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以“他者”視角闡釋中國 葛桂錄委員建議重視漢學家橋梁作用
中新網記者 李雪峰
“海外漢學家是中外交流的連心橋,也是建構文化共同體的黏合劑。在推進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過程中,應當重視發揮漢學家橋梁作用?!苯衲耆珖鴥蓵陂g,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葛桂錄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多年從事對外傳播工作,葛桂錄認為,中華文化正在越來越多國家受到政府和民眾的認可、接受。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中華文化“走出去”對中國進一步開展外資招商活動、擴大朋友圈,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他指出,應當辯證看待“拿來”與“送去”的關系。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也需要接觸與領悟世界,應當多角度理解“他者”文化與自身文化,培養國際視野、中國情懷。
這個過程中,海外漢學家發揮了重要橋梁作用。葛桂錄表示,漢學家以“他者”視角闡釋中國,成為溝通中外文化的重要力量。
在高校外語院系工作,葛桂錄的研究領域是中外比較文學,曾主持撰寫著作,探討20世紀的英國漢學家對中國古代詩詞、小說、戲曲的翻譯研究與傳播影響。他表示,通過海外漢學家的譯、研、教,中國文化得以“走出去”。在此基礎上,通過外國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的進一步研究與傳播,世界得以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與內涵。
中外文化交流當前面臨新的困難,葛桂錄指出,隨著中國整體實力提升,一些西方國家懷著復雜的心理觀察并企圖“唱衰”中國。在他看來,改變這種格局將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更好發揮漢學家的作用成為新課題。
作為教育工作者,葛桂錄還關注職業教育發展相關議題。他建議改善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和水平,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深化產教融合等。圍繞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發展,建議完善相關立法,并加強政策保障。
作為民革界別全國政協委員,葛桂錄談及首次履職感受時表示,委員們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看待問題的角度不盡相同,但履職的熱情和為民建言的初心是一樣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