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南昌3月9日電 (徐夢文)“我們想通過‘紅石榴’學習小組,切實解決學校各民族學生的實際困難,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民族團結的溫暖。”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三小學執行校長周響云如是說。
記者近日走進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三小學,周響云正在指導自己的幫扶小組成員練字。“起筆要頓筆,然后往右上緩緩行筆……”寫到關鍵處時,她還會用手握著學生拿著筆的手一起寫,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練筆技巧。
據介紹,紅谷灘區委統戰部從娃娃抓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依托學校建設“紅石榴”孵化基地,推動各族青少年互動交融,增進各民族間的交流了解。
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三小學正是“紅石榴”孵化基地之一。據了解,該校共有32名分別來自11個不同少數民族的學生。周響云告訴記者,為更好地凝心聚力、推動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交融,該校開設“紅石榴”學習小組課程。
圖為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三小學“紅石榴”學習小組老師正在授課。 李允玲 攝來自回族的馬俊濤是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三小學五年級學生,他用不是太標準的普通話笑著對記者說,“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的漢語拼音越來越熟練,漢字也寫得越來越好,和老師同學們相處也更融洽了。”
“我們除固定每周一次大課外,還有結對黨員一對二、一對三的單獨幫扶課程。”周響云說,大課課程內容主要是基礎拼音、古詩詞、兒歌、科普各族民俗文化等。“單獨幫扶課程則針對性更強,除了學習外,我們還關注學生的個人生活情況。”
莫茜雯是一位壯族小朋友,同樣也是該校五年級學生。她說,每次都很期待學習小組課程。“我感覺自己越來越開朗了,和同學們的交流也變多,上周末我們還一起騎車出去放風箏。”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進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渠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讓民族團結工作在紅谷灘區遍地開花,紅谷灘區委統戰部從去年開始在全區實施民族團結“紅石榴”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