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3月24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航空協同透視探測技術系統”項目當天在北京啟動,將助力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開展透視地球等基礎科學研究。
“航空協同透視探測技術系統”項目負責人、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員潘潔對項目實施技術路線進行闡述指出,航空透視探測技術是透視地球多圈層觀測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在航空透視探測技術方面已開展大量研究,推動了透視地球科學的發展。不過,目前相關研究以單載荷技術為主,已無法滿足三維透視探測需求的分布式航空載荷及平臺組網協同要求。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航空協同透視探測技術系統”項目在北京啟動,參會代表合影。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她介紹說,本次啟動的“航空協同透視探測技術系統”項目將從多圈層透視探測應用需求出發,采用全鏈條、全體系技術支撐的研發思路,突破共性關鍵技術。項目預期構建分布式多航空載荷、平臺及應用全鏈條航空透視探測技術體系,培養凝聚航空透視探測技術國家戰略科技隊伍,針對多圈層透視探測典型場景進行應用推廣,并與領域部署的行業應用項目對接,支持實現“十四五”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透視地球概念的示范。
“航空協同透視探測技術系統”咨詢專家組表示,該項目實施方案面向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陸表植被覆蓋區等地球多圈層透視觀測,細化了航空透視探測系統協同技術、航空透視探測平臺組網技術、大氣及海洋航空透視探測應用技術與驗證評估、地表淺層航空透視探測應用技術與驗證評估、陸表植被覆蓋區航空透視探測應用技術與驗證評估共五方面內容。
經過綜合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實施方案目標明確,內容完整合理,關鍵技術把握明確,總體技術路線可行。同時,科技部地球觀測與導航專項管理辦公室和專家組還特別指出,該項目體量非常大、難度非常高,指標水平國際領先,是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標志性預期成果之一。
據了解, “航空協同透視探測技術系統”項目由中科院空天院牽頭,參研單位包括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中南大學、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蜂巢航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中包含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5個國家級、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