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法務-房產法務待遇怎么樣
今天我們聊聊地產法務。
01
地產法務在地產行里算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崗位,從業人數和討論熱度都沒有其它崗位高。
我曾經問過一位法務朋友,我說你們學律師的,執業證書也拿了,為什么不去做律師,要來房企做法務呢?
她給我的回答很簡單:一是累,二是穩定。
律師在職業前幾年比較辛苦,而后期則需要有比較好的資源,才可以順暢地在這個行業發展下去,不穩定性比較高。
我想想也對,來公司確實穩定一些,沒有太大業績壓力。
她給我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資高。
房地產、互聯網、金融三個行業的法務是工資最高的。
在頂峰期,地產公司的地區法務負責人稅前可以拿到百萬,雖然現在行情不好差了一大截,但相比其它行業還是要好很多。
互聯網法務,我一位學弟去年畢業的時候去了華為做法務,當時的工資是稅前22.5W,在這個經濟形式下我覺得很不錯了。
金融行業法務,我曾經有一個同學一畢業就去了南京頭部券商,當時給的工資是一萬多,那可是10年前了,也是非常不錯的薪資。
02
今天為什么想聊這個話題,因為我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這兩年地產行業波動比較大,各個崗位都在降薪裁員,但是對于法務崗好像影響卻很小?
公司效益降低,晉升名額減少,漲薪幅度降低,這些確實不可避免。
但是裁員優化的話,一般都是投資、營銷、工程這些業務部門比較普遍,而法務被優化的概率很低。
這是什么原因呢?
因為在行業形勢不好的時候,很多項目都會出現糾紛,而這些糾紛都需要法務來處理。
比如合作糾紛、業主群訴、總包糾紛、供應商糾紛等等...
行情好的時候糾紛還沒這么多,行情差的時候糾紛反倒呈倍數增加了。
反倒越是這個時候,對法務的需求越大。
此外,在央企做法務比在民企做法務受行業的波動影響要小一些。
對于央企而言,大部分項目都是自己獨立操盤的,通常不會有太大的資金問題。
少部分項目才是合作項目,即使這種情況,基本也是央企大股東,民企小股東。
而這次行業波動受影響的大多是民企,因為合作少,受影響的范圍自然少。
03
就在上周,我一位在中海的法務朋友離職了,準備回去做律師。
但根據我了解,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
因為做律師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授薪律師。
專門做房地產的團隊通常都是一些紅圈所或者精品所的大團隊。
在這些專門做房地產的團隊里面,如果一個地產法務加入的話,工作內容大概率和法務工作重合,感覺像是換個地方做法務。
而律所的工資和一些頭部房企的同年級法務工資不會有質的區別,但是工作量卻又顯著的提升。
因此,個人猜測很少人會考慮做授薪律師。
第二種就是獨立律師。
這就是我上面朋友準備去做的,這種相比第一種選擇的人會多一些。
但是獨立律師頭一兩年經濟上壓力可能會比較大。
一般比較適合那些家庭經濟收入比較穩定,有些積蓄的朋友。
04
地產法務就算是跳槽,也還是留在地產行業多一些,轉領域的情況是比較小的。
我找朋友咨詢過一些朝陽行業的薪酬(比如新能源),但都沒有特別高。
目前在法務領域,還是金融、房地產、互聯網這三個行業會比較高一些。
此外,因為行業之間都有壁壘,你去到一個新領域的話,也不知道業務重點在哪里。
因此,轉領域的法務由于經驗轉換的問題,肯定會有降薪的情況。
至于在房企的法務崗轉為業務崗的問題,我沒聽說過太多人進行這樣的轉換。
我有認識的一位粉絲朋友,從法務部門轉到客戶關系部門(處理和客戶的關系,比如負責和業主談判)。
但客戶關系部門和法務的關系還算是比較密切的,法務的經歷可以更好幫助他進行談判。
如果是轉型到其他純業務部門(比如工程部、營銷部等),我還沒有聽說過有轉崗的人。
我個人認為轉崗的可能性也不高,因為職業技能沒有太多通用的地方。
05
最后,總結一下:
如果你是一名地產法務,工作前五年,最好先待著不動。
五年后,待家庭、收入也基本穩定了,可以再考慮做獨立律師。
你對法務的職業規劃有什么建議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