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性房產-投資性房地產是固定資產嗎
12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在哈爾濱市組織召開了《哈爾濱老舊小區改造綜合解決方案》課題研究成果專家論證會。(中國房地產報)
|DK點評| 通常來講,老舊小區改造就是把外墻粉刷一下。更有作為的政府就把里面的結構也改一改,本來衛生間是在走道上的,現在把衛生間重新規劃一下,納入到室內。
如果僅僅只對老舊小區做一些改造,這個費用就變成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負擔;如果要實現資金平衡,需要引進社會資本。不提高容積率,不另外創造出價值,社會資本是不會進來的。
簡單講就是,能把樓建得更高,讓它有創造價值的空間、有利潤,地產商才愿意來做,不然就是做慈善。企業或許也會愿意,但是做慈善是解決不了長遠問題的。讓地產商進來提高容積率,蓋出更多的可售空間,那就是房地產,政府不太喜歡,會嚴防死守。
所以老舊小區的改造就陷入了這樣一個悖論:光是改造,增加負擔;如果進行增量空間的改造,又變成了房地產——很讓人為難。
任何事情都沒那么簡單。當然,我們期待能創造出更好的方式,真的像住建部專家們所說的那樣“變獨唱為大合唱”。
12月6日消息,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占比超過48%,合計持有市值達13340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均值也不斷攀升。
2003年之前,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寥寥無幾。當年8月,國務院“18號文件”將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非房地產的上市公司開始響應號召加入了“炒房軍團”,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快速增長。
|DK點評| 這是大家對房地產的敵意,這種稿子不僅是現在,過去你肯定也經常能看到。
有些上市公司業績不好,賣幾套房子,然后就產生了利潤。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肯定不是主流現象。如果把這樣一個非主流的現象,歸到“A股1800多家公司持有13000多億的投資性房地產”身上,就更讓人誤解了。
什么叫投資性房產?比如說這家公司是制造業上市公司,它擁有的工廠;或者商業公司有商場,然后它還買了寫字樓。房地產本身是百業之母,沒有房地產,你在哪一個空間開展生產活動?
所以很簡單粗暴地把13000多億的投資性房地產直接歸納為他們在炒房,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報道,這是故意用對房地產的敵意誤導人。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故意,如果不是故意,就是無知。
12月11日,大摩發表報告,受惠政策和信貸兩大推動力,預計內房股2020年表現將強于恒生指數。報告同時指出,中國證監會上周批準兩家地產商H股發行計劃,釋放的積極信號意味明年房地產政策基調將更溫和。(觀點地產網)
|DK點評| 這份報告講的是內房企信貸緊縮正在通過多渠道得到緩解。什么叫內房企?就是中國內地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房企。
我們知道此前,特別是下半年,房地產企業貸款面臨的監管非常嚴格。大摩的報告提到,中證監批準了兩家H股的發行計劃,并稱內房信貸緊縮正在通過多渠道緩解,境內發債和資產支持證券(ABS)的通道現在都已經重新啟動。
所以從最敏感的資金面來看,相對一點點的寬松,現在正在打開一扇小小的門,讓一部分陽光慢慢地透射進來。這個真實的市場反應是不容爭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