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產稅-日本房產稅每年都要交嗎
房產稅提了多年,至今未啟動,在大家心中始終是個雷。房產稅應該算是炒房的終結者,一旦征收,炒房將不復存在,房子真正回到“房住不炒”,居住屬性。雖然還沒征收,但是也嚇跑了很多炒房客。房產稅為何遲遲不推行?而且還多年反復、多次提及。是不知道怎么征收嗎?
其實,房產稅開征,目前是萬事俱備,只等時機。國家多次提到,要實現產業轉型,產業升級,短短的幾個字,包羅萬象,困難重重。房地產涉及面太廣,根深蒂固,想徹底擺脫談何容易。太急了容易出問題,慢了影響其他產業、科技發展,導致國際競爭力下降。房產稅今后要開征,這點已經是確定的了,現在都在等時機,這個階段最難熬。
我認為,首先肯定一點,前提是必須要全國經濟穩定上升,并且找到了新的增長點,這個或多個增長點加起來,能夠基本對沖征收房產稅后,導致地產發展受限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國的房產稅征收標準會怎樣制定?根據大家的做事慣例,在制定政策之前,肯定要借鑒其他國家或地方的經驗,取長補短。對于我國來說,日本,無疑是最好的借鑒對象。因為是鄰國,老祖宗也都是一個,而且日本是發達國家,兩國之間來往頻繁。這次疫情,對兩國的關系,更是改善了很多。
說到這里,大家很想了解日本的房產稅是如何征收的?讓我們來看看。簡單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購入不動產時,要根據固定資產的交易價格一次性繳納約4%的交易稅(自用住房較低,為3%);
2)到政府部門登記備案要繳納登記稅(一次性);
3)不動產交易時要繳納印花稅(一次性);
4)遺產稅和贈與稅,最高達到55%(一次性);
5)固定資產稅(每年交)為市值的1.4%;
6)當出讓不動產時,不滿5年的,需繳納的所得稅和居民稅分別為30%和9%,超過5年,則為15%和5%。
主要是后面兩項,也就是我們說的房產稅了,這個幅度可不小。如果我們借鑒這個標準,以北京為例,全市平均房價約7萬每平米,100平米的房子市值700萬,按照日本的標準,每年繳納市值的1.4%,就是9.8萬/年,其他二三四線城市,100萬的房子,每年繳納1.4萬,無論大小城市,總體和房租相當。顯然,這個標準也很適合中國,中國會借鑒日本這個房產稅標準嗎?
如果在東京購買一套5000萬日元(約338萬RMB)的房產,獲得房屋及其所占土地的所有權,加上中介費、不動產購置稅及印花稅等,購房人需支付的款項實際約為5 229萬日元(353.4萬元RMB)。其中,購置稅占房款的4.58%,不動產稅占1.4%,市政建設稅占0.3%。對于不動產稅和市政建設稅,每年征收一次,每3年對房產進行一次重新評估,對土地、建筑物等都要征稅。購房者在買房后每年繳納的額度總共為重估價的1.7%,對一般收入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了。
很多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房子結構和我們差別比較大。3層以下的小樓一般都是木質結構,折舊非常快,20幾年以后基本就沒有價值了。如果是公寓,相對會好一些。日本的房子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防地震,所以牢固度不如中國混泥土結構的。需要經常維修,通常10年需要大修一次。如果房齡在30-50年的,多數會考慮拆除重建。日本這種獨棟小樓,房齡超過30年的,基本沒有人購買。即便遇到購買的,也是主要買這塊地皮,然后拆除重建。在日本郊區,建好一座小樓,總費用大約在70萬RMB就差不多了。?
把日本的房產折算一下,也按照70年產權和中國的房子比較一下,日本永久產權的房子70年后,其實已經多付出了50%以上的成本。由此可見,房產稅對樓市的影響很大。
總結,日本“房產稅”收這么高,中國會借鑒嗎?3年后,如果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后,大概率就會開征,實施后,一“稅”解千愁,也不同每年出臺各種樓市調控政策了,讓樓市真正意義上回歸了居住屬性。有錢,任意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