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證附圖-房產證附圖解讀
楚天都市報6月23日訊(記者滿達)11年前買下一套雙層復式樓,直到一年前才發現產權證平面圖上,戶型被粗線標出的部分,竟有一個陽臺成了鄰居家的地盤。家住洪山區文薈街學府林居的王先生很是疑惑;“莫非本該屬于我的陽臺被開發商偷偷送給了鄰居?”23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陪同王先生走訪開發商和房管部門發現,原來這個陽臺本就不屬于王先生,平面圖上的粗線標錯了。
產權證平面圖上多出一個陽臺
王先生介紹,2009年他在學府林居三期9號樓買了一套復式房。這套復式房結構有些特殊,18樓是客廳,面積較小;19樓有兩間臥室,面積較大。購房合同顯示,房屋的建筑面積為73.43平方米,套內面積為52.6平方米。
“房屋面積不大,但也算是有個兩室一廳,跟買房時的樣板間也差不多。”王先生說,他后來就裝修入住了。整個單元樓,和他家一樣戶型的房子還有9套。直到去年下半年,樓下同一戶型的鄰居找到他,說這個戶型的平面圖跟房屋的實際結構不一樣。平面圖上,第二層左上角有一處陽臺,也被黑線加粗,但這部分面積被墻隔開了,實際上是鄰居在使用。原來,這位鄰居去辦過不動產證,意外發現產權證平面圖與實際戶型不一樣的地方。
“如果這部分面積屬于我們戶型,那豈不是被送給了鄰居?”王先生說,自己雖然還沒辦不動產證,但購房后從開發商那里拿到了一份房產權證附圖,上面蓋著洪山區房管局測繪隊的印章。楚天都市報記者看到,在這份平面圖上,王先生家兩層的戶型結構都被黑線加粗。其中,第二層最左側有一處長3米,寬2.9米的接近正方形的區域,標的是虛線。意味著這里是陽臺,算一半面積,為4.35平米。而記者在王先生家看到,這部分面積被墻隔開,不屬于王先生家。而王先生所持的購房合同,也附有一張分戶平面圖,上面有該樓各戶型的結構圖,但王先生家的戶型,并沒有用粗線標注。
王先生說,他們一共有10戶業主都是這種情況,去年也找過開發商,但后來也沒有回復。“如果我的房子要賣,買家問我這部分面積去哪了,我怎么回答?”王先生說。
平面圖上的粗線標錯了
購房合同顯示,該樓盤的開發商為武漢寶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3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陪同王先生來到該公司。負責對接該樓盤的工作人員仔細查看產權證平面圖后稱,應該是平面圖的粗線畫錯了。記者根據圖紙上的數據核算,如果不計入那塊接近正方形的陽臺面積,王先生家的套內面積確實是52.6平方米,和購房合同上的數據一致。也就是說,被劃入王先生家戶型的那塊接近正方形的陽臺區域,并不在王先生的套內面積內。
記者隨后又陪同王先生來到洪山區房管局測繪隊,相關負責人初步查看對比平面圖和數據后,說可能是線畫錯了。他讓工作人員復印了王先生的購房合同等資料,稱還會進一步核實,再告知王先生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