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喀什地區地處絲綢之路新疆段南北兩道交匯處,是中華文明向外傳播的門戶和外來文明進入中國的重要區域,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文明和諧共生之地。

喀什地區博物館藏品5000余件(套),其中一件飾緙絲邊緣絹棉袍,為宋元時期織物,是館藏珍寶和國家一級文物。千年來,這件文物如何講述東西方文化交流故事?它承載了怎樣的“絲綢之路精神”?近日,喀什地區博物館文博副研究館員葉寶平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喀什地區博物館鎮館之寶,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是一件怎樣的文物?

葉寶平: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是宋元時期的織物,采集于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克孜勒阿瓦提鄉,為國家一級文物。它以青色絹為面,黃色棉布為里,通袖長2.85米,袍長1.25米,開襟交領,窄長袖掐腰寬擺;前襟、領口、袖口和下擺邊緣鑲嵌緙絲裝飾,部分緙絲花紋飾金線。

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新疆喀什地區博物館供圖

古代絹絲可以泛指蠶絲。今天說的綾、羅、綢、緞、絹,都是用蠶絲織成的紡織品。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因紡織時經緯線的交疊關系不同,從而出現觸感、光澤度等方面差異。絹類織物為平紋組織,質地輕薄,堅韌挺括平整。

緙絲又稱“刻絲”,以桑蠶絲為原料,采用“通經斷緯、生經熟緯、細經粗緯、白經彩緯、直經曲緯”的獨特技法,挖織出圖案和花紋,織物質地堅實挺括且雙面效果完全相同。飾緙絲邊緣絹棉袍的緙絲花卉兩側連珠紋,極具西域特色,花卉圖案粗狂奔放;緙絲中使用金線,是元代出現的緙絲工藝。

飾緙絲邊緣絹棉袍(局部)。新疆喀什地區博物館供圖

中新社記者:飾緙絲邊緣絹棉袍如何見證千年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為什么說這是一件中西合璧之寶?

葉寶平:中國是絲綢的起源地,新疆是絲綢及絲綢技術向西傳播的關鍵區域。1976年在烏魯木齊附近天山阿拉溝墓葬發現的鳳鳥紋刺繡絹,是新疆發現最早的絲綢,表明戰國時期絲綢已進入新疆地區。公元5世紀前,新疆境內形成了龜茲、疏勒、高昌、于闐等紡織中心,已織造出具有自己特點的絲織品。在絲綢傳播的過程中,除了絲織物本身及其制作技藝,絲綢所蘊含的“和合共生”的中華文化也一并向外傳播。

烏魯木齊市阿拉溝28號墓出土戰國鳳鳥紋刺繡。圖源:新疆“四史”主題流動博物館

今俄羅斯聯邦戈爾諾·阿爾泰州烏拉干區巴澤雷克古墓(第五座巴澤雷克古墓冢,屬于公元前5-4世紀),曾在1949年出土1件馬鞍,鞍褥以華麗的中國絲綢做成,上面繡著開花的樹枝,神鳥鳳凰飛舞其間,表明當時中國絲綢已走向世界。

俄羅斯巴澤雷克墓葬出土(產自中國內地)戰國對鳥紋刺繡。圖源:新疆“四史”主題流動博物館

學界研究認為,中國緙絲在工藝和技法方面源于西域緙毛。從世界范圍來看,距今3000年前就有緙織工藝,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四世墓出土的3件麻布,使用了緙織技法,織出在蓮花和紙紗草中的阿門諾斐斯二世肖像。后來,緙麻演變為緙毛,逐漸向東傳播,傳入新疆地區。研究表明,在新疆的鄯善、且末、和田、喀什都曾發現緙毛織物,早期緙毛織物來自西方,而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托庫孜薩來遺址(唐代)出土的緙毛織物產自當地。

紅地羊角紋緙毛絳殘毛布群組織圖。圖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編著《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

相較前朝,唐代對西域地區的管理大為加強,西域地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通過絲綢之路進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背景下,從西方傳入的緙織技術與中國的絲綢技術在西域完美結合,產生了緙絲,之后東傳到中原地區。

毫無疑問,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兼收并蓄的創新之作。

中新社記者:飾緙絲邊緣絹棉袍體現了怎樣的審美追求?對新疆艾德萊斯絲綢有何影響?

葉寶平: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是一件產自西域的服飾,但質地、工藝、款式與中原地區的服飾具有一致性。宋代以后,緙絲一直是帝王和貴族追捧的對象,有“織中之圣”和“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飾緙絲絹棉袍上使用了絲綢、緙絲等高等級材料、工藝,一方面反映這件服飾等級較高,另一方面也體現古代西域貴族對中華文化的追捧。

絲綢一直是新疆古代貴族熱衷的物品。新疆古代勞動人民學會了養蠶采絲,便開始紡紗織綢的生活。喀什、和田古代居民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造了新技法,生產出被稱為“布谷鳥翅膀的花”的艾德萊斯絲綢。這種絲綢采用中國古老的扎經染色工藝,按圖案要求,在經紗上扎結,進行分層染色、整經、織綢。染色過程中,圖案因受染液的滲潤,有自然形成的色暈,參差錯落,疏散而不雜亂,既增加了圖案的層次感和色彩的過渡面,又形成了艾德萊斯絲綢紋樣富有變化的特點。千百年來,艾德萊斯絲綢不僅流行于西域,還銷往中原。公元10世紀,于闐國王曾帶著大批和田編織的“胡錦”“西錦”到中原進行商貿交往,受到王公貴族喜愛。

今天,艾德萊斯絲綢仍然深受新疆民眾青睞。無論是節日還是平時,他們都身著艾德萊斯服裝。

飾緙絲邊緣絹棉袍影響了艾德萊斯絲綢的制作,今天也深受新疆民眾喜愛。朱景朝 攝

中新社記者: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承載的“絲綢之路精神”,對今天人類文明交流合作有何啟示意義?

葉寶平:中國精美的絲綢西傳至歐洲,而緙絲工藝跨越時空,從遙遠的埃及和兩河流域,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傳至中國。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華文明將這一外來的紡織工藝逐漸中國化,中國人將傳統繪畫和裝飾紋樣融入其中,使人類最原始的紡織工藝成為極富感染力的高雅藝術品。自唐以來的一千多年里,中國勞動人民不斷將這一技術創新、提高和傳播,使它充滿生機和活力,為中國的紡織史、藝術史增添了精彩篇章。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還是人文社會的交往平臺,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絲綢之路精神”。

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是“絲綢之路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開出的燦爛花朵。同時,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本身也充分說明,處在世界文明十字路口的新疆扎根于中華文明沃土,兼容并蓄域外文明與中原先進文化,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一體多元的內涵。(完)

受訪者簡介:

葉寶平,1984年出生,2007年畢業于新疆石河子大學,長期從事喀什地區文物及歷史研究工作,現為喀什地區博物館文博副研究館員。先后參與編撰《喀什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概覽》《喀什地區文物志》等圖書,編撰喀什地區博物館《喀什歷史文物陳列》大綱,發表《喀什地區石器時代遺存的發現與研究簡述》《克勒青河谷發現的3處古遺址》等論文。2022年夏參與“新疆昆侖喬戈里古道科考”,產生多項文旅新發現。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1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電話:17051177829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国产美女一级视频|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在线观a免费观看| 12一15女人a毛片|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老司机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免费观看www视频|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在线网站|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扒开尿口给男人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亚洲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五月天综合|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国产又黄又爽无遮挡不要vip| h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99re热久久资源最新获取|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538在线精品|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在线|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新婚夜被别人开了苞诗岚| 久久久综合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