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周建新
我家客廳掛著一只圓形紅色邊框的普通石英鐘,妻子寶貝得什么似的,常常擦拭干凈,為它更換電池。妻子說:“這鐘還是我倆一塊兒從朝陽百貨買來的呢!二十多年了,它可是記錄著我們一寸寸流逝的光陰哪!”是的,對于朝陽百貨,總有無數的老五角場人念念不忘。2004年7月7日清晨的一聲巨響,朝陽百貨大廈被成功爆破,一個承載著市民記憶的商業地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時尚的萬達商業廣場。
五角場地區駐軍多,邯鄲路淞滬路口是唯一不受“軍事重地”影響的一角,為此這里最早開設商店形成了街區。1989年,朝陽百貨大廈建成了,樓高九層,超越了對面當年侵華日軍建造的黃褐色“老大樓”,一下子成了五角場的最高建筑。大樓上面是居民住宅,一二層及地下室為百貨商場。這年10月1日,商場開業迎客,五角場居民歡欣鼓舞,終于迎來了家門口的“市百一店”。在商品相對匱乏的年代,“朝陽”貨品齊全,“一站式”就能買到大多數生活必需品。那幾年五角場盛行的地攤夜市,也都是圍繞“朝陽”門前的馬路展開的。
1993年開始,我就在軍隊的“老大樓”三樓辦公,透過窗戶,能清楚地望到對面的“朝陽”。那時候,與部隊建立“軍民共建”,是評選“精神文明單位”的“必要條件”,為此“朝陽”主動向上級要求與我所在的部隊建立聯系。有一天,我陪著學院一個學員隊的賈政委,去“朝陽”二樓的辦公室接洽。當時的商場老總就是在楊浦商界赫赫有名的楊龍山。楊總身材魁梧,梳著大背頭,穿一身黑色西裝。他的辦公室有些局促,一張茶色玻璃茶幾兩側,放著兩排布藝沙發。楊總熱情地遞給我們名片,名片黑底燙金,紙質考究,那張名片我保存至今。后來由我牽線的軍地雙方組織了不少活動,朝陽百貨也連續多年被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這位楊總因大膽創新、勇于改革,使商場在上海百貨業單店銷售位居前十,他本人也成為市里的勞動模范。
開業五年后,商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大樓前面的廣場上,拆除了原先的水泥花壇,豎起了高高的旗桿,外墻裝飾了銀色的金屬板。室內燈光明亮,調整了布局,還新增了背景音樂,購物環境明顯改善,使消費者感覺耳目一新。重新開業那陣子,門口擺滿了花籃,墻上拉著一條條紅色、黃色的豎幅,充滿了喜慶氣氛。不僅如此,店員的服裝也提升了檔次,女店員都穿統一的西裝套裙,還化上妝,涂了口紅,一個個漂漂亮亮的。我妻子的銀行同事鐘女士曾對我說過,她小時候家住江灣機場,在五角場讀書那會兒,媽媽經常帶她逛逛“朝陽”,她由衷地羨慕那里的女店員,當時就萌發了一個愿望,長大后想當朝陽百貨的營業員。
我1995年初與妻子結婚,從“朝陽”一樓家電柜臺陸續買來了冰箱、洗衣機等,洗衣機買的是滾筒式的,當時還是最新產品。后來還看中了一臺松下29英寸畫中畫彩電,請在“朝陽”辦公室工作的戰友妻子打了招呼,直接優惠了數百元。至今還清楚記得,一個戴眼鏡的男店員為我們介紹畫中畫功能的情景。
前面提到的那只掛鐘,是我們第一次搬家時在“朝陽”鐘表專柜買的。記得那個專柜設在一層的角落里,墻面和玻璃柜臺里擺滿了鐘表,我們從琳瑯滿目的貨物中挑選出它來。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買到的貴重電器已逐漸淘汰,只有這只石英掛鐘,幾次搬家都沒舍得丟棄。墻上掛著這件值得紀念的“古董”,也不失是一份對往日時光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