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刷新著人們對于世界秩序的認知
中國助力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不僅改變著“強權即公理”的全球治理潛規則,更刷新著人們對于世界秩序的認知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剛剛閉幕的金磚國家果阿峰會,除了進一步鞏固機制內部的合作,金磚國家對全球治理的態度也愈發清晰。G20杭州峰會把創新和包容性發展作為重點,現在果阿會晤“接棒”,推動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合作方面把重點放在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上。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正推動著全球治理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早已經進入馬克思所預言的“世界歷史”。如果說曾經的地理大發現,令“世界一下子擴大了不止10倍”,那么新世紀的信息革命,則令世界的合作空間無限拓展,交流距離無限縮小。國際權力結構發生變化,如何重新定義全球治理機構的代表性?全球治理范圍與議程不斷擴大,怎樣有效填補治理空白?面對治理理念的分歧與競爭,又該如何求同存異,樹立新的全球治理規范?這成為世界各國必須跨越的現實治理困境。
很多問題不再局限于一國內部,很多挑戰也不再是一國之力所能應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所強調的,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傳統力量與新興力量的此消彼長,跨越國界的新問題新挑戰此起彼伏。當彼此間各種政策協調跟不上時代的需要,當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也就成為大勢所趨。共同商量著辦,讓協商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法,從根本上改變零和博弈的“冷戰型”國際秩序觀,才能解爭端、化分歧,進而通過增加國際社會間的積極互動,最終確立全球治理的基本價值共識。
有人說,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只在乎金字塔尖的亮光”,要想凝聚更廣泛的共識,并且付諸可操作性的行動,必須要有穩固整個金字塔基座的決心和氣度。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深深植根于一系列外交新理念之中。是利益攸關方,又是關鍵行動者;是議程設計人,還是變革領航員——有媒體曾如此概括中國在未來全球治理體系中“四位一體”的角色。從提出踐行義利相兼、義重于利的正確義利觀,到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從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倡導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不僅改變著“強權即公理”的全球治理潛規則,更刷新著人們對于世界秩序的認知。“中國將讓世界更有安全感”“恐怕找不出比中國更合適的國家來傳遞關于經濟未來的信心”,國外媒體的評論,恰是今天世界期待中國更多參與全球治理的注腳。
有學者分析,本世紀前30年,我們既能看到大國權力的轉移,也能看到中等強國、全球大公司、非國家政治實體等各種權力的擴散。在這個更需要開放、更需要發展合作的時代,由少數國家所安排的世界秩序顯得過于內向。如果說他們影響的是開放規則,那么中國希望引領的則是新發展合作規則。曾被奉為“天條”的西方“先進理念”,早已在各種場合呈現出疲態和不適;排他性的國際秩序不僅行不通,更會加劇世界的失序;而不同特點的地區秩序,將成為世界秩序演進的雛形。“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下,中國力主塑造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為構建適應時代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包含價值理念、制度設計在內的一系列治理思路。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認為,中國正在做其他國家沒有做過的事業:不是把自己的發展建立在其他國家的痛苦之上,而是推動各國共享繁榮。對中國來說,助力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我們也許無法改變歷史長河的流速和方向,“但我們可以憑借智慧和膽魄,讓船行駛得更好,并成功達到目標”。人人都知道世界是平的,可是中國站出來問,世界為什么不能是通的?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面,中國努力團結同道,一起為世界秩序尋找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