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午休時間,上海市民朱女士約上同事,來到了公司附近的口袋公園。“莘莊這個口袋公園最近剛完成改造升級,休息的時候可以來這里閑逛一下,離公司非常近,感覺很好。”
口袋公園是指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世界上首個口袋公園是位于美國紐約53號大街的佩雷公園。隨著中國城市更新升級,見縫“插綠”的口袋公園也成為城市利用“邊角地”的重要方式。根據上海市園林綠化“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到2025年,上海將建成300個口袋公園。
在閔行區,口袋公園建設從2018年開始,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137座。上海市閔行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沈軍用三個“精”來概括閔行區口袋公園的建設理念,即精心選址、精巧設計以及精致施工。
“口袋公園的選址一般在居民區相對集中的區域,通過征詢屬地街鎮以及周邊市民意見,選取點位進行建設,”沈軍說,設計時,既會考慮口袋公園的景觀布置,也會與亭臺、廊架等“城市家具”相輝映;步道使用彩色透水的材料,既鮮艷美觀又透水防滑。“口袋公園的建設,既要保持住原本綠色植物的肌理,又要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虹口區,距離上海魯迅公園不遠處,一個主題為“百草園”的口袋公園文化味十足。街心花園通過還原作家魯迅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敘事場景,營造了集讀書、活動于一體的場所,同時結合昆蟲及草藥知識的科普,使其成為寓教于樂的口袋公園。
據了解,“百草園”口袋公園共分為四大主題片區,分別為童趣樂章、昆蟲園、藥草園和三味書屋。植物種植在最大程度保留現狀喬木的基礎上,配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的植物來契合設計主題,并配植日本早櫻、紅梅、紅楓等植物,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觀。
上海公園城市建設過程中,口袋公園是公園體系建設非常有益的補充。沈軍認為,除了要建好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同時也要建好口袋公園,還要推動好單位綠地開放共享等,通過城鄉“五級公園”覆蓋,真正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移步換景、轉角遇美”的目標。
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如何將生態“原住民”保留下來也是建設者思考的關鍵。上海市閔行區綠化園林管理所副所長吳凌峰直言,在口袋公園改造和綠道改造中,可能會和綠地的“原住民”產生矛盾。“我們會修改圖紙,尊重老樹,把老的基底留下來。針對‘原住民’帶來的生態財物,比如候鳥等,在改建時也會對其進行保護。”
散落街角的口袋公園背后可“窺探”上海建設城市森林的愿景。根據《上海市生態空間建設和市容環境優化“十四五”規劃》顯示,上海將啟動“千座公園”、環城生態公園帶、環廊森林片區等重大工程建設。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日前介紹,截至目前,上海已經建成多個大型千畝開放休閑林,小微開放休閑林也增至54個。2023年,上海將繼續大力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持續推動國土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