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乙肝肺癌藥談判價降幅過半 各地落地有時間差
新京報訊 (記者李丹丹)昨日,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向社會公布,其中包括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與之前公立醫院的采購價格比較,3種談判藥品價格降幅均在50%以上,與周邊國家(地區)趨同。新京報記者獲悉,替諾福韋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種談判藥品降價幅度分別為67%、54%、55%。
乙肝患者月均藥費降至490元
此次國家衛計委對外公布的談判藥品共3種: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根據去年國家衛計委通報的數據顯示,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約9000萬人,其中約2800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在我國,慢性乙肝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
替諾福韋酯是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慢性乙肝的口服藥物。替諾福韋酯屬于專利藥,談判之前的月均藥品費用約1500元,談判后的月均藥品費用降至490元。
我國著名傳染病專家、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表示,在國家首批藥品價格談判試點中選擇病毒性肝炎是符合中國醫學臨床實踐的。
成軍說,慢性肝炎是我國重要的疾病。在2002年時,我們曾做過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當時全國乙肝流行率是9.75%,這意味著,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乙肝攜帶者。2002年,我國把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
他表示,要看到我國人口基數較大,已感染的人群依舊是很大的數據。2006年的調查顯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到7.18%,但仍有幾千萬病人需要抗病毒治療。
成軍說,替諾福韋酯是一線治療藥物,品種非常重要。替諾福韋酯價格降低后,提高藥物的可及性,會推動我國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的進程,也會顯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
兩種肺癌藥月均最多省8000元
肺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和致死率居惡性腫瘤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0%。埃克替尼、吉非替尼是用于腫瘤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藥物。
埃克替尼談判之前的月均藥品費用約12000元,談判后的月均藥品費用降至5500元。吉非替尼談判之前的月均藥品費用約15000元,談判后的月均藥品費用降至7000元。
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介紹,吉非替尼2003年在中國做臨床試驗,2005年在中國上市。埃克替尼是2011年上市,這完全由我國科學工作者和腫瘤臨床專家自主原創。這兩個藥物已寫入國家衛計委對于肺癌的診療規范,也是國際上都推薦的藥物。
■ 算賬
藥品價格下降后,患者能省多少錢?
乙肝患者藥費一年至少省1.2萬
廣東省人民醫院肺部腫瘤科主任周清表示,中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約占所有腫瘤類疾病的20%,大約在70萬人左右。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就占到約八成,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則占到35%-50%,也就是在20萬人左右。
周清介紹,如果按年算,一個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大約要花15萬元用于購買吉非替尼抗癌藥,20萬名病人就將花費300億元。降價幅度50%則意味著,每年僅僅是新發病人省下的藥物費用,就超過150億元。而這還只是最保守的測算。
此外,降價藥品中還包括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對此,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謝雯表示,全國約3000萬慢性乙肝患者中,如果其中一半患者可以接受治療,較談判之前省下的藥物費用將達1800億。
據了解,一個乙肝病人平均一個月用一瓶替諾福韋酯,一個月省下1010元,一年將省下1.2萬左右。
■ 釋疑
1 談判藥品如何選出來?
新醫改以來,在構建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新機制過程中,各地普遍反映專利藥品和獨家生產藥品缺乏市場競爭,價格偏高,建議在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過程中,采取統一談判的方式,把價格降至合理區間,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去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衛計委等16個部委(局)建立了藥品價格談判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專家全面梳理國內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狀況,結合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治的用藥需求,遴選確定首批談判藥品,成立談判小組,制定談判流程和策略,同步建立談判和監督工作機制。
據介紹,11月下旬,正式啟動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談判小組先后與乙肝、非小細胞肺癌專利藥品相關企業進行了多輪談判。
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司長鄭宏表示,我國目前有兩百多種專利藥品,其中大多數專利期尚沒到,另一部分是藥品已過專利期,但在我國尚無仿制藥。這些藥品都是原研藥,在國內缺乏競爭。這些藥品中的絕大多數都不在我國的醫保報銷范圍內,百姓普遍反映價格偏高。
鄭宏表示,根據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治的用藥需求,組織專家充分論證,遴選出價格高,疾病負擔重、患者受益明顯的治療乙肝、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專利藥品作為談判試點藥品。
此次公布的是針對乙肝和肺癌談判后的藥品價格,多發性骨髓瘤的藥品依舊在談判之中。
2 何時能享受到談判價?
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涵蓋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多種保障形式。
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司長鄭宏表示,在國家談判之前,全國有十幾個省(區、市)已將相關談判藥品先后納入城鎮職工醫保、新農合、大病保險等醫療保險合規費用范圍。
鄭宏表示,因此各地落地會有一些時間差別,此外目前醫保的保障形式在各地有區別。各地會結合當地醫療保障水平和籌資能力做好銜接。但這種時間差對一些省份快速落實政策也是一個倒逼辦法,否則百姓可能會跨省買藥。
他表示,距離群眾享受到藥品談判后的價格還會有個過程,但時間不會拖太久。
此外,國家衛計委要求,對于已將談判藥品納入當地醫療保險合規費用范圍的地區,要進一步鞏固完善醫保制度和支付方式;對于尚未確定相關醫療保險合規費用的地區,及時做好與相關醫保政策的銜接,對談判藥品抓緊重點評審,盡快確定不同保障形式醫療保險合規費用范圍;對于有困難的地區,也可從大病保險起步。
3 各地采購使用有何要求?
新京報記者獲悉,國家藥品價格談判適用于公立醫療機構(包括軍隊系統)采購使用。談判價格是基于與現行醫保政策相銜接的公立醫療機構采購價格(含配送費)。
衛計委要求,在2016-2017年的采購周期內,各地不再另行組織談判議價。談判藥品實行以省(區、市)為單位的集中掛網采購。此外,省級藥品采購機構要在6月底前,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掛網公布談判結果,包括談判藥品的通用名、商品名稱、包裝規格、生產企業、藥品產地和談判價格等信息。
國家衛計委同時要求,醫療機構結合實際診療需求,按照談判價格,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直接采購。鼓勵優先采購和使用談判藥品,允許患者憑處方在社會藥店購買藥品。
國家衛計委還要求各地對公立醫療機構采購的談判藥品實行單獨核算,統計用藥數量和金額占比,以省(區、市)為單位定期報國家藥管平臺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