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局掛牌、房子掛牌什么意思
房地產經紀從業人員實行實名掛牌上崗
記者 于佳霖 通訊員 謝晨雨
為進一步規范和提升房地產經紀行業人員的從業水平,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近日,乳山市住建局在銀灘開展房地產經紀從業人員執業證登記領取工作。
實名執業證是房地產經紀從業人員從事房地產經紀活動的有效證件,實行全市統一樣式,統一從業編號。工作牌信息含個人信息、從業機構信息、二維碼信息查詢功能等。購房者可通過掃碼了解中介從業人員及所屬的經紀機構資質情況、信用評價、掛牌房源等信息,有利于營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保障購房交易安全。
據了解,乳山市住建局在前期向各房地產經紀服務機構下發通知,對從業人員的經紀職業證書、任職經紀機構勞動合同等進行平臺信息錄入和校對審核工作,保障其真實性和合法性。
本次房產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實名制登記掛牌上崗工作首先從銀灘區域進行推廣,目前已經有300多位從業人員完成了實名制登記掛牌上崗工作。下一步,乳山市住建局將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通過實名制登記掛牌上崗工作,加強乳山市房地產中介市場管理,進一步促進乳山市房地產中介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百億資金投向城市更新,“住建局”更名“住更局”,房產市場迎來新信號
紅星資本局6月28日消息,截至6月25日,湖北全省17個地市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均更名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名稱改變背后不但反映了政府職能變化,更反映了城市發展的新趨勢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城市更新”一詞在2021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住建部在多個文件中也明確了城市更新的“底線”是堅持“留改拆”并舉。
多位業內專家告訴紅星資本局,存量房屋改造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而“城市更新”也將啟發后續各地房管部門的業務規劃。
資料配圖 圖據視覺中國
更名背后應對市場需求變化
據湖北日報報道,湖北恩施州、十堰市、襄陽市、仙桃市、神農架林區等地的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已先后完成掛牌,這些新掛牌的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均由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更名而來。此外,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荊州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黃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網站目前均已公開亮相。
“城市更新”寫入機構名,職能上有哪些變化?以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為例,今年5月,武漢人大發布的《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市政府機構改革情況的報告》提到,新組建的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負責做好房屋建設管理和住房保障、房地產市場、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統籌協調城市更新實施工作。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劃入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職責;劃入市城鄉建設局城市道路、橋梁隧道、軌道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職責。
其主要職責中也寫到負責統籌城市更新工作。具體包括:組織編制全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和年度安排并監督實施;組織研究全市城市更新重大問題,擬訂全市城市更新重大政策;牽頭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市城市更新的組織實施等等。
更早之前,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2022年9月發布的《湖北省城市更新工作指引(試行)》提出,建立城市更新統籌工作機制,建議各地市政府明確城市更新主管部門。
城市更新局的成立背后反映的是什么?住建部專業期刊《城市開發》專家作者、產業經濟專家黃昇對紅星資本局表示,從“住房和城鄉建設”到“住房和城市更新”,這一變化體現了政策導向從大規模的新建開發轉向更加注重城市更新和現有房屋的改善。這種轉變更側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品質提升和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而這一轉變符合當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即城市已經進入存量優化和品質提升的階段。
“名稱變更表明相關政策開始更加關注城市更新和存量房屋改造。”黃昇說,這種更名不僅體現了政策導向的轉變,也反映了城市發展的新趨勢和市場需求的變化。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紅星資本局表示,更名變化背后意味著職能變化,也是應對市場形勢發生的調整。“從過去傳統住房為主,到現在城市更新,實際上是體現了整個市場需求在發生變化。這對各地房管部門后續的業務職能新規劃也是有啟發的。”
財政出手百億投向城市更新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這也是“城市更新”一詞首次出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里,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2021年,住建部公布了北京、廈門、景德鎮等21個城市(區)作為首批城市更新試點。21個試點涵蓋一、二、三線城市,其中,有國家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傳統工業型城市等多種類型。
試點通知中提到,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開展既有建筑調查評估,建立存量資源統籌協調機制。
這些關鍵詞在去年7月住建部發布的通知中也出現過,明確了“城市更新底線要求”,是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
此前,多個城市曾針對城市更新發布相關條例。2021年3月22日,《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公布;2021年7月7日,《廣州市城市更新條例(征求意見稿)》發布;2021年8月31日,《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于2021年9月1日起實施。
最近一次有關“城市更新”備受外界關注的是,中央財政直接出手撥款超百億,真金白銀投向“城市更新”。
5月,財政部、住建部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24年起,中央財政創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開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點支持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首批評選15個示范城市,重點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大城市傾斜。其中:東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8億元,中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10億元,西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12億元,直轄市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12億元。
5月底,2024年城市更新行動評審結果出爐,首批擬支持的15個城市為:石家莊、太原、沈陽、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島、武漢、東莞、重慶、成都、西安。
并且提到補貼具體投向,分別是城市地下管道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建設、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老舊片區更新改造這四大重點工作。
在多項政策和資金的直接支持下,全國的城市更新正在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還會復制推廣到全國更多的大中城市,也會有第二、第三批城市得到財政支持。
存量房市場將成重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湖北多地住建局更名為‘住更局’可能是一個趨勢的開始。”黃昇認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更新和存量房屋改造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
而這種轉變是否會成為全國范圍內的普遍趨勢,還需要觀察其他地區的改革情況。
對于房地產行業,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受訪專家都認為,存量房市場將是接下來的重點方向。
黃昇認為,在城市更新的推動下,房地產行業將更加注重存量市場的開發和運營,“包括老舊小區的改造、城市更新項目等。開發商需要調整業務模式和經營策略,以適應城市更新和存量改造的市場需求。政府也將加大對城市更新和存量房屋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相關項目的實施。”
嚴躍進則認為,進入存量市場之后,拆跟建肯定還會存在,但與增量市場有著本質區別。而城市更新對超大城市跟特大城市的房地產開發,會更具有積極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存量房屋改造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可能會更加關注舊建筑和已有設施的改造和升級。”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告訴紅星資本局。
張新原認為,城市更新局的出現和名稱的變更表明政府和業界正在加大對城市更新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這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將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政策傾向城市更新方面。更側重于對現有城市資產的再利用和改造,以提升城市品質和居民生活質量。”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濟寧市首家不動產登記局掛牌成立
本報訊 (記者 滿廣宇)近日,嘉祥縣不動產登記局、不動產登記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標志著嘉祥縣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全面啟動,也標志著濟寧市首家不動產登記局正式掛牌成立。該局成立后,市民便可前來辦理業務。大廳內設有地稅局、銀行收費、公正處等多個單位窗口,實施一站式辦理業務并頒發統一的不動產登記證,市民原來要跑多個部門辦的證現在在一個大廳就能辦理。
以前登記的仍有效,售賣、轉讓需辦理不動產登記
記者昨日在采訪中發現,有些市民聽說不動產登記開始實施,誤認為不動產是初次登記,其實以前原有一套不動產登記體制,但其表現為分散登記。由于各部門登記方法、技術規程等不一致,很容易導致各種不動產權利的重疊、漏登現象。同時,由于不同部門管理和登記,容易導致農林用地、農牧用地以及林牧用地之間的權屬界線不清、權利歸屬不明確,引發諸多矛盾和糾紛。
“不動產權利人已依法享有的不動產權利不因登記機構和登記程序的改變受影響,本條例實施前依法頒發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制作的不動產登記薄繼續有效。”嘉祥縣不動產登記局工作人員說,雖然多個證要合成一個證了,但以前辦過的證繼續長期有效,所以市民不用擔心,可根據情況需要時再換證。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正式實施后,將按照原有的不動產登記收費標準,即有房屋的按辦理房產證標準收費,無建筑物的按辦理土地證標準收費,不再按照以前的房產證和土地證兩證收費。市民如需辦理過戶、轉讓等手續,應當在現場進行換證,再辦理相關手續。需要辦理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市民可以采用電話預約申請,也可以登錄市國土資源局網站進行網上預約。
“一站式”服務方便市民辦理業務
“分散登記時在農村,當事人要分別到4個不同的部門辦理4個不同的證件:《房屋所有權證》、《集體土地使用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證》。城市居民和企業則最少要辦兩個證:《房屋所有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動產統一登記就是將原來分散在土地、房屋、林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按照統一的依據,在統一的登記系統上辦理各類不動產登記業務,核發統一的不動產權證書。以往的集體土地使用證、房產證等將逐漸被淘汰,不動產統一登記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方便了市民,大大減輕當事人負擔。
辦理新證的市民如需對產權過戶交易,可在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的服務系統查詢相關交易信息。也就是說,市民出售名下不動產,可在市民大廳發布信息,并一站式辦理過戶手續,不用再到房產、林業、土地等主管部門變更交易、換證。
多讀一點
小產權房不在登記范圍內
“不動產登記信息肯定不能隨便查詢,只有權利人和利害相關人才能夠查詢信息。相關部門如司法部門、司法機關需要查詢權利人的財產時是可以查詢的,但必須提供查詢目的和查詢的證件。”工作人員說,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目的就是提供查詢服務,個人可對特定不動產的產權歸屬情況進行查詢。今后,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系統和全國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會融合在一起,監測各地方不動產登記人員的不動產登記情況,隨時隨地掌握數據。
不動產登記涵蓋的范圍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以及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但小產權房不在登記范圍內。今后只要通過輸入權屬人姓名和身份證信息,就可查詢其聯網城市內所有同一權屬人名下的不動產產權變動情況、交易情況和有關價格數據等,包括住房信息與農村宅基地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