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聊齋電視劇-86聊齋電視劇央視版
從小就喜歡《聊齋志異》!那個時候,很喜歡神話劇,比如《西游記》、《濟公》、《八仙過海》、《封神榜》等等,《聊齋志異》當然也在其中。
小時候看《聊齋》,簡直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的故事太精彩了;恨它,是因為它的很多故事都不是正常人類,確切地說,就是一些花妖山鬼、甚至成精的狐貍、陰曹地府的之類,簡直不要太恐怖。很多故事至今想來都還是陰影!
但是即便它有這么多的問題,還是阻擋不住我對這部電視劇的喜愛。我最喜愛的,就是這一部1986年的《聊齋》!
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
這部劇是由當年的福建電視臺拍攝的,當時可謂是大制作。集合了著名導演謝晉、王扶林和陳家林。演員陣容也是相當豪華:何晴、陳紅、瞿穎、茹萍、高建華、何政軍、高宏亮、馬廣儒、徐少華、達式常等等后來的明星大腕!制作水準也是相當高了,服化道全體在線,每一個妝容、每一個發型,都是精益求精,把那種古典韻味發揮到了極致!同時,把演員的古典氣質也塑造得恰到好處。
電視劇有長長的70集,故事短的就一集,故事長的就分為上下兩集。因為《聊齋志異》就是一本文言短篇小說集,總共收錄了將近500個故事。所以在拍攝電視劇的時候,就拍成單元劇了。每個故事都是獨立成篇的,這樣就很好!《聊齋志異》就得這樣拍。如果拍成電視連續劇,就麻煩了,觀眾看的時候還得研究一下到哪里分段落,太費勁了!所以當時的電視劇標題就是《聊齋電視系列片》,而不叫電視連續劇,就是這個原因!
有人會問了,70集的篇幅,得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啊!是的,觀眾考慮的同時也是福建臺的領導們考慮的,考慮到資金太大,一時半會又湊不齊那么多錢,于是,有人就提議邊拍邊播,這樣有個好處就是:一方面試試觀眾們的反應,喜歡不喜歡;另一方面,如果觀眾喜歡,收視率高,就可以回籠資金了。用上一個故事的資金養下一個故事。實踐證明,這個劇一播出,立刻引來萬人空巷,大家都爭著搶著看《聊齋》,《聊齋》成功了。
阿寶
于是,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就出爐了,《魯公女》、《錢雨》、《辛十四娘》、《賈奉雉》、《八大王》、《地府娘娘》、《花仙情緣》、《鸚鵡情緣》、《梅女》、《竇女》、《喬女》等等等等。有跟水鬼交朋友的漁夫,有為了知己甘愿奉獻自己生命的喬女,有被渣男拋棄的竇女,還有富有犧牲精神的花姑子。果真是片頭曲上唱的“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人心多么陰暗,但是對比那些鬼魂、成精的狐貍和,作為一個壞人,還有臉活著嗎?
花姑子
我把《聊齋志異》小說從頭至尾閱讀了一遍,五十萬字的書,我硬是讀了三個月,因為文言文太難讀了!讀的過程中,我沒有用字典詞典等輔助工具,全憑這么多年的文言文功底,還好,基本讀下來了。很多人,沒有這個文言文基礎,要想看懂原著小說,簡直比登天還難!對于他們來說,要想了解這部經典名著,最好的就是看電視了。86版《聊齋》就是個很好的工具!
但是很遺憾的是,最后福建臺的領導換人了,這一個立項的電視系列片,也就到70集戛然而止了!于是,很多知名度很高的篇目像《畫皮》、《聶小倩》就都沒有拍攝。可能在前期,領導們想著按部就班地來,這些篇章都會拍攝的,可最終,計劃趕不上變化,很多沒有來得及制作的篇章都成了無法彌補的錯過!
鴉頭
說起劇里的俊男美女,個個都是容顏不俗的。而且那個年代的計劃經濟,沒有后來的一切向錢看,演員工資就那么高,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做藝術,所以才出得來精品。說到底,還是要感謝那個年代!
美女如云
限于篇幅,就不能對于每一個故事都詳細介紹了。也不對故事做討厭的劇透。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自可以上網去搜索觀看。
古典故事,要的還是古典氣質,太魔幻、太現代,都會破壞那種韻味!現在的很多《聊齋》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要么古韻全無,要么搞成武俠劇,都是失去了原著那種獨特的味道的!所以,比較來比較去,我還是覺得86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