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房產,梁海房產怎么樣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中國的房地產公司,前幾年都混的風生水起,房企頭賺的盆滿缽滿;
可是,風總是被雨吹走的!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的政策收緊,房地產不再是高光行業。大的房企公司深陷泥潭,難以脫身。一些小型房地產公司面臨重新洗牌的風險。
“地王背后是一部血淚史。”隨著行業環境的趨緊,在接連暴雷后房企之后,“地王”的制造者榮信正在從神壇上跌落,秒殺所有人。
最近融信充斥著債務違約、金融危機等...
一個又一個1000億房企官方宣告雷霆!
以前扔幾百億拿地,現在1.88億都拿不起。曾經風光無限,如今卻讓投資人在風中凌亂。
榮信創始人歐宗宏,千億房企掌舵者,斜刺里殺出的地產黑馬,中國單價“地王”制造者。如今,他是房企“暴雷”名單中的一員。
7月10日晚間,融信中國披露一則內幕消息稱,旗下公司有兩筆美元債務到期,未能支付相關款項,官方宣布雷霆萬鈞。
具體來說,一張是2023年6月到期的8.1%優先票據,今年6月9日到期應支付利息1279.8萬美元。企業未能在30天寬限期內付款;另一張票據是2023年12月到期的7.35%優先票據。今年6月15日,應付利息金額為1506.75萬美元,也未能在30天寬限期內支付。
融中國表示,雖然公司已盡力減少各種不利因素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但由于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較長,集團經營和財務狀況受到了較大影響,未來償債能力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融信中國近期宣布了兩只債券的展期。
7月4日,融信(福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經債券持有人大會表決,“19融信01”、“19融信02”展期。計劃在回售日先支付兩期債券的利息,之后第9、10、11個月支付本金的5%,第12個月支付剩余的85%。
據悉,自6月中旬以來,融信一直在尋求債券持有人的支持,希望包括中國四大銀行之一和兩家國有信托公司在內的大型債券持有人只回購15%的債券,以避免這兩只債券因為資金短缺而正式展期。然而,大多數持有人最終決定行使回售權。
為此次擴建融資是一個“艱難而正確的決定”。在行業流動性持續緊張的情況下,房企必須在處理到期債務和穩健經營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走出寒冬。
近年來,房企雷爆屢見不鮮,但融信中國的違約有些出乎意料。
按理說,融信中國的償債高峰是在2023年,而在2021年年報中,明確表示:“截至2022年2月底,本集團已償還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全部優先票據”。現在違約的兩張高級票據后來怎么樣了?
根據其5月30日發布的2021年年報,2021年,公司全年合同銷售額約為1555.2億元,同比微漲0.22%;歸母凈利潤約12.95億元,同比下降46.66%;毛利率為10.90%,同比下降0.91%;資產負債率約為78.70%。
受多種因素影響,融信中國今年的合同銷售額大幅下降。
公司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合同銷售總額約387億元,同比下降53%。6月份,其合同銷售額約為91.02億元,同比下降38.7%(未經審計的經營數據)。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房企銷售業績統計,融信集團1-7月銷售額為479.1億元,當月排名第23位,同比下降51.5%。
在美元債務利息支付逾期之前,融信上半年通過轉讓資產加速回籠資金。
今年1月,融信中國退出了此前持有項目公司50%股權的杭州雅網居的項目公司。一個月后,融信中國以4.21億元的價格將間接非全資子公司寧波梁海地產55%的股權出售給浙江北澤集團。出售這兩項資產的收益被用來償還銀行貸款。
雖然之前沒有直接躺平,繼續很努力地還債,但是融信還是違約了...
而且,早在美元債違約之前,融信中國就已經有多只國內公司債違約,本金總額超過20億元。同時公司有多個商票逾期。
截至2022年6月30日,融信中國在上交所逾期名單中有5個商票條目,金額從幾十萬到幾千萬不等。
根據融信中國的公告,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公司已清償公開債券及各類有息債務及相關利息近300億元。
目前,融信中國有6只美元債券,總金額22.45億美元,約占150億元人民幣。3個月后,融信將有6.88億美元的債券本金到期,這無疑是更大的考驗。
毫無疑問,融信的老板歐宗宏將面臨一個很大的坎!
榮信漲得快,跌得也赫然,因為“地王”,也因為“地王”的沒落。這個莆田商人,在跌宕起伏的地產浪潮中,寫下了一部“地王血淚史”。
據融信集團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于2003年,總部位于上海。公開資料顯示,融信集團成立于2003年,總部位于上海,2016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
截至2021年末,公司注冊資本為40.25億元,由福州一恒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持有,實際控制人歐宗宏通過歐氏家族信托間接持有公司66.69%的股份,實際控制公司。
作為福建房企的龍頭,融信在2015-2017年瘋狂拿地,被業界戲稱為“王迪收割機”。
隨著瘋狂的拿地,其銷售額也迅速攀升,從2015年早期的100億躍升至2018年的1218億,成為新的“千億黑馬”。
但近年來,融信中國“地王后遺癥”顯現,高拿地、高負債的風險開始釋放。超高的土地收儲成本大大壓縮了項目的利潤空間。
2021年的房企銷售額排名根據嘉里的統計,融信股權銷售額占比僅為64.7%。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實上,1000億房企的融信現在已經四面楚歌,金融危機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影響到很多樓盤。
通過融信中國的經營性債務規模和可變現資產發現,其2021年末的資金缺口約為577億元,今年可能需要達到40%以上才能更好地應對債務危機。
可以預見,未來半年,融信的資金鏈將承受沉重壓力!
眾所周知,土地行業的日子不好過。誰知道“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時候來?
隨著調控政策的曠日持久,過去幾年每年都有幾百所中小學以房企的速度倒下,到了去年,逐漸蔓延到恒大、陽光城、藍光、奧園,行業無疑已經進入寒冬。
一直以來,交房質量引發的各種問題讓開發商被卷入信任危機的漩渦。現在開發商一個接一個的暴雷,甚至連續的項目停工,都在不斷挑戰廣大購房者的底線。
好在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各地樓市利好信息頻出,旨在幫助已經瘋掉的房企人群走出困境,給購房者一個滿意、安心的家。但期房能否順利交付,開發商能否“活下去”,還是要看房企本身;
現在任何房企的公司都不要對自己的融資能力過于樂觀。“斷臂求生,認真履行契約精神”,扎實的銷售回款和處理手中優質資產的資金回籠,才是度過當前行業嚴冬的最好辦法。
那么在最近房地產市場雷聲大雨點小的背景下,你覺得之前的千億房企融資信能撐得住嗎?
關注我,了解商票拒付的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