甘心做亡國奴,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對敵人展開反掃蕩。他們在敵后神出鬼沒,拔據點、燒炮樓、懲漢奸,打得敵人魂飛膽喪,有利配合了主力作戰……
3、《趙尚志》
趙尚志三個字,曾讓侵華日軍聞風喪膽,“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是倭寇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被日偽稱為最頑固的“反滿抗日”分子!當年東北流傳一種說法,叫“南楊北趙”。“南楊”指的是楊靖宇,“北趙”就是趙尚志。他十七歲加入中國,同年就讀黃埔軍校第四期,歷經艱難困苦,抗日決心毫不動搖,即使最后負傷被俘,依然寧死不屈,成為抗日英雄和民族英雄。
1991年拍攝的電視劇《趙尚志》,生動的再現民族英雄趙尚志在1932年至1940年帶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中英勇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的正義之歌。該劇播出后火爆熒屏,除了英雄趙尚志的感召力,也有賴于兩首歌,其一是片尾曲《嫂子頌》,其二是插曲《咱哥》,兩首較以往風格格外迥異的歌曲,將東北的黑土,抗日的英雄進行了最親切的哥哥和嫂子的比喻,再加上李娜的演繹,成為影視歌曲中的經典。
4、《歷史的天空》
《歷史的天空》塑造了一位平民英雄,令觀眾難忘,那就是由張豐毅扮演的姜大牙。本片根據徐貴祥同名小說改編,該書曾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該劇講述凹凸山區藍橋埠鎮村民姜大牙在迎親路上,遭遇日軍轟炸,全村只有他、新娘子韓春云、同鄉陳墨涵和朱預道四人僥幸逃生。在人生選擇上,姜大牙和朱預道想投,卻進了新四軍的隊伍;而陳墨涵和韓春云想投新四軍,卻被抓差。他們的人生境遇從此更改:在司令員楊庭輝的栽培下,姜大牙成長為一名新四軍將領,但是他的劣習卻引來了部分同志的意見,遭受了不少坎坷。與此同時,陳墨涵與韓春云也在軍隊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昔日的同鄉,時敵時友,隨時勢而變……本片刻畫了各位主人公自抗戰至文革長達四十多年的人生際遇,拍攝視角比較新穎,敘事點也比較客觀,一干戲骨的表演,更是為本劇增色不少,成為了抗日題材電視劇中的精品。
5、《夜幕下的哈爾濱》
說起老版的《夜幕下的哈爾濱》,最難忘的當屬由王剛扮演的說書人,在每集的開始,為大家交代前情提要,新穎的形式立刻成為全國電視觀眾關注的焦點,而更偏向于諜戰題材的故事設定,也讓本劇更加精彩和驚險。
故事講述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占我國東北,東北重鎮哈爾濱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情報戰線索繁多錯綜復雜,策反、暗殺、離間、誘降、險象環生,敵我雙方殊死搏殺。武藝高強,身手不凡的哈爾濱市第一中學教師王一民,其是我黨一名地下黨員,他組織著一批愛國人士,在險峻的環境中與日寇展開了多方面艱苦斗爭……在數次交鋒中,我愛國人士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日軍調集兵力在全城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愛國組織受到嚴峻考驗,哈爾濱市第一中學副校長玉旨雄一幫助愛國組織脫離險境?身為本人的玉旨一郎是敵是友?他的目的又是什么?種種謎團使敵我雙方的斗爭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為保存我抗日實力,王一民決定鋌而走險,率部殺出哈爾濱,面對日軍的重重包圍,王一民等人與日軍展開一場斗智斗勇的較量……
6、《雪豹》
作為2010年的新劇,《雪豹》因為有了文章的參演,而顯得有些小清新,但文章也借《雪豹》全面轉型,成為了獨樹一幟的硬派“小男人”。本劇講述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侵亂者從未停止蠶食中華大地的舉動,反而將貪婪的爪牙伸向了中國的腹地。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十九路軍的將士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其鋼鐵的意志和精神深深感染了上海的民眾,其中就包括富家子弟周文(文章飾)。這個正直愛國的青年,不惜以一己之力反抗日本人的欺壓。在此之后,他與家族決裂,化名周衛國進入中央軍校學習。他過硬的素質和出色的資質得到教官和高層的賞識,更獲得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學成歸來的周衛國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里,等待他的將是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考驗……
7、《亮劍》
《亮劍》根據都梁的同名小說《亮劍》改編,被稱為神劇,一定有它當然不讓的道理,其一是表演好,李幼斌演活了獨立團的團長李云龍,而劇情也充滿血性,另觀眾看到欲罷不能,看膩了“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觀眾們顯然對李云龍這種草莽英雄更加喜歡。故事講述129師386旅獨立團的團長李云龍是個敢想敢干,不按規矩辦事的愣頭青,他脾氣火爆,性格直爽,在他的帶領下,整個獨立團也呈現出敢于拼殺的不要命勁頭。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連隊、山崎大隊、山本部隊接連敗下陣來,李云龍名聲大噪,卻也因屢次犯規而遭貶斥。抗日戰爭時期,他與國軍358團團長楚云飛惺惺相惜,卻又不得不在徐蚌會戰時一較高下,最終二人皆負重傷。養病期間,李云龍喜歡上善良可人的護士田雨,兩個革命戰友從此走到一起。在隨后幾十年的日子里,這對夫妻以及他們的親人、戰友共同經歷著這個國家的滄桑巨變……與《歷史的天空》一樣,這同樣是一部宏大的戰爭年代戲。
8、《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編劇蘭曉龍,導演康洪雷嘔心瀝血打造的一部戰爭經典,匯聚了當下國內年輕一代的最強演員隊伍如張譯、段奕宏、張國強、邢佳棟、李晨、曹海濤等,拍得艱苦卓絕,演得同樣艱苦卓絕,以話劇的表現手法,更多的側重于角色的內心展現。故事講述1942年,中緬邊境有座叫禪達的小鎮。時不時受到炮火襲擊的地方,聚集著一群來自的潰兵。這時,師長虞嘯卿出現了,他想利用這群散兵重組川軍團,空降緬甸參加戰爭。但到達戰場的小分隊面對的卻是已成定局的潰敗。最后剩下的孟煩了一行人被逼退到四面楚歌的小屋里。外面是不斷靠近的日本兵,危機的最高點,拯救他們的是自稱團長的龍文章,奇跡地帶領著孟煩了一行人渡過怒江,回到了禪達。等待他們的不是嘉獎,而是看守。而龍文章則被發現根本不是什么團長,而是摘了軍銜自己掛帥的中尉……頗為曲折的故事,能延續看下來的觀眾,會發現本劇的魅力所在。
9、《我的兄弟叫順溜》
《我的兄弟叫順溜》可以視為王寶強的獨角戲,王寶強從《士兵突擊》后,又一次本色出演,但今次所扮演的新四軍小戰士順溜不止“軸”,而是很有靈氣,槍法出神。故事講述順溜在伏擊漢奸司令吳大疤拉時竟打掉了自己六分區司令陳大雷的頭盔。陳大雷賞識百步穿楊的神順溜,與他稱兄道弟,并給順溜起了個新名字叫“陳二雷”。在陳大雷與三營長的提拔下,順溜屢立戰功,并繳獲了日軍的新式槍,成為了軍中手、戰斗英雄和傳奇人物,卻也日益驕橫,不服軍命。但在一次對日軍中將石原的伏擊戰中,順溜為了不打草驚蛇,竟親眼看著自己的姐姐姐夫遇害。順溜尚未復仇,二戰結束,日軍宣布投降。順溜不顧停戰協議,私自前往日俘離港碼頭……
10、《永不磨滅的番號》
《永不磨滅的番號》可以視為黃海波的戰爭戲代表做,區別于前面所盤點的抗戰劇的一本正經,本劇有點搞笑,又有點讓人心潮澎湃,是一部令人難忘的好劇,當然,說其搞笑,絕不爛俗到《舉起手來》之流的下作。《永不磨滅的番號》講述20世紀30年代,的鐵蹄肆意踐踏古老的中華大地,敵人所到之處一片焦土,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由黃海波飾演的武義縣民兵隊長李大本事,是一個有些狡黠卻一腔熱情與赤誠農家漢子,他打仗時候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時不時又耍點兒小聰明,不過他的隊伍卻在抗擊日寇的戰爭中打出了名氣。在這一過程中,他與對頭孫成海由對立到合作,與前軍官陳鋒惺惺相惜。名頭越來越響,自然引起日寇的高度關注,這些平凡的中國人與敵人的戰爭漸次白熱化,他們也各自經歷著種種生離死別。而最令李大本事掛心的,莫過于為自己的部隊爭取到一個光榮的永不磨滅的番號……
中國口碑最高的10部“抗戰劇”,《雪豹》第9,《亮劍》僅排第2
許多觀眾對“抗戰劇”有誤解,他們把“抗戰劇”和“抗日神劇”劃上了等號,覺得看抗戰劇要么是上一堂枯燥的思想課,要么是看一些“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的雷人劇情。
恰恰相反,中國在過去20年里拍了很多經典的抗戰劇,這些劇要么有著深邃的思想深度,要么有著豐富的趣味性,要么有著鮮活的人物,要么有著感人細膩的劇情。
今天皮哥給大家推薦十部豆瓣口碑評分最高的“抗戰劇”,希望大家抽空能看一兩部,消除對國產抗戰劇的偏見。
看看這十部劇,有沒有你喜歡的——
—10—
《中國遠征軍》
2011年丨豆瓣8.0分
國內少見的反映遠征軍抗戰的電視劇力作,全劇大咖云集,黃志忠、張豐毅、柯藍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均有出色發揮。
整部劇籌備了整整5年,講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國際格局發生變化,中美英結成同盟,中國遠征軍奉命進入緬甸。
本劇的主角是韓家三兄妹,長子韓紹功是戴安瀾將軍麾下的一名上校團長,其弟韓紹勛是跟隨孫立人將軍的少尉排長,妹妹韓紹英則是我黨滇西支委的重要成員。
韓家兄弟倆參與了同古戰役、仁安羌戰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見證了中國遠征軍的輝煌歷程。
本劇在云南拍攝,劇中有大量戰爭和爆炸場面,但酷暑和蚊子給了劇組演職人員極大的考驗,拍攝時正值云南雨季,演員在拍攝時經常被石頭絆倒或被樹枝劃傷,主演之一的劉小寧還因此摔傷骨折,劇組等了他整整45天。
同樣是講遠征軍的故事,這部劇在開播前的宣傳語是要超越《我的團長我的團》,看完整部劇能感覺主創的用心,全劇試圖勾勒出滇緬戰爭的全貌,對遠征軍也是采用了主旋律電視劇中正面歌頌的手法來表現,它的開拓意義大于電視劇本身,這也是大家給它打高分的原因。
不過就電視劇本身來說,整部劇過于求全,反而不夠精致了,從情節的設計到人物的塑造都乏善可陳,出演本劇的全都是大咖,但本劇卻沒有成為他們的代表作,而且劇中的細節處理也欠缺嚴謹。
總的來說,《中國遠征軍》雖然差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個檔次,但也是一部難得的勇氣之作。
—9—
《雪豹》
2010年丨豆瓣8.1分
演員文章出事前的代表作品,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在全國大火,之后經常重播,和《仙劍2》、《愛情公寓》是十年前的“輪播三巨頭”。
本劇講述了文章飾演的富家公子哥周文棄筆從戎,改名周衛國,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之后被派往德國學習,期間認識了日本好友竹下俊,中日戰爭爆發后,周衛國回國,和昔日的好友在戰場上成為對手,周衛國經歷了戰友犧牲、未婚妻自殺、南京大屠殺后,北上參加了八路軍,在抗日根據地建立了中國首支特種作戰部隊,與竹下俊的日本特戰隊狹路相逢,最終取得了勝利。
本劇改編自網絡小說《特戰先驅》,看劇就像網絡爽文一樣,主角自帶光環,不斷打怪升級,有觀眾吐槽《雪豹》應該叫《衛國無敵》才對,主角光環太強了。
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主創在寫劇本時花了一番心思,觀眾獲得爽感的同時也不會感覺到劇情太過突兀,還能獲得共鳴,這也是這部劇如此受寵的原因。
演員文章最開始差點和這部劇失之交臂,后來在投資方協調下才出演了本劇,劇中主角周衛國精通英語德語和日語,而文章則全部“真聲”出演,表演上也是火力全開,使得整部劇呈現的氣質和他本人那種龍傲天氣質非常契合。
周衛國這個角色雖然能力值爆表,有些脫離實際,但總的來說也是有血有肉,充滿了一身的橫,不按常理出牌,有點年輕李云龍的意思,受到了觀眾的喜歡。
看完《雪豹》你就會發現,文章或許不是個好父親和好丈夫,但確實是個好演員。
—8—
《民兵葛二蛋》
2012年丨豆瓣8.3分
黃渤拍過的電視劇里最高光的一部,當年在CCTV黃金強檔播出,黃渤不僅貢獻了精彩的表演,還演唱了片尾曲《正道之光》。
這部劇改編自真實故事《“另類民兵”葛二蛋》。
本劇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鬼子屠村后,葛二蛋(黃渤飾)、麥子(高虎飾)和苗子(方慧飾)僥幸逃生,三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葛二蛋加入了八路軍,苗子成為了特務,而麥子投靠日本人成為了漢奸,三人用三種不同的抉擇只為了完成相同的使命:復仇。
黃渤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另類的抗戰英雄,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有點混不吝,但性格直爽,敢為人先,最終走上了一條滄桑正道。
而高虎飾演的麥子和葛二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麥子本性善良,卻陰差陽錯地給偽軍當了,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
這悲劇把抗戰期間小人物的遭遇鑲嵌進了主旋律的敘事中,在抗戰劇中融進了喜劇和懸疑的要素,沒有丑化日軍,不落窠臼。
而方言的應用與細節的雕琢也讓本劇的故事更加接地氣,為抗戰劇的創作提供了全新的模板和方向。
—7—
《四十九日·祭》
2014年丨豆瓣8.4分
本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是《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張嘉益、宋佳、胡歌和黃志堅等一批實力派演員出演。
當年日本人在南京屠城六周,九州悲慟,本劇的故事就是從事發前一周開始講起,一共七周49天。而49天正是中國傳統中人去世后靈魂超度的節點。
電視劇向我們展現了當年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反映了絕境之下閃耀著的人性光輝。
這部劇投資高達1.2億,是一部品質卓越但皮哥不輕易推薦別人看的劇,因為南京大屠殺是所有中國人的痛點,要用46集來回顧這一幕慘劇,許多人承受不住這樣的壓抑。
而且相比于張藝謀的電影版,本劇去掉了風花雪月的修飾,將慘烈的氛圍拍攝得更加真實。
胡歌坦言本劇是他拍過的“最臟的戲”,張可佳因為入戲太深常常做噩夢,張嘉益希望導演能多加一些臟話,因為很多戲演的情緒到了,只有臟話才能代替心中的情感。而宋佳拍這部劇時每天有十幾場哭戲,拍完劇后她休息了8個月才緩過勁兒來。
這部劇提醒我們,南京大屠殺的痛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
—6—
《長沙保衛戰》
2014年丨豆瓣8.6分
本劇故事取材于長沙會戰,編劇是曹禺戲劇文學獎獲得者錢林森,為了寫好劇本,他翻閱了大量長沙會戰的資料,請教了權威專家,最終還原了鐵血將軍薛岳的真實面貌,張豐毅在劇中飾演了薛岳。
本劇堪比一本軍事教科書,用宏大的視角全方位還原了長沙會戰,對戰雙方從外交到諜戰,從糧草輜重到軍事裝備,從地形到氣象,新墻河抵抗、文夕大火、草鞋嶺苦戰、營田爭奪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接踵而來的劇情向觀眾呈現了真實的戰場,把三次會戰的思路講得深入淺出。
看完這部劇你就明白,抗日戰爭是幾百萬軍人靠著嚴明的軍紀和堅定的意志打下來的,它對于重塑觀眾的歷史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5—
《生死線》
2009年丨豆瓣8.7分
著名編劇蘭曉龍寫的“戰爭三部曲”都拍成了電視劇,其中《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可謂家喻戶曉,唯獨第三部曲《生死線》關注度不高。
《生死線》是在《團長》播出半年后于2009年9月與觀眾見面的,由張譯、廖凡、楊爍和李晨主演。
這三部曲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團長》里的龍文章和《生死線》里的龍文章穿著同樣的衣服,而《團長》里的孟煩了手下的那個團就是《士兵突擊》里的鋼七連原型。
《生死線》作為三部曲的收篇為啥沒火起來呢?
原來《生死線》原名叫《戰地三部曲》,全劇故事分為三個篇章:“戰地1938”、“戰地1941”和“戰地1945”。
張譯、廖凡、楊爍、李晨在劇中的角色組成了抗日組織“四道風”,聽起來像個組合的名字。這也是《生死線》失敗的地方。
整部劇就以“四道風”中的四個男子合作和友誼為主線,用三個年代剖面講述了一段平民的抗戰傳奇。
全劇跨度時間長,劇情也是跌宕起伏,制作也很精良,但過分夸大了“四道風”的作用,忽略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使得本劇在前期高能的情況下后期淪為了一部典型的抗日神劇。
不過它的拉胯是相對于《士兵突擊》和《團長》來說的,這部劇本身的質量還是過硬的,豆瓣8.7分就是最好的證明。
—4—
《永不磨滅的番號》
2011年丨豆瓣8.8分
10年后再看這部劇,多少有些唏噓。主演黃海波已經離開了公眾視野,主演王雷空有一身演技也沒有真正大紅大紫。
而劇中的主角也像這些演員的表演一樣,越耀眼,越無名。
本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小縣城,一群走投無路的窮人聚集在李大本事(黃海波飾)身邊,組成了一支雜牌軍隊。
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用戲劇舞臺上“孫臏斗龐涓”、“岳飛大戰金兀術”、“火燒赤壁”的方法智斗日軍,牽制了華北的日軍,掩護了八路主力轉移。隨后他們又用戰打跑了殺奔而來的偽軍。
這樣的草臺班子,卻屢立戰功,先后挫敗了日軍細菌戰的陰謀,打敗了日軍的“治安戰”,擋住了鬼子的精銳之師,粉碎了日軍對八路軍的合圍。
然而,李大本事帶著鄉親們打了很多勝仗,卻遲遲無法贏得一個永不磨滅的番號。
整部劇故事新奇,不可避免多了很多抗日神劇的影子,比如炸飛機、賽貂蟬與親王同歸于盡、混進日軍醫院偷藥等,不過整體的劇情還是經得起推敲的,而且劇中這支九路軍在歷史上也是有真實原型的。
本劇的結尾也是一大淚點,“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把許多人聽哭了。
—3—
《戰長沙》
2014年丨豆瓣9.1分
這部劇看名字血氣方剛,可實際上沒啥大的戰爭場面,主要就講述抗戰中長沙一家人的日常瑣事。
抗戰劇中以小見大的典范,導演用一個家族的抗爭史給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全劇都在說戰爭,可是主題卻是反戰。
整部劇呈現的眾生相十分精彩到位,我們能看到他們的勇敢和怯懦。
德國軍校畢業的軍官,一輩子只打了幾場遭遇戰;智勇雙全的男子剛上戰場就被帶走溫度;胡家無心戀戰,卻在顛沛流離中成為了抗戰英雄家庭。
前半段鋪墊很長,胡家每個角色都刻畫得很深刻,可是到了后半段節奏突然加快,一集死三個,看得人十分戳心。
我們常常也會陷入疑問,如果國家卷入戰爭,我們作為凡人是否有勇氣拿起武器走上戰場,看完這部劇你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2—
《亮劍》
2005年丨豆瓣9.4分
《亮劍》是一代人心中難以逾越的經典。
2005年一經播出就引發收視狂潮,最高收視率達到了13.7%,壓過了《武林外傳》成為當年的收視冠軍。
16年過去了,它在人們的心中地位仍然不倒,全劇除了曲折的劇情、鮮活的人物,還誕生了無數臺詞金句和梗,是網友心中的表情包資源庫和金句批發商。
很多90后甚至是00后還在網上反復刷著這部劇,劇中很多橋段大家都已經爛熟于心,去年到今年,本劇的豆瓣評分從9.3分漲到了9.4分,這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神劇。
過去的英雄人物都是唇紅齒白式的高大上人物,李幼斌成功飾演了一個帶著匪氣的另類英雄,這也深刻影響了之后的影視劇創作,我們現在看到的主角幾乎都帶一些無傷大雅的弱點,這樣人物更加真實鮮活,這基本是都是從李云龍這個角色中得到的靈感。
不過一味的模仿也會誤入歧途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亮劍3:雷霆戰將》這樣的電視劇就是東施效顰,讓抗日戰士抹發膠住別墅,惹了眾怒。
就是為了痞帥而痞帥,就像小孩模仿大人說話一樣,看了讓人想笑。
《亮劍》中的李云龍率性而為,后面抗戰劇里的另類英雄是拙劣的模仿,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亮劍》的經典不可復制,這是一部寶藏劇。
—1—
《我的團長我的團》
2009年丨豆瓣9.5分
《士兵突擊》火了之后,原班人馬集結拍攝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其中王寶強因為拍攝《我的兄弟叫順溜》錯過了這部劇的拍攝,只是在劇中友情客串了兩集,結果播出時全都被刪減掉了。
相比《士兵突擊》的正能量,《團長》色調昏暗,節奏緩慢,臺詞晦澀,精神萎靡,觀眾看得很不得勁兒,《團長》在首播撲街后再也沒在電視上重播過。
多年后互聯網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觀眾在網上看到了這部劇才給它重新翻案。
最經典的評價是:《團長》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說它是中國版《兄弟連》那是抬舉了《兄弟連》。
其實《士兵突擊》和《團長》是風格完全不同的兩部劇,觀眾帶著看《士兵突擊2》的心態看這部劇自然會大失所望。
本劇講述的是中國遠征軍的故事,呈現的是真實殘酷的歷史,它的題材注定了它的曲高和寡。
導演康洪雷和蘭曉龍是去了云南烈士墓園,了解了遠征軍的故事,兩人當場落淚,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拍攝的這部劇。
張譯讀完了劇本痛哭到凌晨六點,段奕宏在拍完劇后常對著劇照流淚,張國強在十年后回到拍攝地,給遠征軍的墓碑上灑了48瓶白酒。
而在拍攝時,劇組也歷經各種困難,煙火組組長被彈片炸穿胸膛不幸去世,拍一場戲時橋梁坍塌,數十名群眾演員受傷,劇組一度散伙,是導演康洪雷含淚給大家三鞠躬保住了這部戲。
《團長》就是戴著雙重鐐銬出現在電視熒屏上的,觀眾很難第一時間領略到這部劇的真正風采。
不過就像陳年酒一樣,初嘗味道因人而異,放幾年再嘗就很香,這幾年隨著彈幕文化流行起來,許多人一邊看這部劇一邊在彈幕里交流這部劇的精妙,使得《團長》的內涵被大家逐漸接受,這部劇的口碑也逐漸好了起來。
豆瓣評分達到了9.5分超過了《士兵突擊》的9.4分,成為了評分最高的國產戰爭劇,如今10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一部劇能和它在思想深度上相媲美。
好了,以上就是十部經典的抗戰劇,希望大家能在百忙之中看一看國產抗戰劇,接受一次真正的精神洗禮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