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疆戰士必須干幾年,留疆戰士服務年限規定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汪傳兵、卿亮亮、韓素婷
政策好、舞臺大、感情深,今年轉業干部選擇扎根邊疆的比例為近10年來最高——
74.1%,顯現老兵留疆發展新趨勢
■汪傳兵 卿亮亮 韓素婷
12月15日,對某團原政委劉洪濤來說,是一個新征程上再出發的日子。
這一天,在轉業干部量化考核中排名第二的他,最終選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校人事處處長的崗位。“事實證明,選擇留疆安置的決定是正確的。”劉洪濤感慨地說。
劉洪濤老家在甘肅,家里老人曾盼著他轉業后能回去工作,以方便照顧家人。可左思右想,綜合考量,他還是選擇了留疆發展。
像劉洪濤一樣,今年共有1097名轉業干部選擇留疆安置,占總人數的74.1%,比例為近10年來最高。
昔日“孔雀東南飛”,許多轉業干部一心回鄉,如今為何又紛紛選擇扎根邊疆?在劉洪濤看來,雖然每個人的選擇理由各異,但歸納起來,可以用“政策好、舞臺大、感情深”來概括。
對于政策好,劉洪濤最有發言權:“你看,我就是受益者。”今年,新疆軍地聯合研究出臺了兩份“重磅文件”:《自治區做好軍隊改革期間軍轉安置工作的意見》《自治區軍轉干部功績制分配辦法》,加大向功臣模范、艱苦邊遠地區、特殊崗位、基層一線轉業干部的傾斜力度,營造公平公開安置環境,保證人人都有崗可選,任職滿三年的團職干部可全部實現平職安排。
政策紅利的釋放,在廣大轉業干部中產生了“磁石效應”。某部原政委趙世奇今年初確定轉業后,原想出疆安置,后來了解到功績制安置政策,得知留疆發展空間可能會更好,于是再三權衡,決定改回新疆計劃安置。不久前,他走馬上任自治區監獄管理局某處副處長。
劉洪濤所說的舞臺大,是這樣一個生動現實: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核心區,新疆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轉業干部自主擇業大有可為。這兩年,因勢利導鼓勵自主擇業干部留疆發展,協調自治區政府在各地成立自主擇業干部人才市場、創業園區,舉辦高層次的自主擇業干部就業洽談會。
今年轉業工作展開后,轉業辦邀請昌吉軍分區政治部原副主任魯乃欣,為轉業干部上課。魯乃欣2009年轉業,選擇自主擇業,創建天盾保安公司,如今企業資產已達上千萬元,為 1000余名復轉軍人提供就業崗位。“現在,新疆的發展環境比過去更好、機會更多,大家拿出老兵的本色,一定也能闖出一番名堂。”魯乃欣的深情寄語,在轉業干部中反響強烈。
對邊疆感情深,是每一名轉業干部共同的情愫。新疆霍城縣人武部原政委于曉斌今年3月確定轉業,崗位暫時無人接替。他主動堅守工作崗位,一干就是半年多。5月份,駐地連降大雨,山洪暴發,他6次帶領民兵應急分隊,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抗洪搶險。在新疆伊犁邊防服役27年的他,選擇轉業安置地時,毫不猶豫選擇了新疆。“在壯美的邊疆,我從戰士成長為一名團職干部,與這片熱土早已是不可分割。”于曉斌深情地說。
“接收一名轉業干部,就能保留一個家庭,增添幾代戍邊人;安置好一名轉業干部,也能吸引更多轉業干部留下來。” 政治工作部主任劉林福說,越來越多的轉業干部選擇留在“第二故鄉”,有利于穩疆興疆。